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五味与健康】(上)尝味知作用

 qlxzwx 2015-11-11


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人们一日三餐,遍尝各种饮食之味,有的喜食甜,有的喜食辣,有的喜食酸等等,但却很少有人会去想想为什么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饮食嗜好,也很少有人了解饮食五味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尝味就能知道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吗?对习惯于一切相信实验室数据的现代人来说,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但事实上,人们已经在不知不觉地利用“五味”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如口中粘腻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吃一些苦味的东西;口干时,会想吃酸甜的食品;情绪不好、抑郁的时候会想抽烟、吃辣的,或“借酒消愁”等等。

这种人体的本能,被我们聪明、细心的祖先们所重视,并发现了一个规律:即食物的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反之,味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

从而发明了“五味”理论来解释一切的饮食物与药物对人体的作用。这一理论不仅指导着中医二千多年来的临床用药,也同样可以指导人们平常的饮食养生。

会利用“五味”原理者,不但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遇到疾病还可用以治疗疾病;

不知“五味”者,不但不会用此愈疾,相反还会导致疾病。可惜的是,自觉利用“五味”之理来调养身体者少之又少。

下面就来看看中华民族的祖先们所概括的饮食“五味”对人体的作用是否有一定道理。


食物的味,主要有“、咸”五种。对于每种味的作用,古人都用了一个字来概括,即

、苦、甘、辛、咸




提到酸味,大家马上会联想到“望梅止渴”的典故,联想到食品山楂,也会以为其主要作用是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但是,在中医药性理论中,酸味物质的主要作用是“收敛固涩”,可用于久咳、多汗、久泻、脱肛、遗尿、遗精、带下等气血津液滑脱不固的病证。

如治疗腹泻日久不止,可用石榴皮25g,或加焦山楂15g,每日1剂,水煎服;或用皮蛋(松花蛋)1只,用醋适量拌匀,作吃粥时的菜肴,每日2~3次。均可以起到收敛止泻的作用。

治疗肺虚久咳不止,常可在辨证配方中加入五味子、诃子、乌梅等酸味之品,则止咳效果明显增强。

治疗津液不能内固的自汗、盗汗,可用五倍子(味酸)适量,研为末,冷开水或麻油调成膏,填脐中,纱布固定。此方出《本草纲目》,名五倍子膏。临床疗效确切。

治疗小儿气虚脱肛,可用五倍子、地榆、诃子(均味酸)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服1.5~3g,米汤调服,日2~3次。此方出明代《普济方》,名五倍子散。

但酸味药在固涩正气的同时,也会固涩邪气,所以对邪气犯肺所致的咳嗽、湿邪留连所致的久泻不止、带下等病症,不能单独使用酸味药,否则有敛邪之弊,会使原有疾病的症状加重,病程延长。

因酸味食品有生津止渴作用,所以遇干燥的天气可以适当多食。



苦味的药品与食品有黄连、龙胆草、苦参、苦丁茶、苦瓜、茶叶、菊花等等。

古人发现,苦味的食品,有“燥湿”作用。尤如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干燥剂,能除去身体内部多余的湿气。

体内“湿”过多时,会出现头昏脑涨,胸脘痞闷,身体沉重,面目肢体虚浮肿胀,口中粘腻,舌体胖大,苔腻等征象,而苦味物质可以祛除湿邪,从而使机体组织由虚浮肿胀变得坚紧,故称“苦坚”。

有一首宋代名方“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前3味药都含苦味,为燥湿作用的代表方。此方对感受湿邪引起的周身困重,疲乏无力,头重如裹,面黄无华虚浮,下肢肿胀,大便稀溏之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这种病证在梅雨季节较多见,患者多以严重的疲劳感而来就诊,这些病人有的已做过各种检验,一般无明显异常,由于诊断不明,西医难以用药,患者多较紧张。但在中医看来实际是一种类似感冒的疾病,是由感受湿邪所致,用上方加味治疗,常数剂而愈。

此外,苦味还有“泄降”作用,即下泄、下降之意,具体包括降火与降气。如肝火上炎,目赤多眵时,我们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泡茶饮。对肺气上逆的咳嗽气喘,胃气上逆的嗳气呕吐,苦味的黄芩、厚朴、黄连、吴茱萸等是这些病症的常用药。

苦味物质有燥湿作用,所以过多或使用不当会耗伤体内津液,特别是胃液,从而影响食欲,即“伤津败胃”,出现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有饮茶习惯或常喝苦丁茶的人,如果出现越喝口越干的情况时,应暂停饮用,以避免伤津。

干燥的天气也应尽量少吃苦味食品,而在阴雨潮湿天则应适当多食。


下期谈“甘、辛、咸”,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