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從事 子弗 不遺 掃雲溪友 贊曰:孔門高弟,當灑掃應對,事之末者,亦所不棄,又況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遺,運寸毫而使邊塵不飛,功亦善哉。 不遺者,使碾茶、磨茶、篩茶時散落之茶末無所遺漏。《茶具圖贊》喜用孔門典故,此亦然,《子夏易傳》:“君子象之而類其族,辨其物,志可同者與之,不遺其細者也,則天下何有焉!” 黃庭堅《寄新茶與南禪師》“石缽收雲液,銅瓶煮露華”。 蘇軾《西江月·茶詞》“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人間誰敢更爭妍,鬥取紅窗粉面”。 讚語解:全段贊曰,典故化自《論語》: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又是孔門故事,棕刷對應灑掃,,本末之末對應茶末,其他議論由此引申。棕刷得作用首先是從石磨把散落的茶末掃到羅盒中,所以“萃其既散、拾其已遺,運寸毫而使邊塵不飛,功亦善哉”,非常切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