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字点化,任是无情也动人

 文苑折枝 2014-09-19
 
 
 
 
 

第十二课(209-226

诗字点化,任是无情也动人
       【教教授,学生见识】

古人云:“诗字点化之妙,譬如仙者,丹头在手,瓦砾俱金矣。”所谓“点石成金”之妙,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有的诗句一经再创作,融化为自已词句后,脱胎换骨,获得了艺术生命力。

诗之点化,简单的说就是仿前人的章句,通过改造之后,写出新的意境和思想。点化的种类很多:有描写细腻的点化;有思想升华的点化;有意境创新的点化等。但不论是哪一种点化,均应有新的创意。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独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多少文人感动得颠来倒去,但是王勃是套用北朝诗赋家庾信的。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曰:于时玄鸟司历,苍龙驭行,羔献冰开,桐华萍合。皇帝幸於华林之园,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是骈体文,文中大量用典,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就不会有王勃的落霞与独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的“一笑皆生百媚”,重在表情,描写得较为简单;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重在神态,描写得极为生动;江总的“回身转佩百媚生”,重在姿态,描写得极鲜活。同一事物,经过点化,出现了不同的形象。这就是细节上更具体、更生动的点化功效。杜甫有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赵翼认为:这诗意在孟子、史记、淮南子书中古人早就说过,只是入少陵手,便觉惊心动魄,似从古未经人道者。这就是内容上更深刻、更尖锐的点化功效。“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林逋点化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贾岛的“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被周邦彦点化为“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隋炀帝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被秦观点化为“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等。顾嗣立认为这类点化是点铁成金。这就是意境上更凝练、更丰富的点化功效。

 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中,常化用前人辞句,并倡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论。他有著名《清平乐》词: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其结尾一句就是点化与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探 几许”)词末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意境一新,比起剽字窃句来,总还是有了自己的创造,因此仍不失为一名句。
      
黄庭坚的《题阳关图》也是用“夺胎换骨”法写成的好诗。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诗借用王维《渭城曲》和《敕勒歌》而成。王维只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黄庭坚想得更远,不要说阳关西出没有故人,简直是人迹罕见,只有那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罢了。

黄庭坚的词到底如何,大家不必忙于下结论,先读一个小故事:

一次,黄庭坚和苏轼在一起谈诗论词。苏轼说,他爱极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小诗“语极清丽”,可惜不符曲度,不便演唱,于是稍加数语,改写成一首《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此改后,歌妓展袖演唱,果然抑扬妩媚、娓娓动听。黄庭坚连声称好,但不甘示弱,思索片刻,也作了一首《浣溪沙》: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

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新妇滩”位于四川万县,“女儿浦”在江西九江。黄庭坚存心用这两个地名,借意于“玉肌花貌”的“新妇”和“女儿”,来比喻美丽的山光水色,自以为有创意,感觉良好,得意无比。

岂料,苏轼一见,哈哈大笑,戏谑道:“词意清新婉丽,果是好词。然而,你这渔夫,才出新妇滩,又入女儿浦,未免太过放浪也!”

当然,黄庭坚生活严谨,并不放浪。但苏轼说黄庭坚的词“清新婉丽”,确实也是黄词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他的词有俚俗如柳永者,有疏宕如东坡者,甚至有“亵诨”之作,风格复杂多变,都不算最出色,但也有几首小词,耐得一读。如这首上面提到的《清平乐》,语言清新,感情细腻,格调欢畅,不失惜春之作中的佳品。

黄庭坚生于书香之家,父亲黄庶和舅父李常皆是诗人。小黄庭坚自幼异常聪明,《道山清话》记载,他五岁就已对五经倒背如流,并问老师:“人人都说有'六经’,先生您为何只教了我'五经’?”老师答曰:“春秋不足读!”小孩立刻反驳道:“这是什么话呀?既然被称为'经’,必有过人之处,焉得不读?”于是找到《春秋》细读,十日成诵,无一字遗。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腹中藏万卷书,所以才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一瓢饮”,达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境界!

其实,宋以词称,而许多名篇隽句也都胎息前人。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本于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作者略加融点,已觉精采(陈郁《藏一话腴》)。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脱胎于唐氏谣《暗别离》朱弦暗度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而遂成古今绝唱(《优古堂诗话》)。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实本《花间》暧觉杏梢红,王士祯认为特有青蓝冰水之妙(《花草蒙拾》)。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脱化,而情感愈加炽烈。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胎息于温飞卿《惜春词》百舌问花花不语和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毛先舒以为层深而浑成(《古今词论》引)。苏轼词被认为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两篇,前者融化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神话、《大业拾遗记》琼楼玉宇烂然、石曼卿月如无恨月长圆、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等,顿成奇逸之笔(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后者融化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金昌绪《春怨》诗、唐人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等,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曾季 以为皆夺胎换骨手(《艇斋诗话》)。至如《醉翁操》剪裁《论语》散文句入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和《哨遍·为米折腰》分别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与陶潜《归去来辞》,也都是为人称道的名篇。 黄庭坚把诗词的点化推向了峰巅。他的传世名作几于无一字无来历(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上自六经、诸子、历代之史,下及释老之藏,稗官之录(钱文子《山谷外集诗注序》),牢笼渔猎,取诸左右(许尹《黄陈诗注序》),天运神化,变幻莫测(卫宗武《秋声集》卷五),吕本中说山谷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童蒙诗训》),是确实的。《山谷诗注》之发明固不待言,诗话著作之称述也比比皆是。 名篇《题竹石牧牛》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吾竹,山谷自谓平生极至语,然实访李白《独漉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清代吴景旭以为语言甚新(《历代诗话》卷五十九)。《和答钱穆文咏猩猩毛笔》为历代文人所激赏,作者熔铸《论语》、《孟子》、《庄子》、常璩《华阳国志》、《晋书·阮孚传》、《汲冢周书·王会传》等多种典籍里的掌故和语辞,而出以新意,不仅王士祯以为超脱而精切,一字不可移易(《分甘余话》),纪昀也以为点化甚妙,笔有化工。《王充道送水仙花……》被方东树誉为奇思奇句(《昭昧詹言》),然而起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即是衍化曹植《洛神赋》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结句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亦是学习杜甫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旁入他意的形式,同时还化用了杜甫《江上独步寻花》篇中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诉人只颠狂的句意。其他如百年中半夜分去,一岁无多春 源于白居易寄元九诗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公有胸中无色线,平生补 用功深渊自杜牧诗平生无色线,愿补舜衣裳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本自朱昼《喜陈懿至》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闲时,今夕见玉色;或点化,或衍化,或锻化,皆赋予新意。至其《别杨明叔》皮毛剥落尽,唯有真实在全用《正法眼藏》中乐山禅语、《王稚川既到都下有所盼未归》寻师访道鱼千里取喻《关尹子》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不穷也等等,也都为人称道。山谷词点化鎔铸前作的例子也很多,如被苏轼誉为清新婉丽的《浣溪沙·新妇滩头》即是点化张志和《渔夫词》和顾况《渔父词》而来,黄蓼园以为山水有声有色,有情有态,笔笔清奇(《蓼园词评》),吴曾称其真得渔父家风(《能改斋漫录》);《西江月》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借用韩愈断送一生唯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之诗句,才去一字,遂为切对,而语益峻(陈师道《后山诗话》)。 山谷为文强调独创,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之名言。由此出发,他把学习模仿和借鉴作为创新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明确提出了规摹古人的主张: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论作诗文》)。他指导后学:闲居熟读《左传》《国语》《楚辞》《庄周》韩非诸书,欲下笔先体古人致意曲折处,久乃能自铸伟辞,虽屈、宋不能超此步骤也(《跋自画枯木道人赋后》)。其与杨明叔论诗谓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镟如甘蝇飞卫之射(《再次韵杨明叔》诗序)。晚年贬宜州,与兄深论作诗,云庭坚笔老矣,始悟抉章摘句为难,要当于古人不到处留意,乃能声出众上(蔡绦《西清诗话》引)。山谷充分肯定了学习模仿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必须以创新为目的,所谓领略古法生新奇(《次韵子瞻……画天马》),这就区别了简单的蹈袭剽窃。山谷还精通释老禅学。他是临济宗黄龙派祖心禅师的入室弟子,佛家经典,烂熟于胸,《五灯会元》专为立传。其与老庄之学亦能涣然顿解(《书<老子注解><庄子内篇论说>后》),曾作《庄子内篇论》阐发意旨。黄庭坚正是在综合历代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融纳了自己的深切体验,用佛道妙语,向人们揭示了一条诗歌创新的具体门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应当指出,山谷此说是同他的全部诗论相联系的。作为一种创作技法,它是有前提的,除了创新之外,还必须有充实的内容和真切的感受,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故山谷反对构空强作(《论作诗文》),主张待境而生(《与王立之四贴》),须皆道实事,要为有用之言(《与王观复三首》其二)。以往的有些评论者,不顾及山谷诗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也不顾及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妄加指责,自然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娶,所居多植梅畜鹤,因而有“妻梅子鹤”之称。他这首《山园小梅》不失驰名诗坛的咏梅诗:
       
  
众芳摇落独喧好,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晴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与金尊。
     
诗中疏影”“ 一联为咏梅绝唱。这两句一写梅姿之情,以一枝斜出的水边照影衬托梅枝的疏秀清瘦;一写梅香之幽,以若明若暗的朦胧月色烘托梅花香气和清幽淡远,神清高洁品性,前人认为此句深得梅花之魂,暗香”“疏影甚至成为梅的代名词。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说林逋这一联系点化五代时南唐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遂成千古绝句,但江为诗仅存这两句断句,诗题亦无可考。清俞正燮《癸已存稿》卷十二以为文章天下之公,江、林当两存之。即使江为有句在前,也不妨碍林逋此诗为咏梅绝唱。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脱胎于陆游的《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枝红杏出墙头。但叶绍翁写园的一角,比陆游取景小而含意深。在出墙来的前面加上了关不住’“这个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字相应的’”字更有精精。唐吴融《途中见杏花》也有“—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还独愁之句。

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以上三句,是化用唐入诗句: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宋代词人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正是从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两句诗点化出来的。
      
借用前人现成的句子,只改动两个字,甚至个宇也不改地搬过来。而赋手诗句以新的含义。比如、毛泽东的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行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从李贸《金铜仙人辞汉歌》那里借来的、李贺原诗是:衰兰送客咸阳 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是流露依恋、深沉、郁愤的情绪,毛泽东则是激昂、兴奋、自豪的心态。
      
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微真)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  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原是唐代罗隐的《牡丹花》诗句:似共东风别有因,绎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罗诗原只咏物,虽以拟人,亦贴切工巧,但终不若秦观词之倩致 深沉动人。
     
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词风近良父,史称小曼。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中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原是五代翁宏《春残》诗的颔联。晏几道字个改地们用这首词里。以刻绘他去年的伤心的情事:落花缤纷,所欢远去。微雨凄零,双燕翩舞,更衬出他孤寂。为什么这同样的两句在翁宏诗中不曾引人注目。而经曼几道用在此。便成了传唱干古的名句呢?
      
就艺术的整体观念说。此联之于词,由于意境深婉。恰切地表达了词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跟全词所着力描绘的枨触意绪构成了和谐的艺术整体。而翁宏的诗却不然,全诗除此联形象生动外,余如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帐?……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何愁夕,萧飒暮蝉辉。大都直白、浅露,反倒是冲淡了落花两句的精警意味。   

【学生习得,教师评定】

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结合全诗赏析:

答: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
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有这一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评解】这首词是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时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上片写旅途中所见景色,景中见情。下片抒发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愁恨心情。词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
   
【集评】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羁旅,哀怨欲绝。起写旅途景色,已有归路茫茫之感。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别,无理已极,沉痛已极,宜东坡爱之不忍释也。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词层次极为分明。开头两句都以对句起,都是平叙;中间第三句一顿;末两句是中心所在。虽是小词,用的是慢词作法。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他偶尔也情中带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 ,上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楼台,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而如今在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桃源,令人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片乐土,而如今在人间再也找不到了 。开头三句 ,分别下了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一个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可堪 ,岂堪也,词人在这重重凄厉的气围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有这一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在如此深重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最后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郴江,发源于湖南省郴县黄岭山,即词中所写的郴山。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 ,又北经耒阳县,至衡阳而东流入潇水湘江。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在写作上,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总之,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使用写实、象征的手法营造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词境,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

2.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试比较上面两段诗词的差异

答:苏轼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曲词,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苏轼脱胎于韩愈,但苏词比起韩诗,更加细密、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附【白话译文】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这时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弹者好像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弹者把琵琶一推放下,散去的听众无不为之流泪,君章质夫无不为之倾心同感。

附【赏析】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与啁哳之声相伴,唯独彩凤不鸣。这里写以凤凰不鸣,起到"留白"的特殊效果,也点出了深刻哲理:真正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之后琴声在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 ,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推手从归去描写的是琴师奏完将琴推开的动作,也在其中暗示这诗人心中归隐的情怀。无泪与君倾,表现出诗人此时肠中之郁结,比起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不堪较之,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虽然无落泪,但是更加表现出心情的郁结。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3.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黄庭坚《登快阁》的“痴儿了除公家事”句,语意出自《晋书·傅咸传》。传云:“夏庆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思是劝傅咸对官事不必察察为明,马虎点办得了,装点儿傻自己也痛快点。

黄庭坚反用《晋书·傅咸传》中“生子痴,了官事”一典,将原传文中“未易了”反说成“了却”,将原来只说明“官事”不必察察为明,不如麻糊点儿办,装点儿傻自己也痛快的一个典故,反用成包含有那些意思?

答:四层意思:一是自嘲,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也想大量些,学那江海之流,成其深广;三是自放,不愿了公事,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快,了公事而登快阁,更觉'阁’之为'快’了。如此反用,既扩大了原典的容量和内涵,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写词人报国热忱无人理解,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词中的“休说鲈鱼甚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语意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辛弃疾却将张翰的“归去”反用成“归未”,同前面的“休说”相应,实际是表明没有归去,与史载张翰的“命驾而归”正好相反。词人为什么要用张翰这个典故,又要反其意而用之呢?

答:因为张翰这个典故,只能表述深切的怀乡思归情怀和不慕荣利的隐士思想。反其意而用之却能抒写出由深切思乡情怀而引起的极为复杂的心情,这种心情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是表明词人同张翰一样,深切地怀念着故乡,怀念着故乡的美好事物;二是表明主观上的不愿归。表明报国之志压倒了思乡之情。因为词人尽管深切地怀念故乡,却并不愿学张翰的忘怀世事,命驾而归,“休说”就是不要提这件事,因国耻未雪,壮志未酬,根本谈不到回故乡去享受故乡的美味;三是客观上的不能归。词人的故乡济南还在外族的蹂躏之下,以致有家不能归;四是这种客观上的不能归,也是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无意收复失地的结果,这“休说”的凄厉之声,既包括词人对异族侵略者的仇恨,也包括对南宋统治者享乐腐化不思恢复故土的激愤之情。这些内涵都是旧典中所没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