苏州河 桥梁博物馆

苏州河最初不叫“苏州河”。苏州河是由松江——吴淞江演变而来的。据战国时期《尚书》记载,苏州河当时叫“松江”。由于当时松江地处吴国,所以又记为“吴松江”。当年的吴淞江,源于太湖,从今日的北新泾到虹口一带是其下游,人称“沪渎”。吴淞江改称为苏州河的始作俑者,是外来的英国人。上海开埠之后,成了中国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侨民大量涌入。吴淞江是当时将苏州地区盛产的丝绸制品运往上海的大通道。外国商人从生意的角度出发,顺着吴淞江即可到达江南丝织手工业中心苏州的“地理”特征而言,将吴淞江称为了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驻沪领事在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凇江写作“苏州河”。1916年,人们将吴淞江在上海老市区境内的河段定名为苏州河。
吴淞江的更名,可以看作是上海近代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一个形象标志。
蜿蜒绵长的苏州河,河段全长53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苏州河上桥梁的变迁,其节奏恰恰配合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脉动。翻开厚重的历史,鸦片战争前,苏州河上桥梁仅有重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三洞石闸,闸上有桥可通行人,所以被称为老闸桥(今福建路桥处)。300多年前的这座老闸桥,就是吴淞江上最初的桥了。除此之外,两岸来往都靠船摆渡。
解放前,苏州河上桥梁分布极不平衡,新闸桥以东至河口2.88公里河段,建桥10座,平均相隔320米即有桥1座;而新闸桥以西至中山西路10.15公里河段,却只有5座木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工厂稠密的西部地区兴建了一批跨河桥梁。目前苏州河整个河段共有30处33座不同建筑风格的桥。
苏州河成了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苏州河上第一座桥--1672年在三洞石闸上建的桥,被称为老闸桥(今福建路桥处)。

今日老闸桥(福建路桥)2007年新建。

1907年,外白渡桥改建成钢桥,这是苏州河也是上海的第一座钢桥。

今年刚完成大修的外白渡桥已经102岁了,是现在苏州河上最老的桥.




上海人民欢迎大修后的外白渡桥回家.

乍浦路桥

在乍浦路桥上远眺浦东新区。

经典景观桥(1)四川路桥

经典景观桥(2) 河南路桥是苏州河上经典的欧式风情桥梁之一

经典景观桥(3)
1853年,今西藏路处即建有木桥,俗称泥城桥。现改称为西藏路桥。2004年又重建。

经典景观桥(4)浙江路桥,因当时租界内生活垃圾多在桥旁码头外运,俗称垃圾桥。

经典景观桥(5)乌镇路桥原桥建于1948年,1999年拆除重建,是目前苏州河上最年轻的桥。 
经典景观桥(6)
昌化路桥在人行道板、灯光照明以及色彩上将采用新型材料,成为苏州河上独特的景观桥梁。

经典景观桥(7)叶家宅桥

经典景观桥(8)新建的武宁路桥
武宁路桥是上海市西部的主要桥梁,也是北方省、市、地区车辆进入市区的主干线.为结合苏州河综合治理工程,市政府于去年10月份对武宁路桥进行了综合改建,于今年1月完工.
上海武宁路桥景观改建后,借鉴了位于法国塞纳河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建筑灵感,成为苏州河桥梁首次以主题雕塑进行装饰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