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九十四)

 百了无恨 2016-03-26

15.张迁碑

    全称《汉故觳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此碑系故吏章萌等为追念故令张迁而作。

    碑于东汉中平3年(公元186年)2月立。现存山东平州学明伦堂前,南向。碑额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

《张迁碑》碑高314厘米,宽106厘米。碑阳文15行,第13行后空1行。再接第14行。行42字。碑阴凡3列,上中皆每列19行,下列3行为止。

    《张迁碑》出土于明代,所以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及郑樵《通志·金石略》均不见著录。明人著录中最早的记载见于都穆(元敬)的《金薤琳琅》共后是明末清初孙承泽的《庚子消夏记》。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此碑为后人摹刻,但多数学者认为其书风端直朴茂,非汉人不能;碑面剥落的痕迹,也非人为所能做到,因此当是原刻。

    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炎武)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

    杨守敬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明·王世贞评此碑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清·万经评此碑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甚。”

    清·方朔评此碑云:“雄厚朴茂。”

    孙退谷评此碑云:  “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张迁碑》系汉碑中精品,以方笔著称,浑厚遒劲,非狼毫不能及也。折笔处易方,波脚处易方,此笔法之特点。

《张迁碑》笔法特点

    (1)结体方整。一般方正略呈矮扁形,有平直方正近乎缪篆的,如归、丽等字。长形体的字,如幕、帝、常、崇等字,则将下部长竖促令其短。有些字的主长横,写得较长,

放纵有致,如棠、宣、百等字。有的字结体极其注意穿插揖让,别具新意,如成、多、温等字。

    (2)横平竖直、横如水平,竖如绲直,除带雁尾的主横略呈弧势外,一般横竖画均很少作弧势的,笔笔挺劲,气势雄浑。

    (3)粗细相间。笔画少的字,写得特别粗重,如九、中、上、人、公等字,笔画多的字写得较纤细,如丽、温等字,故少不显得单弱,多不显得臃肿。一字中也是粗细间出,变化多姿,如高字上部一点一横和下部左竖写得较粗重,中间和下部口的笔画较纤细;问字左边门框笔画极轻,右边门框笔画较重,特别是左右两长竖,一细一粗,成强烈对比。

    (4)变化生动。全碑字字生动,变化生新,朴实自然,尤以碑阴最为突出。“门”框或上圈框的字,如门、问、周、同、月等字,左竖垂直引下作一圆转小弧钩,右竖挺劲直下稍顿后回收。左右两竖或左细右粗,或左短右长,或左长右短,整个字呈上小下大之体势。“口”框多作(图二)形,


如国、四等字,左右两竖下部均偏向中间,呈上大下小的量米升斗状。“宀”头,左右均为垂直竖,且写得较长,如定、守、宣、宝、等字,但又不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如守字“宀”头也有作包围型。

 (5)有些笔画偏旁极近先河。如左阝(阜)和右阝毫无区别,完全是楷书写法。

 释文: (此碑按每行字数释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宇,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纟纟连,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彀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囚正之际,休囚归贺。八月荚民,为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降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倾殷。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来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无,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债兴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碑阴部分释文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