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应用艺术

 静幻堂 2015-11-13

太极拳就内在言,为由「意」生「神」,由「神」运「气」,由「气」长「劲」。就形态言,为由「静」而「沉」,由「沉」而「松」,由「松」而「灵」。就运用言,为先求「正」「整」,次求「粘」「听」,最后在双方相互之机势关系中,「懂」用「化」「发」之艺术。兹扼要分述如后:

关息宁神,全身内外松透,愈松透血气愈能畅通,内劲愈能增长,交手时,愈能反应自然、灵活而准确,愈能发挥整体弹性活劲之极致。--内蕴中和,灵明在抱,外操柔顺,万法归一--从万变中掌握不变之法则。

意气沉入丹田,内劲从此发出。同时落实之足掌,与地力相接,深栽「劲根」,作为发出全身弹性动力之基点。如此下盘沉稳有根,腰脊转动轻灵,成为上虚下坠之活的不倒翁。--吞天之气,蓄于丹田,接地之力,达于触点。

立身中正安舒,两脚间隔距离构成妥适之基盘,上体垂正,重心置于基盘中心--向前不过前脚掌,向后不过后脚跟,使形整势稳而走化圆活如珠。同时精神内敛,耳注于息,以我之静,待人之动。

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不收则气不能沉丹田,颈项不正则神不能贯顶),周轻利顶头悬(自踵至顶,意气相贯),意与气贯穿每一招式。虚灵顶劲(头顶天空),涵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坐胯,虚实交清,重心安定(脚踏实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肘膝不相交,脊劲来不了)。同时右(左)脚配合左(右)手,(特殊情况有例外)以适应交叉神经之作用。使百体结合为一,而功劲集中。

凡动均为整体。意为主,气为导,足为根,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全动,周身一家,意气劲同时到达,亦即意动气从,气动身从,身动肢从,以身法带领手步法,劲起自后足心,通过腰脊而贯于触点。起落点成为直线,利用自然之动力与速力,向敌体焦点发射全身整劲。

交手宜与对方如磁铁之相粘,心中一片空灵,目视敌眼,全身如整条弹簧,彼进我缩,彼退我伸,不早不迟,不多不少,急来急应,缓来缓随,松静轻灵,不丢不顶,使敌无从摸到着力点,而处处落空受制,同时依些微肤发气体之感觉,察知对方动静--意图、虚实、真假、轻重、长短、方向、速度,而造成有利机势,随时向敌放劲。

敌攻我时,我依粘听走化,使其落空,同时立即借势转为攻击。我攻敌时,随势左右上下前后粘着不舍,如流水之连绵不息,亦如流水之无隙不入,使敌不及或不能走化,而始终掌握其焦点,拳艺中,粘听为运用之基础,闻一而知百,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应于推手中娴习之。

交手双方互求颠覆对手,故第一要确保我之中定,而使彼失却中定。第二要掌握对方中心点,而不任对方掌握我之中心点。第三要静以制动,「随势」「趁机」「借力」发挥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妙用。第四要阴阳相济,随化或随接随发,意在彼先,丝丝入扣。
如彼攻我正面,我于一瞬间截劲封劲接劲就近还发,或松化将其劲吸收,引其劲尽势穷或回缩时,恰为我劲势满蓄之际,立即乘机随势向其发放。彼攻我左,则我左虚而右实出,彼攻我上,则上化而下实出。当彼断劲之后,彼欲进,我顺其方向,或牵或送彼欲止,我侧攻以颠覆之,对付每一情况,须有三至五个变招,连环活用,在形势上固宜拾己从人,在时间上则须机先制敌。

肢体常保松灵,寻常重心沉落一脚,立地生根而化发自如,发劲时劲由根出,节节贯串而达触点,方能尽致发挥太极的整体松弹劲。

全身如充满内气之皮球,亦九节软节钢鞭,面面节节,连环活用,能「粘」「听」能「发」,相互感应,随时随处,皆有蓄放之功用。在身手步法上,或先真后假,或先虚后实,或指上击下,或声东击西,依方向部位与真假虚实之骤然变化,造机造势,引人入彀,使我顺人背。此中方法固多,倘以招破招,实难穷究,应以静制动,以简驭繁,理持一贯,妙用在心,约言之,傅(贴近距离)盖(涵盖控制)吞(吸引曲蓄)放(集中身劲,专主一方)或「粘」「化」「发」而已,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如此方能愈练愈精,而阶及神明。

从下而上整走化,使走化之领域无穷,即依照太极圆形运动,变动不居,随机顺势变换力点或力向,变换时务求身体各部动度匀称,不早不迟,不多不少,及与来劲缓急相随掤粘不丢。运用「旋身」--肩跨上下相随,向左右如活轮之旋转、「沉身」--随势下沉蓄劲、「缩身」--缩小体积,为短促之化劲、「抖脱」--卸去制我之劲诸身法,使对手失去着力点,而无机可趁,无处可击,动辄落空。同时将来劲引至后脚涌泉,满蓄劲势后用反弹力顺势弹出,或隔开一张纸,立刻发出去,达到柔化松发受者感到极大刚劲之境界。

粘听中,意气在先,暗蓄己势,劲向始终对正敌之焦点。一粘即发,接劲即发(太极圈绵密,空间小,时间短),接浪即发(接点随劲回收,身步反向彼伸进)。遇顶即发,遇丢即发,遇僵即发,见隙即发,化空即发,彼将出未出,已出未到,及在动作中与劲断势穷时皆可发。但发则必中(拿准力点力向及距离),扑空反坠陷阱而招败落,故不得其时不发,不得其势不发,不得其点不发,三者结合,方为准确,有时利用「牵动」或「短促回缩」,以试探真伪,扰乱心神,闭塞听觉,动摇劲根,增大放劲,即放劲须有折迭,一劲未竭,二劲又起,衍生不绝。即此点中心已过,彼点自来,即用彼点,机至即发。

蓄放时,心静、意贯、身正、体松,步随身进,轻贴敌躯至有效距离,后足尖自掌至胯前撑,前足自踵至跖踏实,足尖膝尖鼻尖与眼神方向一致,接手入笋,劲随身出,「栽根」「合劲」「荡发」一气呵成,意气劲同时到达,对准目标中心,使身体重心直线前移,而获致如「放箭」之动力,即「重量」结合「动量」,循一轴线进发,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使无换气变招挽救余地。在双方相互机势中,乘敌自然反应,利用杠杆原理,以轻制重,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有时乘机乘势,借力打力,以己身整劲顺彼劲向,反弹而出,二劲相乘,则无敌不摧。约言之,发劲必求间架中正安舒,动作净净沉着,其要诀:1、对准敌体焦点。2、意念贯穿目标。3、正确取距栽根。4、适时入笋合劲。5、藉势旋卷荡发。6、五要必须齐到。

应用拳术,势险节短,丝丝入扣,常在一圈之中,半圈化,半圈发,或在一浪之中,半浪封,半浪发,或随化随发,化发同时(化发一口气,一个动作,其间无毫末间隙)。因此,交手间沉着松净,从容贴近,以粘听掌握机势:对准死点即发,敌劲身临身时,接触点一抖、一缩即发,在相持中,我后腿稍沉,随势拉弓即发。处背势时,保持松静,趁彼之动或吸气时,以寸分之劲反制之。或凭粘听或先见,在彼欲动或微动时,我机先将其截回封死而还劲于其身。此为拳法之最妙处。

自然界中唯风与水,所向无敌,「风」出无形入无间,「水」至柔而莫能胜,太极拳果能做到至松至乃,如风如水,可达无敌之境界,因凡有形有力皆有敌也。

批注:

取距:应取发劲最有效距离(过远不生劲力,过近劲发不透)。

栽根:松净沉着,上虚下实,栽稳劲根,巩固发劲基点。

入笋:不早不迟,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合劲:己身(两手及后脚三劲向交汇于一点)节节贯串之整劲,加彼我机势形成之劲,趁彼来去之劲,数劲汇集为一。

旋卷:向下沉往上发(反轮行方向),半弧形发劲,远比平发为强大,其利在:1.本身自然得到沉稳。2.可借彼势蓄劲。3.便于劲从根出。4.便于挫对方劲根。反之其弊为:1.易陷于俯仰倾斜。2.难以节节贯串。3.根浮意断劲散。4.授人以牵动之隙。

荡发:劲起后脚掌,劲由根出节节贯串,利用惯性,直线进发(两脚勿摇摆,否则劲散,后脚随曲勿伸直,否则劲被拉回)。藉身手步一致之整体松弹劲,贯于目标点,而止于前脚掌,发劲之后仍维中定,支撑八面。

与来劲缓急相随:不顶不抗,舍己从人,随人之动而动,彼要何处让何处,彼要多少给多少,伸缩自如,凭此应付千门万派之拳脚。

乘彼之动:「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此尽人皆知,但大都做不到。如何能做到呢?即乘人之动而动,不自妄动。如彼不动,我以整劲前传,引之使动,而后乘之。又在相持或走化中,我故意静止不动,乘彼之动而发之。

用力则劲散,无力则劲整:想用力,力量反被牵制分散,只有体松用意不用力,身手一致,一动全动,才能调合整劲而功效奇大。

过份着意,顾此失彼:欲一一强记所有要领,反而得少失多,应掌握一理,练成下意识之自然动作反应,不思而得,方克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