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原理之美感

 茶香飘万里 2014-12-16

美感,是在接触到的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做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唯心主义美学家有的用“迷狂”状态来解释美感,并且认为这是由于神灵的依附所致。如柏拉图认为,美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罗马的普洛丁认为,理式美是最高的美,这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是事物的美,而最高的美只有心灵才能见出。而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感是美的对象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客观内容。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认为美的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我’”。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对象世界里直观自身”因而感到快慰与喜悦,所以是美的。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美感认识同其它认识一样,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美感认识总是首先通过一定的对象的感性状貌、色彩、线条和声调等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通过视觉和听觉可以综合为一个完整性或整体性的形象。白居易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头静听疑有声”。但有时也需要嗅觉的配合,如“鸟语花香”。松涛、竹韵、流水叮咚,就是各种感觉的配合。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再如金人张瑀《文姬归汉图》所表现的大漠形象的欣赏。美感认识又不同于一般的感性认识,而包括着理性认识的内容。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如欣赏明代王绂的《墨竹图》,如果没有书法知识是不行的。又如王国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个“弄”字而境界全出,是因为欣赏者根据“弄”字展开了思维活动,这一“弄”字将花影写活了,赋予花以人的性格。而美感认识中的理性认识因素,是不同于一般的逻辑认识中的理性认识的。所谓品评,既不脱离具体的可感的形象,又在比较、推敲、揣摩的品味和品鉴之中,必然就包含着理性思维活动的评价和情感体验。中国的诗品、画品、书品等都是欣赏、判断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是感性和理性和统一。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因之,美感认识正是在对对象的品评与体验中,达到对美的本质的认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受它。(《毛泽东选集》4286P)”美感就是这种理解之后的感觉,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内容。在审美认识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一面感受,一面理解,使美感不断地发展。感受和美感不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而且二者又是互相融合、不着痕迹地进行的。如欣赏的交响乐。

美感中的情感体验。美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有着感情体验。这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对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心理反映。情感反映的对象与认识不同,它不仅反映对象本身,而且反映对象对人的一种关系,即对象是否符合人的社会需要与理想的一种主观态度。当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人的自由创造,体验到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见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理想的实现,从而热爱生活,从精神上感到一种满足和自由的幸福的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在美感活动中,人的理智、意志和情感是处于和谐的统一中的,正是这种和谐统一,在审美中才会感到舒畅昂扬和自由的喜悦。例如好的演员的表演,主要是情感的表现。美感与一般的生理快感有本质的不同。生理快感虽不是美感,但美感无疑包含着生理感官的快感。

美感中的想象作用。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人在反映事物时,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这种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高尔基曾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按照想象的内容,心理学又把它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美感活动中,就是把感觉、知觉中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的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宋代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美感的想象活动是与生活经验、学识教养等密不可分的。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能够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这是由于艺术家精心选择了人物在出现高潮前的一瞬间,在静态中包含着将要爆发的力量。使欣赏者从静止的状态中想象出即将发生的旋风般的急速转体投掷动作。正如莱辛在分析艺术形象时所说:“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我们愈看下去,就一定在它里面愈能想象出更多的东西来。……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着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梱住了翅膀……”中国诗论中的“象外之旨”“韵外之至”,所谓“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所以诗贵含蓄。诗和画的意境,只有通过欣赏者想象才能显现出来。中国戏曲舞台上,全没有什么布景,而且道具也相当简单,演员全凭技巧来调动欣赏者的想象,以无作有,甚至比真实的更真实、更丰富。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里引用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里的一句话:“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景生。位置相戾,有画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的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调。对于欣赏中的拟人现象,近代西方美学叫做“移情作用。”美感中的社会功利。美感的功利来源于审美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化作用)。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距离”说。距离,是一种审美原理,是一种超脱,是指我和物在实用观点上的完全隔绝。

美感的共性与个性和客观标准。美感的共性与个性是美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个性,则是美感的差异性,美感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则表现美感的共性。西方美学史上流传着一句谚语:“谈到趣味无争辩,”只承认美感中的个人爱好,兴趣,而否认美感的共性和普遍性。我们认为美是客观和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标准的。美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自由创造,这是美的本质,也是美的共性。社会美、自然美都是能引起共同审美情感的。美是有客观标准的,美感也是有客观标准的。无论个人爱好、趣味有多大差异,有多么的丰富多样,它都必须要正确的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现实的美,才是真实的健康的美感。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也是检验美感是否真实、是否反映了客观的美的标准。《淮南子》有:“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戝。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这说明美与恶是有客观标准的。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美学原理之美感——审美鉴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