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学院将组织在线系统、系列研讨胡希恕经方医学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听冯老讲经方”。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文字整理工作组的同仁们,将冯老既往,特别是近期有关讲座内容及时整理成文,有选择性的与我们大家分享! 本次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经方治疗面痤”这一专题,这是冯老2015年10月22日应邀在南阳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所作的学术报告。 本次讲座由“面痤概述”、“时方认识”、“经方认识”、“何谓经方”和“常见方证举案”五部分组成,我们也将分五期与大家见面。冯老为我们重点讲述了什么是经方,以及经方治疗面痤常见方证,最终向我们传授了经方治疗面痤的“威力杀手锏”,其中的心法是什么?敬请期待。 我学习了好多,也有好多困惑,所以下边我写了一些文章,可能在《中国中药报》2013年4月15日发表的,写过《何谓经方》;还有在2013年第11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了《何谓经方——略述经方定义己见》。后来,我觉着还有点不清楚吧,所以弄了个动漫片。为了大家一块儿学习讨论,我在这给大伙放一放。 【宣传片字幕】 中医学源远流长,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经方作为其中一支重要的理论体系而倍受推崇。但自西晋的王叔和用《黄帝内经》注释《伤寒论》后,经方的理解和临床受到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年来,随着业内人士的弘扬和学术界的大力倡导,经方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出现了经方热潮,老百姓相传“有病找经方!”但问起何为经方?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说的清楚经方的概念和定义,古今文献也是莫衷一是。到底什么是经方呢?让我们跟随冯教授(冯世纶教授)来认识经方吧。 【经方的起源】 通过文献及考古考证,经方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到五千年的上古神农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北省蔚县、阳原县等多处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中,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适应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应用八纲概念,即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体会并领悟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自然有白天、黑夜,有四季,寒、热、温、凉的不同,其实就是阴阳的变换,人体也有相应的变化。冬季为了防寒,人们会把房屋建成坐北朝南,并在屋内修建火炉取暖;夏季为了防暑,会把房屋建成半地穴式。显然当时已经认识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寒热阴阳之理,其基础理论就是八纲。 渐渐的人们发现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对疾病的治疗。例如着凉、淋雨后,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某些治疗方法得到缓解——比如用火烤、熏烤,火热熨皮肤,喝热汤或热粥并盖上棉被,或用生姜、葱等煎汤热服,或煎汤熏洗等方法,使皮肤出汗,从而得到治愈。 病位分表、里,外感疾病初起多在表,可以采用发汗的方法,如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来发汗解表。但是人们会观察到,病由表入里后,不能再用发汗来治疗,而应该用治里的方法。在八纲看来,里证分阴阳、寒热、虚实,里实热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 在长期和疾病斗争的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渐总结了经验,代代相传,直至夏商时代,有了文字,才以文字记载的形式出现,《神农本草经》就是其中的代表,并在汉代得到补充完善而成书,也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已明确了中国有两大医学体系,即医经和经方。对经方作了精当的阐述,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史记标明了经方医学的特点及经方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有什么样的证,就用什么药来治疗,积累了疾病的证和相对应单味药物治疗的临床经验及单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 【经方的发展】 在单方方证临床治疗中,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药物协同来治疗,甚至更多,这就组成了复方,并逐渐积累了许多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相传为商代宰相伊尹所著。从传承来讲,基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形成于这个时代,即完善成熟于汉代,即《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理论体系的形成】 历经几十代人的单方、复方方证经验的积累,推动了经方理论的发展。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经方发展至汉代时的主要理论是八纲,病位也只有表和里,而经张仲景论广的《汤液经》及《伤寒论》的成书,有了重大的变化,即病位增加了半表半里,因而使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也标志着经方体系的形成。 由经方的起源和发展形成史来看,可以给经方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经方是以八纲-六经-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其代表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是不同于《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
显然,我们这个《辞海》的定义是不正确的:“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这不太确切,应该是指它的理论体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应该叫经方之方,这样比较确切一些。 |
|
来自: 昵称2933847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