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

 智夫勤 2015-12-22

有效教学的研究使命就是如何实现课堂转型,课堂转型的关键课题就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是一般的教学组织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型,即如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成长、发展。
    
作为一种便利的工具,微视频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特别是有助于每一个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合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撑。但这终究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它绝对不可能替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认知差异,离开了认知研究,这种技术是毫无用处的。

基于协同学习微视频研究,需要彰显人类学习的本质,把握技术应用的度,理性地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转型的课题。换言之,课堂是一线教师的田园,必须牢牢把握教师课堂研究的主旋律,实现课堂转型

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
    
国际上有很多系统的研究,微课或信息技术是怎样介入课堂教学,技术的进步展示了崭新的教育变革在理论上的一些可能性:如每一个儿童学习需要自己思考的天地,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又如微视频连接课堂内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扩大学习场;再如微视频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型等等。

然而,上述的可能性要转化为现实性,需要有以下前提条件:

首先,如何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警示,如果将那些名牌学校课堂的视频录下来,搬到西部学校去,是否能够弥补东西部教育之间的鸿沟呢?显然不是。

这种想法是只问技术,无视教育的质性分析,最终只是扩大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其次,教学过程不是技术的应用过程,而是在复杂的语境中展开的问题解决过程。

如果今天只是基于应试教育的课堂与经验,所积累起来的数据库只会起反作用。

第三,微课的设计不是单纯的技术应用,需要系统的认知研究的支撑。

不可否认,微课具有双重性。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已,终究不可能替代认知活动本身。

第一,这是课堂教学的本性使然。

课堂教学其实是两种过程的交织,一是认知过程,学生对尚未掌握的知识展开认知的探索、探究,它的基础是学科知识、逻辑;二是集体过程,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确立了,一个集体建构了,课堂的基础是集体逻辑。

第二,存在技术中心的研究的弊端。单纯的技术中心的弊端是只见技术不见人,这也是引进信息技术却很难使课堂教学有实质性突破的原因。

第三,我国的微课开发先天不足。事实上,很多先进经验是不可推广的,因为经验是情景化的。但经验背后的逻辑、精神、道理是可以去领会的,因此课堂经验绝对是不可照搬照抄的,不可复制的。

回归课堂研究的主旋律

我们需要回归教师课堂研究的主旋律,直面一系列基本的课堂教学问题的破解,比如协同学习的本质及其优点;实施协同学习的前提条件、难点及实施要点;协同学习的理论基础。

协同学习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因为协同学习比之竞争性学习,无论在课题完成、人际关系、心智健康方面,更胜一筹;在协同学习中多样的思维方式碰撞,构成了多元的、重层的最近发展区

学习成为一种从倾听他者的声音出发,展开对话性实践的过程。

基于协同学习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首先体现了人类学习的本质: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可能会产生新的思维。其次,是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权利的最有效方法,使得低学力的学生发挥被主动性。第三,保障每一个学生挑战更高程度学习的机会。

协同学习最大的受益者是优等生,优等生在教会其他学生的过程中,思路重新做进行梳理、修改,深化了理解,促进了学习。

这三个理由使得全世界都推崇这种学习方式,但事实上,协同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合作学习实施之前,有两个前提条件必须要解决,第一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二也是最本质的前提条件,要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两种问题,一种是基础性、简单的问题,是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懂的,另一种是挑战性的问题,是一个学生解决不了,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一起将其解决的。

现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微课的诱惑之下,我国课堂转型的研究正处于十字路口上。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迷途未远,尚可补追。该是义无反顾、沉下心来,好好地探讨认知过程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其关系和要素,回归教师的田园——“课堂,回归教师课堂研究主旋律的时候了。(枫叶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