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己黄芪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14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防己12g  甘草6g  白术9g  生

黄芪15g  生姜3g  红枣2枚

上6味,以水800ml,煎取300ml,温服,服后取微汗。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

(主治)

主证:风湿、风水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短少,舌

淡苔白,脉象浮。

副证:口干饮少,神疲,肢软乏力。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如兼腹痛加芍药以缓急止痛;若有喘息者加麻黄、

杏仁以平喘;气上冲者加桂枝以降冲逆;下焦有寒者加细辛、桑

枝以温经散寒;若水湿偏盛,身形肿者加茯苓、猪苓、桂枝以通

经利水;身疼痛者加附子、秦艽以温经散寒止痛。

2.治肾炎、全身水肿时,加猪苓、泽泻或合五苓散或五皮

饮,以增强利水之力。

3.慢性肾盂肾炎,湿郁化热,小溲黄,苔黄,尿量减少者,

加大黄粉、瞿麦、黄柏、川萆薢等,以增泄热之力。

4.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两组

各30例,均用能量合剂、肌苷、维生素C,加工0%葡萄糖液

1000ml,静滴,每日工次。本组药用黄芪、丹参、白术、防己

各15g,益母草、茵陈、虎杖、桃仁、厚朴、生姜、甘草、大枣

各lOg.每日l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

程.[实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4,:ss]

5.加减防己黄芪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药用防己、黄

芪、白术、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赤小豆、川椒目、生姜

皮。每日1剂,水煎服。该方对血象、肝功能改善似无作用,而

对症状改善、黄疸消退等有一定效果。[浙江中医杂志,1960,c3,:116]

6.防己黄芪汤治疗狐臭:药用防己、黄芪各30g。炒白术

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每日1剂,水煎服。水湿盛

加茅术、车前草、茯苓皮;有肥胖病加茵陈、焦山楂。本组患

者,疗程最短2月,最长6。5月,平均3.5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3):34]

7.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药用生黄芪30一

60g,党参15"~30g,生白术15~18g,金樱子15---18g,黄精工2

~18g,防己12-18g,山药30--45g,芡实30g,生姜3片,大

枣6枚,炙甘草3—5g。随证加减。结果:全部临床治愈。[河北

中医,1985,(2),22]

8.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基本方用防己15g,

黄芪15g,白术12g,甘草lOg。急性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急

性发作,关节变形,红肿热痛者加银花、野菊花、雷公藤、薏苡

仁、丹皮、秦艽;恶寒怕冷,关节疼痛较剧者加细辛、桂枝、附

子、川乌、草乌、乌梢蛇、白芍;湿热互结,关节肿痛,麻木不

仁者加寻骨风、海风藤、乌梢蛇、炒薏苡仁、银花、蒲公英;风

湿在表明显者加桂枝、防风、羌活、独活、忍冬藤;风湿在里明

显者加生地、丹皮、虎杖;血虚者加当归、熟地;病久痛甚者加

全蝎、炙蜈蚣、乌梢蛇;头部症状重者加羌活、川芎、藁本、细

辛;上肢症状重者加桂枝、片姜黄;腰部症状重者加川断、杜

仲、狗脊;下肢症状重者加木瓜、威灵仙、牛膝。[浙江中医杂志,

1989,(2):591

9.本方加木瓜、苍术、薏苡仁、独活。治风湿一身尽痛者,

名加味防己汤。

10.本方去黄芪,加茯苓、桂心、生姜、乌头、人参.治历

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者,名防己汤。[千金要方]

(原文)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

防己黄芪汤方:    .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判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

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

加细辛三分。服後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

汗,差。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风湿表虚的证治。风湿病人出现浮脉,浮为风而主表,若表

有风和湿,当见一身疼痛之证,今不痛而身重,可知是由气虚不能温行水湿,致湿邪满

布全身,故有沉重感。因卫气虚弱,不能捍卫皮毛,皮毛疏松而汗出,汗出遇风而恶风.

这是风湿在表,表气已虚之候,宜用防己黄芪汤固表逐湿。

(方药评析)  风湿病有汗出恶风之证,为表气大虚,故以黄芪益气固表为主药,辅

以防己通行经络,祛风利湿,白术燥湿健脾:甘草和中,以助黄芪建是气而使卫阳复振,

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共奏益气扶表、祛风逐湿之效。诸药共用,使卫阳振奋,运行周

身,风湿外达,故服药后出现“如虫行皮中”的感觉.“从腰下如冰”是湿欲下行而卫阳

尚无力振奋,故当“令患者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意在温暖助阳,使之蒸蒸发越,

借微汗以驱除湿邪。方后加减;如果风邪犯肺,致肺气失宣而喘者,加麻黄宣肺平喘;湿

困脾胃,血脉不畅致脘腹疼痛者,加芍药以行痹缓痛;若下焦阳虚,气逆上冲者,加桂

枝温阳化气,降逆平冲;下焦素有寒湿痹着者,加细辛以温散陈寒。    、

(文献选录)  徐彬:此言风湿,中有脾气不能运。湿不为汗衰者,又不得泥微发汗

之例。谓上条之一身尽疼,邪虽遍体,正气犹能自用,且发热则势犹外出也。假若身重,

则肌肉之气湿主之,虽脉浮汗出恶风,似邪犹在表.然湿不为汗解,。而身重如故,则湿

搏风,而风热盛不受搏,反搏肌肉之正气。明是脾胃素虚,正不胜邪,外风内湿,两不

相下,故以术甘健脾强胃为主,加芪以壮卫气,而以一味防己,逐周身之风湿。谓身疼

发热之湿,邪尚在筋腠,此则正气为湿所痹,故彼用薏苡炙草清内,以佐麻杏所不逮,此

反用芪术甘为主,协力防己,以搜外之风湿。盖湿既令身重,则虽脉浮汗出恶风,不可

以表散也。然姜多而枣少,宜散之意,在其中矣。(《金匮要略论注》)

尤怡: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发,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

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肌肤之表,而用防己驱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乃从腰下如

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金匮要

.略心典》)

吴谦:脉浮者,风也,身重,湿也,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若浮而汗不出恶风

者,为实邪,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汗之;浮而汗出恶风者,为虚邪,故以防己、白

术以去湿,黄芪、甘草以固表,生姜、大枣以和营卫也。(《医宗金鉴》)

(临床应用)  (1)治特发性水肿。李氏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本病45例。主要症

状:水肿,肿胖并存,畏寒,疲乏懒动,困倦思睡,胸闷腹胀,动则气短心悸,月经不

调,舌嫩淡,舌边有齿痕。处方:黄芪、防己、白术、茯苓、补骨脂、五加皮、苡仁、甘

草。水煎服,2日1剂,15天为工疗程。结果:治愈28例,显效12例,无效5例。郝

氏等用防己黄芪汤治疗特发性水肿52例,总有效率为90。4%。

(2)治结节性血管炎。江氏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本病12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结

节。基本方:防己15~45g,黄芪30—60g,川芎10g,白术、川牛膝各15g,川桂枝、炙

甘草各6g。酌情加减。用药1—6月,8例痊愈,3例有效.

(3)治急性肾小球肾炎。王氏治例,钱X X,女,37岁。患者于1月前患急性化

脓性扁桃体炎,治愈后,渐出现面目四肢浮肿,腰酸纳呆。尿检:蛋白+++,红细胞

++,白细胞+,颗粒管型+。诊为本病。舌淡,苔白腻,脉浮缓。证为风水相搏,表

虚不固,肾亏于下。治宜祛风行水、益卫固表,并稍佐温肾。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防

己lOg,黄芪12g,白术lOg,甘草4g,生姜6g,大枣lOg,菟丝子12g,仙灵脾lOg。服

8剂后,尿检蛋白少许,面浮身重、汗出恶风俱减。续服8剂证除,尿检正常。

(4)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王氏治例,张××,男,47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lO多

年,近半月四肢小关节酸痛难忍,苔白腻,脉濡缓。血沉25mm//]~时。证属营卫不固,寒

湿痹阻经络。治宜祛风活络,调和营卫.处方:木防己lOg,黄芪15g,白术lOg,甘草

4g,生姜6g,大枣、桂枝、白芍、牛膝各lOg,威灵仙15g。服4剂关节酸痛减,服8剂

缓解。

(5)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王氏治例,荣××,女,47岁。近一年来常头晕乏力,

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腰膂酸楚,面浮肢肿,身倦懒言,苔薄白而腻,脉濡而弱。证属更

年肾亏,脾虚湿停,气血不足。治宜标本兼顾。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lOg,黄芪15g,

白术lOg,甘草4g,生姜6g,大枣、熟地、当归、白芍各lOg,菟丝子12g。调治半月,

诸证若失。

(6)治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李氏治疗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2例,基本方:黄芪

30g,防己12g,白术lOg,甘草4g,生姜lOg,大枣3枚,草决明20g,黄芩lOg.2例

经治疗3个月左右,肥胖及高脂血症均大为好转。

(7)治狐臭。阮氏治狐臭12例,方剂:防己、黄芪各30g,炒白术15g,甘草6g,

生姜9g,大枣20g。1吕例全部治愈,最短疗程2候月,最长6.5个月。

(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22)

防己黄芪汤方:方见湿病中。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风水为表虚证的证治。“风水”即第一条所曰之“风水”。先

见头面浮肿,可及四肢,常伴咳嗽咽痒或痛等症,因风水相搏而致,水湿在表故脉浮,溢

于肌肤则身重,卫表气虚不固则汗出,汗出肌腠疏松则恶风。本证为卫表气虚,风水相

互搏结而成,当用益气固表,祛风利水的防己黄芪汤治之。程门雪在《金匮篇解.水肿

病解》中认为芪桂芍酒汤一方亦可借用于此,此说可供参考。若水湿阻滞气血的运行,引

起腹痛,可加入芍药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

本条虽与湿病中防己黄芪汤证仅有一字之差,即“湿”易“水”。但所叙病有别,前

者言周身肌肉,骨节疼痛为主,后者言面目身肿为主,由于二证病机相同,故治法选方

则一,这里亦体现了仲景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方药分析}  方中防已配白术祛风除水湿,伍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得黄芪可加强利

水湿之功,白术配黄芪可助益气之力,甘草、姜、枣可调和营卫,增黄芪益气固表之效。

诸药共奏益气固表,祛风利水除湿之功。若因水湿阻滞引起里气不和而见腹痛时,可加

芍药通调气机,缓急止痛。

“腹痛”引起之因,历代医家认识有异,故芍药在方中的作用看法亦有别,如赵良仁

曰:“腹痛者,阴阳气塞,不得升降”,其意为芍药在此是调和阴阳之气(《金匮要略衍义》);

张璐:“腹痛者,肝郁气塞不得升降,再加芍药以收阴也”,认为芍药柔肝(《张氏医通。诸

痛门》);陈修园:“腹痛者,胃不和也,加芍药以泻之”(《金匮要略浅注》)等等。以上医

家说法不一,是因东汉时期芍药无赤、白之分而致。“考之芍药,初载《本经》,并无赤

白之分;至陶弘景,提出有赤、白两种,并云:‘赤者小利’,南宋成无己指出:‘白补而赤

泻,白收而赤散”(中医基础系列教材之七《中药学》).据此上述之见各有其理,若方

用白芍则取补血养阴、收敛缓急之意,则当从赵、张氏之见,若用赤芍则取凉血散瘀之

意,以陈氏之见为宜。

(文献选录)  赵以德:脉浮表也,汗出恶风,表之虚也,身重,水客分肉也.防己

疗风肿、水肿,通腠理;黄芪温分肉,补卫虚;白术治皮风止汗;甘草和药益土;生姜、

大枣辛甘发散。腹痛者,阴阳气塞,不得升降,故加芍药收阴。(《金匮方论衍义分)

尤怡。此条义详《痉湿喝篇》,虽有风水、风湿之异,然而水与湿非二也。(《金匮要

略心典》)

吴谦等;风水之病,外风内水也。脉浮恶风者风也,身重肿者水也,汗出表虚,故用

防己黄芪汤固表以散风水也。若腹痛,加芍药、甘草以调中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

全书.金匮要略注》)

陈元犀:……用黄芪以走表塞空,枣、草、白术以补土胜湿,生姜辛以去风,温以

行水,重用防己之走而不守者,领诸药环转于周身,使上行下出,外通内达,迅扫而无

余矣。(《金匮方歌括》)

(临床应用}  见第二篇第二章。

(现代研究]  见第二篇第二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