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中医 |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竺言小聚 2016-03-10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14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的分布虽然有迂回曲折,交错出入的状况,但基本上是纵行的。除足阳明胃经外,阴经均行于四肢内侧或躯干的胸腹面,阳经均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面。手经主要行于上肢;足经主要行于下肢。十二经脉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头面部分布:

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人头者,诸阳之会也。”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躯干部分布:

足三阴经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经、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3、四肢部分布: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特点是: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与三阳经,通过各自的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如图所示:

表(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里(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跟我学中医 |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如图所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依次衔接,因而脉中之气的运行也是循经脉依次传注的。由于全身气血皆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故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中焦的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各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从而首尾相贯,如还无端。

作者/祁天培(云南中医学院2013级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

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跟我学中医 | 肝胆相照,密不可分

跟我学中医 | 肾藏精的生理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