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方剂学----小蓟饮子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小蓟饮子
宋严用和《济生方》
生地黄洗四两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  淡竹叶  藕节  当归去节,酒浸  山栀子仁  炙甘草各半两
右fu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主治】治下焦结热血淋。
【方论选萃】
明吴昆:下焦结热血淋者,此方主之。下焦之病,责于湿热。法曰:病在下者,引而竭之。故用生地、栀子凉而导之,以竭其热;用滑石、通草、竹叶淡而渗之,以竭其湿;用小蓟、藕节、蒲黄消而逐之,以去其瘀血;当归养血于阴,甘草调气于阳。古人治下焦瘀热之病,必用渗药开其溺窍者,围师必缺之义也(《医方考》)。
清汪讱庵:此手、足太阳药也。小蓟、藕节退热散瘀,生地凉血,蒲黄止血,木通降心肺之火,下达小肠,栀子散三焦郁火,由小便出,竹叶凉心而清肺,滑石泻热而滑窍,当归养阴,能引血归经,甘草益阳,能调中和气也(《医方集解》)。
清汪绂:小蓟苦甘寒,坚肾水,泻心火,去血热;……蒲黄清血热,炒黑以止妄行之血;藕味甘咸微涩,散瘀血,退血热,其节亦能止血;滑石滑关窍,行水道,泻三焦之火;栀子去心及三焦之火,炒黑亦能止妄血;木通导心、小肠之火而通之于下;淡竹叶行相火之郁,而散之于膻中;甘草和中,亦能泻火;当归滋阴而行阳,以萃津液于肝,使血得所归,血得所归则不妄行于小便矣;生地黄以滋肾水,安相火,且上升以济心火,退血热。火上行者,而或热结下焦,热在血分,阴不足也。邪凑所虚,肾阴不足,热随水道下行,而侮所不胜,相火合焉,二腑皆热,火沸而血妄行,则或从溺以出,热结而艰出,故血淋也。去血分之热,止其妄行,而君以生地,佐以当归,水壮而血有所滋,热清而下焦不结矣(《医林纂耍探源》)。
清张秉成:夫淋之为病,或膏、或砂、或石、或气、或劳,种种不同,血者亦其一也,必小便闭涩,淋漓而下,治此者固当分别。然治病必求其本,疏流必清其源,若不清其源,而徒治其流,无益也。大抵血淋一证,无不皆自心与小肠积热而来。心为生血之脏,小肠为传导之腑,或心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有不搏血下渗而为淋者乎山栀、木通、竹叶,清心火下达小肠,所谓清其源也;滑石利窍,分消湿热从膀胱而出,所谓疏其流也;但所瘀之血,决不能复返本原,瘀不去则病终不能瘳,故以小蓟、藕节退热散瘀;然恐瘀去则新血益伤,故以炒黑蒲黄止之,生地养之,当归能使瘀者去而新者生,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用甘草者,甘以缓其急,且以泻其火也(《成方便读》)。
【按语】
《诸病源候总论》有云“胞移热于小肠,则癃溺血。”盖心与小肠,一脏一腑,相为表里,心经热盛,移热小肠,上为口糜,下为溺血。故溺血方治,以泄热通腑为第一要旨。导赤散、小蓟饮子,即秉义于此。生地黄、当归补心体;山栀、竹叶泻心用;通草、天水散导赤通腑,泻热下行;小蓟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化瘀止血。可谓“知标与本,用之不殆”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