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解髋关节脱位的闭合复位术

 jqw81 2015-09-10
概述:


※髋关节后脱位较前脱位常见,多为高速高能量的暴力所致。

※新鲜脱位无论有无髋臼或股骨头骨折,都应尝试急诊闭合复位。一旦失败,则应切开复位。

※股骨颈骨折是闭合复位的禁忌症。

※脱位3周以上为陈旧性脱位。

髋关节脱位分类及分型


※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的连线)前方为前脱位,较少见,在髋关节脱位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0%~15%。当股骨因强力急骤外展,外旋时,大粗隆与髋臼上缘顶撞,以此为支点形成杠杆作用,迫使股骨头穿破关节囊,由髂股韧带与耻骨韧带之间的薄弱区穿出。或者当股骨外旋时,由体侧向内下方直接作用于大腿近端,亦可发生前脱位。

※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后方为后脱位,较常见。若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位时,股骨头的上外侧已超越髋臼后缘,如有强大的暴力撞击膝前方,便可使股骨头穿破关节囊后壁形成脱位。股骨头后脱位时,多由髂股韧带与耻骨韧带之间的薄弱区穿出,后关机囊撕裂。

髋关节后脱位分型



※髋关节中心脱位伴有髋臼骨折,来自侧方的暴力,直接打击作股骨粗隆区,可以使股骨头水平状移动,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盆腔,如果受伤时下肢处度内收位,则股骨头向后方移动,产生髋臼后部骨折,如下肢处于轻度外展与外旋则股骨头向上方移动,产生髋臼爆裂型繁碎性骨折,此时髋臼的各个区域都有毁损。

髋关节脱位的典型表现


髋关节后脱位的典型表现:

(1)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
(2)有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
(3)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大都为挫伤,2~3个月后会自行恢复。神经损伤原因为股骨头压迫,持续受压使神经出现不可逆病理变化。

髋关节前脱位的典型表现: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髋关节中心脱位的典型表现:患肢缩短情况由股骨头内陷的程度决定;由于后腹膜间隙内出血甚多,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
 

髋关节前脱位闭合复位术

对新鲜髋关节前脱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复位要迅速及时,注意防止休克的发生。切开复位仅在手法复位失败或已形成陈旧性髋关节前脱位时才采用。

(1)埃狄斯(Addis)法:麻醉方法与髋关节后脱位相同。患者仰卧,助手在二髂前上棘向下压迫,握患肢屈曲髋部和膝部到90°,内旋患肢在中立位,向上作持续牵引,轻柔的摇摆运动和内旋,将股骨头滑入髋臼内。当维持向上牵引的同时,伸展放平大腿使成伸直位,则复位完成。

(2)推拉法:麻醉同前。患者仰卧,一助手把住骨盆,另一助手握住小腿,屈膝约90°,徐徐增加患肢外展和外旋,同时用力向下方牵引。术者站于对侧或两胯之间,用手掌向髋臼方向推送股骨头,同时在牵引下内收患肢,当感到股骨头纳入髋臼的弹响时,即已复位,放松牵引后畸形消失。


(3)回旋法[(反伯格洛夫(Bigelow)氏法]:麻醉与前相同。其操作步骤和后脱位复位相反。①外展外旋;②再度屈髋屈膝;③内收;④内旋伸直下肢。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大致与后脱位的处理相同,但在用石膏裤、髋夹板或皮肤牵引固定时,必须避免患肢外展。

髋关节后脱位的闭合复位术


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应争取早日手法复位,经过时间越久复位越加困难。采用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病人仰卧地面的垫子上。复位手法有以下几种:

(1)Allis手法复位


患者仰卧,一助手用双手按住其髂嵴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对病人站立,先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各屈曲至90度,然后以双手握住病人的腘窝作持续的牵引,待肌松弛后,略作外旋,便可以使股骨头还纳至髋臼内。当感到明显的弹跳与响声,提示复位成功,然后伸直外展患肢。

(2)Bigelow手法复位


在腰麻下,病员仰卧,助手固定骨盆,髋、膝屈曲至90度,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放在腘窝处向上牵引,开始先使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使股骨头离开髂骨),然后一面持续牵引,一面将关节外旋、外展、伸直、使股骨头滑入髋臼而复位(助手可协助将股骨头推入髋臼)。因为复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呈“?”形,似一问号,故称“问号法”复位,左侧后脱复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如一个正“问号”,反之,右侧后脱位为一反“问号”。

此方法需十分稳妥,不可猛力 ,其杠杆作用有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3)膝牵引法


患者卧于垫子上,骨盆由助手稳住,患肢膝髋各屈曲90°用一宽布带结成一圈,套在患肢腘窝下,术者一膝跪于患侧地面,另一脚立于地面,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置于患肢腘窝下(右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右膝,左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左膝)将布带圈扭转成8字形。术者弯腰,然后将8字形上圈套于术者颈部。术者以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之上前方(右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右手,左髋关节脱位时术者用左手)另一手扶住患肢之膝部。然后术者伸直躯干和颈部,使布带圈向上牵引患肢,同时以紧握踝部的手向下施加压力,牵引力应缓慢而有力,不可使用冲击性力量。牵引时将患肢膝部作不同方向旋转可帮助复位。此时可听到响声复位即已成功,髋部畸形消失,并可作全面的被动运动。

(4)Stimson 重力复位法


病人俯卧于桌上,患肢下垂于桌边外,操作者握住小腿使髋膝关节屈曲90°,一助手固定骨盆,屈曲的膝关节远端,小腿后面施以纵向向下牵引,轻柔的内外旋股骨协助复位。

(5)拔伸足蹬法


拔伸足蹬法:术者两手握住患肢踝部,将一足外缘蹬于伤侧坐骨结节及腹股沟内侧(右髋用右足),手拉足蹬,身体后仰,协同用力,两手可略将伤肢旋转,即可复位

手法治疗后的处理

复位后拍X线片证实。复位患肢进行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髋关节放置在功能位上外展30°屈曲15°,固定时间3~5周。并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足趾踝关节活动,股四头肌收缩防止肌萎缩。待固定、牵引去除后逐步下地持拐行走,练习膝髋屈曲幅度直至恢复正常。

凡手法未能复位者,应早期施行手术切开复位,手术以后切口(kocher-langebeck)为宜。术中从最初的筋膜切开直至显露出坐骨神经,均需注意防止损伤坐骨神经。 术中遵循保护股骨头残留血液供应。清除血肿,撕裂的盂唇及软骨碎片,显露髋臼。最后术者用手指保护坐骨神经,用另一手引导股骨头还纳髋臼内,同时,助手在屈髋屈膝90°位做纵向牵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