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读片】MR病例:女,29岁,主因右面部麻木感、耳鸣1年,加重3个月

 渐近故乡时 2015-06-21


来源:趣味医学影像


  女,29岁,主因右面部麻木感、耳鸣1年,加重3个月。




小编留言: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病例讲堂】分割线♀---------


影像学描述


  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不规则形肿块影,呈等T1等T2信号,DWI呈等信号影, 病变边界清楚,可见显着占效应,邻近脑干、小脑、海马及基底节区呈受压改变,增强扫描病变中度均匀强化,宽基底与邻近硬脑膜相连,未见显着硬膜尾征,病变大小约为4.5cm×3.0cm×6.0cm。右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受压向外侧移位,呈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双侧内听道未见异常强化信号影。幕上脑室系统扩大,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移位。鼻窦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影像诊断


  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脑外肿瘤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


病理


  (肿瘤组织)过渡型脑膜瘤,WHOⅠ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EMA(部分+),Ki-67(+5%),PR(+),S-100(-),Vimentin(+)。


讨论


  1、神经鞘瘤:分布范围多位于桥小脑角,CT平扫常表现为均匀的等密度或低密度占位病灶,少数为略高密度,钙化少见。MRI在T1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呈边界清楚的占位病灶,T2为明显高信号,肿瘤边界可与水肿带混淆,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患者不符合。

  2、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小脑幕上,次之为小脑、脑干和脊髓。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中颅底、海绵窦和桥小脑角等,少数可于鞍内、眶内。头颅CT肿瘤多为类圆形,平扫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无强化表现,或仅病灶周边有轻微强化。MRI T1加权相为等或略高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不符合。

  3.脊索瘤:以颅底中线蝶鞍部和斜坡最多见,肿瘤生长缓慢,可有出血及囊变,CT和MRI可见分叶状病灶,边界较清楚,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强化,CT骨窗位可见斜坡广泛的骨质破坏和肿瘤内散在结节状、碎屑状钙化。患者不符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