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公开课,关键要听这六个点!

 caiyilena 2016-03-21

师之间相互听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所以旁听优秀的课程也是老师相互学习、自我成长的一个好方法。无论你是新老师还是已经有丰富的经验的老师,旁听课程只要把关键的点听进去,肯定都能收获满满。那么,听一节课到底该听写什么呢?


1、“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新教师在听课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别的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等。


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2、“听”重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3、“听”板书及数字媒体的应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是如何选择媒体的、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4、“听”课堂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是以激情感染学生,还是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这些都是新教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有时年轻教师在课上也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但师生低层次的信息交流过多,看上去挺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或来得及思考,象“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感觉有些问题是明知故问、目的性差,这实际上也是限制学生思维的“课堂霸权主义”。有时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往往游离于学生之外,有时在频频看表,感觉上是在等时间。


5、“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青年教师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费潜在的教育资源。


细节一:对学习有困难的那部分学生。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用“试试看”、“还没准备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的言语,让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体现了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真谛。


细节二:有的教师在叫学生时用“请”。同时掌心向上,象托起太阳一样手势;从这一举动中,透着老师对学生尊重和期待。



6、“听”闪光之点

一节课听完了,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一般的公开课,也多有灵采飞扬的机巧之作!有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


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听课后的反思与思考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思考之后,记下其得失优劣,写下我反思之法,借鉴之道。并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


(内容整合于网络)



备课帮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

怎么把最优质的资源&最前沿的观点传递给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