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掉红星想不通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协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按全国统一战斗序列,改称为第18集团军。”红15军团由庆阳县驿关镇进入陕西省三原桥底镇进行整编。当徐海东在桥底镇宣布整编命令时,台下哭声一片。站在队伍中间的王扶之边哭边说:“当兵就是为了打倒蒋介石,这几年的红军白当了,血和汗都白流了。”王扶之越想越觉得不能当国民党兵,不能跟蒋介石走,大家要去找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去,如果找不到,就回家干活种地去。8月末的一天,王扶之找到了一起入伍的小老乡张元山,两人商量准备开小差,脱离红军。后来,这件事被组织科长高农斧知道了,马上找到他们,并对他们说:“我听到你们3个人商量准备逃跑,是很不对的。”王扶之说:“我们忠于党,忠于红军,不愿给蒋介石卖命!”高农斧接着王扶之的话进一步讲清道理:“忠于党,就要相信党,联蒋抗日是党中央的决定,高举抗日大旗是人民的愿望,当前无论什么党派,什么样的人士只要抗日,我们就应该支持,蒋介石同意抗日,我们就应该支持他。” 他们听了高农斧的一番话,心里就像打开了扇窗户,亮堂了,表示赞同高科长的看法,并回到了各自战斗岗位,迎接新的战斗。
![]() 自行车上的“指挥部” 1939年,新四军3师在河北红子殿对日作战。在这次战斗中,时任新四军3师8旅22团作战参谋的王扶之作战勇敢,缴获一辆自行车。之后,王扶之一有空就练习骑自行车。没过多久,他就可以单手骑,双手撒把骑,在部队一时传为佳话。他到师部当作战参谋后,这辆自行车派上了用场。师长黄克诚眼睛高度近视,行军、作战十分困难,虽有马也骑不了,就坐王扶之的自行车后座上。1941年至1943年,侵华日军对盐城、阜宁一带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黄克诚率部进行反“扫荡”时,他经常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边行军边听取汇报、了解敌情,制订作战计划,指挥部队行动。因此,自行车上的“指挥部”就这样形成了,而王扶之作为一名熟练的“驾驶员”随时保障这个“指挥部”转战南北。 1943年春,新四军3师师部只带一个特务营转移,途中于阜宁境内的芦堡外旧黄河堤附近同日军遭遇,特务营随即依托河堤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多次与日军拼起刺刀。我军伤亡较大,河堤临时防线随时有被日军突破的危险,而师指挥所就在距河堤不足200米的芦堡村内。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黄克诚又坐上王扶之的自行车,同师指挥所的其他人员一起转移。转移途中,黄克诚坐在自行车上发布命令,调单家港附近的8旅22团一个营增援特务营。像这样,在自行车上黄克诚指挥了6次大规模的战斗,日军企图消灭我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首脑机关,摧毁我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10月24日 总第2676期 第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