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主刘丰毓老师的第一堂课:“论三焦”

 供需相应 2015-10-21
 本帖最后由 善为舟 于 2015-9-12 11:53 编辑

群主刘丰毓老师的第一堂课:“论三焦”
      那天李晔姐非要让我讲课,我定了一个标题:“第一义谛”。这是个佛学名词,真正展开讲,需要点时间。今天,就先从一个点讲起。现在微创比较火爆,好像突然间谁都在研究微创,我觉得微创我做的不好,我还是讲中医吧。如果不会点微创给人捅几下,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微创,作用面越来越强调筋膜。膜是什么?膜原,腠理,这在中医里面分属于三焦。
      我今天讲三焦,现在开始上课。三焦从哪讲起呢,就从数字讲吧。对中医学最重要的数字就是二、三 ,为什么没有一呢?因为那是从前的事了,万物形成之前,往事不堪回首了。老君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是零,就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假说,爆炸的瞬间那是一,零是空,然后空中生妙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但是今天我们只谈一生二,二是什么,阴阳、内外、脏腑、表里等等的二元对立。那么,这个二中间还有没有东西呢,有!那就是三。这个二,就是说这个一分成了两部分。没有阴和阳那个意思,
中间这个空的地方,我们姑且叫做三,这个东西在阴阳的中间。人体,上下表里内外,有一个东西居于无数个上下表里内外当中,这就叫三。三焦是上焦下焦中焦这个概念吗,绝对不是。如果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人体的中间的地带才叫他三焦。这回三说完了,就说焦了。焦,上面半个字是一只鸟,下面四个点,是火。加起来就是用火在烤一只鸟,这不就熟了吗,由生的变成熟的这意味着什么啊,气化。
      所以,由此可见,在人体里面有这么个东西,它存在于我们表里内外之间,里面有好多东西,有可用的有不可用的。可用的,吸收,不可用的,变成糟粕排出体外。一个部分可用的,我们就用了,一个部分不可用的,我们就把它拿出来。一个鸟,烤熟了,肯定要把那些毛扒拉一下,然后把那骨头扔掉,最后吃那个肉,绝对不能像那个狼一样吞进去算了。所以,要一部分变成精华吸收,一部分变成糟粕排出去。
那么,这个物质在哪变呢?就在三焦变。为什么三焦有这么大本事?因为它里面有强大的火,这个火是什么?肾阳!
      难经云: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那么,那只鸟从哪来呢,从脾胃来。鸟者,食物也。内经上说,肝升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布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市是什么,集市。你们看这个集字,上面是这个隹,下面是这个木。
古人对集市怎么理解?就是有吃的有烧的,提供人体能量支持。所以,这个集市在我们人体相当于胃。食材是从胃出来的,胃把他收集过来以后,再输送到全身,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图。

mmexport1442025290647.jpg
   
      当食材进入脾胃以后,运化消导,输送出去,就是人体的内外之间,于是就叫三焦。问三焦从何而来,从脾胃来。要问三焦的阳气从哪来,从肾来。要问三焦居于什么地方,表里内外之间,这就是简单的三焦概念。如果以后我们发现一个病,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找谁算账去?就找三焦。在阳明是有热,进入太阴少阴就光觉得冷了,没有热了,一会觉得热,一会觉得冷,这哪里?阳明太阴之间。往来寒热,就是热的时候,不知道冷,冷的时候不知道热,这叫往来寒热,所以叫少阳。因为,再往里走就是阴了,再往外走阳就大了,阳气亢盛,就是阳气比较旺。这边,阳气已经很小了,不足了,这里边当然是一个很小的阳气,少阳就是在阳经里面它的阳气最少,因此它与病邪相争的力量不足,打了胜仗了就发热,打了败仗了就发冷,这就是少阳的特点,这是一身的半表半里。有没有局部的半表半里?有。太阳阳明之间就是局部的半表半里,我说少阳居于全身的半表半里,就是说再往里面一走就到了阴经了,再往外面一点就到了太阳阳明了,这个讲的是伤寒、温病,是指病邪进来以后,在血管里面是血分,在血管外面就是气分。所以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若言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而论治法,却与伤寒大异也。这个和伤寒不太一样,因为伤寒辨六经,温病辨气血,辨气血太简单,还要把气血一分为二,那就是卫气营血,营就是血中之津液,血是血中之血液,肌肉中也有津液,所以发热的时候大汗出热就随着津液出去了,一到了营分,就没汗了,营分的津液在血管里面呢,不能随便往外排,在肌肉里面,热迫津液,病人就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肌肉这个地方是津液最多的地方,所以说大汗出,邪热内迫就到了营分,邪气到了营分。所以叶天士就说了,轻的就是夜甚不寐,斑疹隐隐,重的就是昏迷了,昏迷以后病邪仍在心营,这个时候你不要用安宫牛黄,要透热转气。
      有个病例,麻疹合并肺炎昏迷一个月,肺热夹痰邪入心包,痰热阻滞,使得热邪不能透表,热要是和有形之邪合到一块就不好往外出了,为什么肌肉这邪热好出呢,因为他不是有形之邪,怎么治的呢?宣肺化痰,解决痰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用栀子豆豉透热。大地龙蝉衣透,外加点芦根,把这个热从小便排出。这之前用的是安宫牛黄,结果没好。因为安宫牛黄不是透,到了血分就透不出来了。透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津液。所以叶天士说只须凉血散血。透热转气是一个核心原则。一定要研究一下这个热,这就叫火郁发之。找出原因来,发散出去,这就叫透热转气。半年前,治疗一患者,附子中毒。全身起牛皮样痒疹。火气郁而不发,采用透热转气治愈。升降散的作用就是条畅三焦。三焦是气机升降的必由之路,病邪又容易在此滞留,因此条畅三焦的手段叫通其道而去其邪,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此就要行气通水,由于三焦的半表半里在上下内外之间,因此治疗的原则叫升降宣泄并用。吴鞠通说,少阳为阴阳之枢纽,毒从此入即从此出,少阳就是三焦,在此,邪气内达可入阴分,外达可入阳分。为什么小柴胡汤一方面用柴胡生姜半夏,一方面人参生姜大枣。原因就在这。
      历代医家对三焦枢纽极为重视。治疗三焦,叶天士有分消走泄之法。如气病有不传血分,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气分不传血分那么还在气分,这就是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就好像少阳没传到太阴一样,但是彼则和解表里之半,少阳在伤寒论是和解表里,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刚才说的升降散就是分消上下。就湿热病来讲,那该怎么治呢?接着就讲,如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这段话是专门针对湿热的。用杏仁、厚朴、茯苓,杏仁宣上,茯苓渗下,厚朴畅中,或如温胆汤直走泄,温胆汤长驱直入直达中焦,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然后温胆汤之走泄,走泄湿热。所以,叶天士在治疗热在三焦的大法就是分消走泄。因邪气仍在气分,以其为战汗之门户,转虐之机括也。邪在三焦,还可以通过这个邪正相争的机会通过战汗而解,让病邪从里出表,从半表半里出表。具体的方剂,叶天士所说杏朴苓之类或者温胆汤。清代杨栗山谈到了热郁三焦,表里阻隔,阴阳不通。代表方剂,就是升降散。
      三焦这个部位在表里之间,在阴阳之间。那么具体地说就在气血之间。邪气内迫,就可以见到血热迫溢,邪气外蒸,就可以见到气热燔灼,因此经常见到气血同病。这个时候怎么治呢,就要给病邪一出路,其实就是透热转气,如果它真的进了血了,就是它进了营了。治法,就是要透热转气,用升降散蝉衣僵蚕宣上,来升清。姜黄大黄泻下,来降浊。一宣一泄,病邪就可以从清道浊道排出体外,那么升降出入的道路就畅通了,气血就调和了。如果兼有湿邪,凡是湿热之邪留恋三焦者,可与温胆汤化裁合用。温邪的概念比较广泛,这里说温胆汤的只适合于湿热之邪,所以我这里要强调鉴定范围,是治疗湿热之邪留恋三焦的可与温胆汤化裁合用,效果更加明显。升降散不仅治疗热郁三焦的郁证,而且治疗杂病的郁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弗郁诸病生焉,他的徒弟戴元礼说,郁者邪气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者也。这种病的原因往往因为气郁,精神不愉快,所以气滞久了就化热,化热煎熬津液就不流通了,然后刚开始伤了气分,久了就伤了血分了。这种病由于它是气郁化热,你应不应该用香附、青皮、枳实、槟榔、木香、砂仁之属呢?不行。为什么呢,他的前提他是化热,这个人往往他的体内有郁热,因此治疗这种病不可以燥热敛涩呆补,而应当苦辛凉润宣通,升降散恰恰具有这种功能。因此,平常治疗郁证,用升降散双调气血,舒郁结节,同样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所以这个方子可以移用过来治疗杂病的郁证。


(此文系群主刘丰毓老师昨天晚上在天下中医论坛文化交流群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下课后,李晶老师即对刘老师的授课内容做了整理。在此基础上,我又对标点符号和极个别文字做了点校,并发到论坛,供大家学习。因水平所限,可能有误,请老师们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