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之光(12)帕奥禅师

 培善书屋 2015-10-17

六组的定义

在把色法根据所缘分组时,一共有六种所缘,即:(1)色所缘,(2)声所缘,(3)香所缘,(4)味所缘,(5)触所缘,(6)法所缘。二十一种属于法所缘的色法是五净色与十六微细色。

在这本手册里,取色所缘为目标的名法被称为色所缘组名法。其它名法亦以此类推而名之。必须辨明所有六组名法。

再者,举色所缘组作为例子,具有善速行的眼门及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取色所缘为目标而生起。这些心路过程的名法被称为善组。另者,由于不如理作意,具有不善速行的眼门及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取色所缘为目标而生起。这组的名法被称为不善组。具有唯作速行的心路过程,只出现于阿罗汉的心中,因此这本手册里没解释它。

四随观(4 Anupassana)

(1)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色法,即是身随观念处(kayanupassana satipatthana)。

(2)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受,即是受随观念处(vedananupassana satipatthana)。

(3)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识,即是心随观念处(cittanupassana satipatthana)。

(4)在修观禅观照色法、名法、因及果时,若始于触,即是法随观念处(dhammanupassana satipatthana)。

(采用五蕴,或十二处,或十八界等方式修观禅亦是法随观念处。)

在三个辨别名法的方法之中(见第一页),采用辨别受为始的方法是受随观念处,采用辨别识为始的方法是心随观念处;采用辨别触为始的方法是法随观念处。

在此,欲辨别名法的禅修者必须先已辨别了色法(pariggahite rupakammatthane)。他也应依照《中部根本五十经篇注》(Mulapannasa Com., Vl, p.280)里的指示,先辨明取色法为所缘的名法。

始于辨别受

对始于辨别受的指示是:Yassa vedana pakata hoti, so “na kevalaj vedanava uppajjati. taya saddhij tadevarammanaj phusamano phassopi uppajjati, sabjananamana sabbapi, cetayamana cetanapi, vijananamanaj vibbanampi uppajjati”ti phassapabcamakeyeva parigganhati. (Mulapannasa-atthakatha 1, p.280)

「受」明显的禅修者应辨明触五法(Phassapabcamaka,意即以触为主的五法),并非只是注意受在生起,而应同时注意:与受接触同一个所缘的触也在生起;标志同一个所缘的想也在生起;催促相应法朝向那所缘的思也在生起;认知那所缘的识也在生起。(《中部根本五十经篇注》)

始于辨别识

对始于辨别识的指示是:Yassa vibbanaj pakataj hoti , so “na kevalaj vibbanameva uppajjati, tena saddhij tadevarammanaj phusamano phassopi uppajjati, anubhavamana vedanapi, sabjananamana sabbapi, cetayamana cetanapi uppajjati”ti phassapabcamakeyeva parigganhati . (《中部根本五十经篇注》)

「识」明显的禅修者应辨明触五法,并非只是注意识正在生起,而应亦注意:与识接触同一个所缘的触也在生起;体验那所缘的受也在生起;标志那所缘的想也在生起;催促相应法朝向那所缘的思也在生起。(《中部根本五十经篇注》)

始于辨别触

对始于辨别触的指示是:Yassa phasso pakato hoti, so “na kevalaj phasso uppajjati, tena saddhim tadevarammanaj anubhavamana vedanapi uppajjati, sabjananamana sabbapi, cetayamana cetanapi, vijananamanaj vibbanampi uppajjati”ti phassapab-camakeyeva parigganhati. (缅文版分别论注Vibhavga-atthakatha, p.252)

「触」明显的禅修者应辨明触五法,并非只是注意触在生起,而同时应注意:体验那所缘的受也在生起;标志那所缘的想(sabba)也在生起;催促相应法朝向那所缘的思(cetana)也在生起;认知那所缘的识(vibbana)也在生起。

辨明全部

在此,注释举出触五法(phassa pabcamaka),因为它们在一切心里都是最主要的成份。辨明于同一个心识剎那(cittakhana)生起的诸名法中,触思(Phassa Cetana)是最主要的,其余非主要(apadhana)的相应名法亦须辨明。在辨明触思时,必须也辨明一切属于行蕴的究竟法。其原因是在行蕴里,思是最重要的。佛陀在以经分别教行蕴时,亦说思是最主要的。

根据上述注释与疏钞的指示,在各别以触、或受、或识为始去辨明名法时,并非只是辨明在一个心识剎那里的触、或受或识罢了,而是必须辨明所有相应的心与心所。这是根据佛陀在《相应部.六处品.不遍知经》(Sajyutta Salayatana Vagga, Aparijanana Sutta)的开示。

再辨明色法

上述已提及欲辨别名法的禅修者必须先以智辨别了色法。在辨别以触五法为主的名法后,禅修者被指示再辨明色法,如下:

So ime phassa pabcamaka kim nissitati upadharento “vatthuj nissita”ti pajanati. vatthu nama karajakayo… So atthato bhutani ceva upadarupani ca . 禅修者辨别以触五法为主的名法后,再审察这些名法是依何而生起,他就会清楚地明了它们是依靠依处色(vatthu rupa)而生起。依处色是业生身(karaja Kaya)。业生身基本上是种色(bhuta rupa)和所造色(upada rupa)。

根据这注释的指示,即辨别名法所依靠的依处色,但这并非指辨别依处色(如眼净色)而已,是必须也辨明与那依处色一同生起的种色及所造色。这些色法已列在色业处手册的六门图表里。如在眼门里有54个色法,以及某些非真实色法。依照这些色业处阶段的图表去辨明它们。

一起辨明依处色及所缘

根据上述注释与疏钞的指示,欲辨别名法的禅修者必须先已透彻地辨明了色法,过后他必须一起辨明依处色及所缘为:

(1)依处色,名法是依靠它而生起。

(2)名法取为所缘的色法。

在修习名业处时,一起辨明依处色及所缘,是根据《后分五十经篇》(中部Uparipannasa Pali)里的《不断经》(Anupada Sutta)及它的注释与疏钞。《不断经注》里有提及舍利弗尊者以各别法观法(anupadadhamma vipassana)逐一观照禅那法(如初禅)时;vattharammananaj pariggahitataya,他能够逐一的观照名法,是因为他已一起辨明了依处色及所缘。

简要辨明六组的方法

色所缘组:

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色所缘(色尘)为所缘的名法,换言之,即是取色所缘为目标的眼门心路过程、彼随起意门心路过程和纯意门心路过程,他必须:

(1)同时辨明眼净色与有分意界两者。

(2)辨明一粒或许多粒色聚的颜色,那颜色可能是可喜(ittha)或是不可喜(anittha)的。

如此同时辨明两门(即名为依处的眼净色及有分意界),当辨明色所缘的颜色时,那颜色就会同时撞击眼净色及有分意界。其时,取色所缘为目标的眼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若这些心路过程里的确定(Votthapana)及意门转向的确定(作用)是具有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的话,它们即是拥有善速行的心路过程。若它们的确定(作用)是具有不如理作意,生起的是不善速行心路过程。

如理作意与不如理作意

若确定(Votthapana)与意门转向(manodvaravajjana)确定那色所缘为(1)色所缘的颜色,或(2)色法,或(3)无常,或(4)苦,或(5)无我,或(6)不净,它是如理作意,善速行也就生起。

然若确定与意门转向确定那色所缘为常、乐、我、净等等,不善速行心路过程就会生起。(随后会解释不如理作意如何生起。)请注意耳门、意门心路过程等等亦是如此。

声所缘组:

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声所缘(声尘)为所缘的名法,他必须:

(1)一起辨明耳净色与有分意界。

(2)及辨明声所缘。

香所缘组:

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香所缘(香尘)为所缘的名法,他必须:

(1)一起辨明鼻净色与有分意界。

(2)以及香所缘。

味所缘组:

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味所缘(味尘)为所缘的名法,他必须:

(1)一起辨明舌净色与有分意界。

(2)以及味所缘。

触所缘组:

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触所缘(触尘)为所缘的名法,他必须:

(1)一起辨明身净色与有分意界。

(2)以及一粒或许多粒色聚里的地界、或火界,或风界(即触所缘)。

法所缘组:

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名为法所缘的色法为所缘的名法,他必须:

(1)一起辨明有分意界,及

(2)任何一个在法所缘组里的色法。

再者,若禅修者想要辨别取概念(如遍之概念)为所缘的法所缘组名法,他必须:

(1)一起辨明有分意界,及

(2)概念(如遍的概念,Kasina pabbatti)。

对于前面提及一起辨明依处及所缘的指示,请注意依处是指六门,即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想要辨别名法的禅修者应先懂得这些。

重要的知识

在取色所缘为目标的名法之中,眼门心路过程生起一次,彼随起意门心路过程也只生起一次,有分识会在这两个心路过程之间生起。过后纯意门心路过程会生起许多次。请注意耳门心路过程等等亦是如此。禅修者必须辨明这些心路过程里,每一个心识剎那的所有名法。在图表里有列出相应的名法(sampayutta dhamma)。《清净道论》指示应如此修习。

如在《泡沫譬喻经注》(Phenapindopama Sutta Comm.)里提及的,在极短的时间里,如眨一次眼或闪电间,心就能够生灭超过一万亿次。在这极短暂的时间里,许多心路过程也可生起。在这些心路过程当中,禅修者或许可以辨明一些,其余则难以辨明。对于那些他能辨别的心路过程,必须辨别至破除名密集。在后面将会提及四种名密集。

根据所缘(即心路过程)的寿命,心路过程可分为四种时分(vara),即:

(1)空时分(mogha vara),只有有分识在波动。

(2)只出现到确定(votthapana)的时分。

(3)到诸速行出现的时分。

(4)到彼所缘也出现的时分。

在这四种时分当中,这本手册多数只是列出彼所缘时分(tadarammana vara)的图表。在辨明时,禅修者理应能够明白其余时分。

彼所缘(Tadarammana)

一般上,若是欲界速行取欲界所缘,而生起于欲界有情的心中,彼所缘就会生起。欲界所缘是指名为欲法(kama dhamma)的欲界心与心所,以及二十八种色法。对于欲界有情,彼所缘可以在取欲界心与心所为所缘的欲界心路过程里生起。由于二十八种色法也都是欲法,彼所缘也可以在取这二十八种色法,为所缘的心路过程里生起。但只有在五门心路过程的所缘是非常大(atimahanta)及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是明显(vibhuta)时,彼所缘才能够生起。所以说是「一般上」而已。

根据这定义,彼所缘是不能够在取观念为所缘的心路过程里生起的。另一点是,在《分别论注》及《迷惑冰消》里有提到,在观禅速行(vipassana javana)之后,彼所缘是不会生起的。但它也提到在未成熟的观禅速行之后,有时彼所缘是会生起的。

再者,在大善速行(mahakusala javana)之后生起的大异熟彼所缘(maha vipaka tadarammana)可以是(相等地)喜俱或舍俱的。同样的,无因推度彼所缘(ahetuka santirana tadarammana)也可以生起。在不善速行(akusala javana)之后,大异熟彼所缘或无因推度彼所缘也都可以生起。这本手册里的图表对每一项只举出一个例子。在辨明时,禅修者理应能够明白其余的部份。根据一般的规则,在喜俱速行之后生起的是喜俱彼所缘;在舍俱速行和忧俱速行之后生起的是舍俱彼所缘。八种大异熟心(maha vipaka citta)和三种推度心(santirana citta)可以执行彼所缘的作用,即继续取速行所取的所缘。在此列出一个彼所缘的图表,这是专为三因凡夫(ti-hetuka puthujjana)而设的。对于须陀洹、斯陀含和阿那含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只是除去他们已断除了的烦恼。

三因凡夫的彼所缘

在八种大善速行之后在八种贪根速行之后在两种瞋根速行之后在两种痴根速行之后 所有十一种彼所缘都可生起所有十一种彼所缘都可生起所有六种舍俱彼所缘都可生起所有十一种彼所缘都可生起

异熟如此,速行则可改变

(1)看到自性可喜所缘(sabhava ittharammana)和自性非常可喜所缘(sabhava ati-ittharammana)是因为过去的善业。当看到中等可喜所缘时,除了转向与速行之外,其它的心路过程心是大异熟心和无因善异熟心。若有如理作意,善速行就会生起。反之,若是不如理作意,不善速行就会生起。

(2)在看到自性非常可喜所缘(如佛陀)时,只有五种喜俱彼所缘可以生起。其时若有如理作意,善速行就会生起。若不如理作意,不善速行就会生起。

(3)看到自性不可喜所缘(sabhava anittharammana)是因为过去的恶业。当看到自性不可喜所缘时,若有如理作意,善速行就会生起。若是不如意作意,不善速行就会生起。至于五识(如眼识)、领受、推度及彼所缘则只是无因不善异熟心(ahetuka akusala vipaka citta)。应注意根据这定义,对于不可喜所缘,只有不善异熟舍俱推度彼所缘(akusala vipaka upekkha santirana tadarammana)可以生起。

信慧组(Saddha-Pabba Group)

对于结生识是喜俱的三因者,在他的速行、彼所缘、结生、有分与死亡识里生起的三十四名法被称为信慧组。这只是为了便于称呼。(译注:过后会时常提及信慧组这一词,应明白它是指以下的三十四个名法。)这三十四个名法是:

识1

通一切心所13

遍一切美心心所 19

慧根心所1

合计34

跟色法一样,名法也是不能够单独生起的。它们只能一组组地生起。这些组合被称为相应法(sampayutta dhamma)。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名聚(nama kalapa)。名法是依照心定法(citta niyama)生起的,即心路过程。想要辨别名法的禅修者必须根据定法去辨别它们。与六门所缘相符,心路过程亦有六种,即眼门心路过程、耳门心路过程、鼻门心路过程、舌门心路过程、身门心路过程及意门心路过程。在这六种心路过程当中,先辨别意门心路过程对禅修者来说会比较容易,因为它有比较少种心路过程心。对于止行者,先辨别名为禅那法的禅那定心路过程(jhana samapatti vithi)的名法会比较容易。其原因是在修习止禅的阶段时,他已能够辨明禅支。

法所缘组──意门禅那定心路过程

心依处色 54 54 54 54 54 54

意门转向 遍作 近行 随顺 种姓 禅那速行(许多次)

初 禅 12 34 34 34 34 34

第二禅 12 34 34 34 34 32除寻与伺

第三禅 12 34 34 34 34 31再除去喜

第四禅 12 33 33 33 33 31舍取代乐

意门转向(manodvaravajjana)= 省察所缘(如白遍似相)之心。

遍作(parikamma)是欲界善心,执行预备工作,以令禅那速行生起。

近行(upacara)是接近禅那速行的大善速行心(maha kusala javana citta)。

随顺(anuloma)是大善速行心,调整以便禅那速行能够正确地生起。

种姓(gotrabhu)是切断欲界种姓的大善速行心。

禅那速行(jhana javana)是色界善速行心(rupavacara kusala javana citta)。

注:在辨别名法时,禅修者并不能知道名字观念,如「遍作」、「近行」、「随顺」、「种姓」,而只知道它们各自是速行心的本性。对于凡夫与学人(sekha puggala,即须陀洹、斯陀含与阿那含),这些遍作、近行、随顺与种姓是大善速行。对于阿罗汉,它们则只是大唯作速行(maha kriya javana)。利慧的禅修者则只有近行、随顺与种姓(即是没有遍作)。

刚开始要辨别这些名法的人,应进入他想辨别的禅那。从禅那出定后,先辨明禅支。应做到能够以智持续许多次的辨明每一个心识剎那里所有的禅支。若成功的话,再采用三个辨别法之一(即始于辨别识、或受、或触),渐次地辨明每一个心识剎那里的所有禅那相应法(jhana sampayutta dhamma)。那些有良好《阿毗达摩论》义理根基的人能够辨别到这些。但对于那些只有少许《阿毗达摩论》义理根基的人,他们会非常难以明白这些。因此,为了方便智慧还未成熟的人,以下会再次提及取白遍似相为所缘的初禅三十四名法。

寻、伺等禅支被名为禅那,与此禅那相应的心与心所被名为禅那相应法。《清净道论》指示辨明这些禅那与禅那相应法的相、作用(亦作味)、现起及近因(亦作足处)(lakkhana, rasa, paccupatthana, padatthana)。

(白遍)初禅的三十四个名法

(1) 识 =「拥有」那白遍似相。(根据疏钞提

的〝jananaj nama upaladdhi〞)

(2)触 =接触白遍似相(相)。

=把白遍似相和识「连接」起来(作用)。

(3)受 =体验白遍似相之可喜。(这是初禅的乐受)。

(以下的名法与前所提的相同,只是所缘是白遍似相而已。)

(4)想(15)信(26)身柔软性

(5)思(16)念(27)心柔软性

(6)一境性 (17)惭(28)身适应性

(7)命根(18)愧(29)心适应性

(8)作意(19)无贪(30)身练达性

(9)寻(20)无瞋(31)心练达性

(10)伺(21)中舍性 (32)身正直性

(11)胜解 (22)身轻安 (33)心正直性

(12)精进 (23)心轻安 (34)慧

(13)喜(24)身轻快性

(14)欲(25)心轻快性

(注意:意门转向里的十二个名法是上述34个的首十二个,即从识到精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