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四饮的浅解

 昵称29338477 2015-12-02

原文: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其人素盛今瘦,即久病也。沥沥有声,即有成形之痰鸣声或喘鸣之声。

此狭义的痰饮就是指久咳之人且有久痰鸣或喘鸣声。

常见误解:相信有会疑问“水走肠间”怎么不解释,有时候我们不必要强求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我们应该“意译”为主。

本人认为,“水走肠间”的肠,不能理解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或“六腑的大小肠”。

“水走肠间”是与下文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相对应的。前者指“饮”在脏腑内,偏于里证;后者指“饮”在四肢、肌腠间,偏于表证。

伤寒论字字珠玑,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字。但有时看原文,也不必要拘泥于一两个字之间,理解仲景的“意”更重要。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此处强调“痛证”,是咳嗽时引起疼痛。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此条在临床上常见,亦直观,相信大家都能见到。风水、水肿之类。

“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指咳、喘、不能平卧。相信有西医知识的人会马上联想到“心源性哮喘”,但我本人强烈建议初学中医者,别让有关“西医”的知识掺杂进来,不然会误导很多病症的。运用西医治病时就全用西医,别掺杂进一两味中药;运用中医治病时就全用中医,别掺杂进来西医的病名!对初学者来说,这不是“中西医结合”,只是乱来。待有一定中医知识后,你会发现,好多病都可以用中医去解释西医,但始终不能用西医来解释中医的病症。(附:此处的西医,仅仅指目前的西医水平,不代表将来发展起来的西医,我本人还是希望西医能快点完善起来,毕竟目前西医的历史还只是很短的时间)。


常见误解:支饮的支,不是支撑的意思!

支者,不正中也。

即此条文中的饮,是在双肺间,双肺纹理如树枝状。所以谓之“支饮”。

希望能帮助大家理顺一下有关四饮的含义。以上仅为个人意见,如有不解或不同意见,可加我微信“q61732132”,添加时请注明: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