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年二十家店,恒信

 曹雪南 2016-03-29


1、从大到小:转型的根本是商业模式的转变

从广州恒信客家王到客语客家菜;从街边的传统型大酒楼;到商超里的快时尚餐厅;从大而全的厚菜单到可适应需求的特色“爆款群”,客语有很多值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底层的逻辑,是商业上的探索与创新:新的选址标准(及合作伙伴)、门店规划、目标客群、产品结构、价格定位、服务模式、盈利模式……从下决心开启新品牌的那刻开始,一切都开始全新思考。拿客语举例,从2013年转型之初就决定将新品牌开进购物中心,并与万达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广州的每一个万达都进驻了客语。包括客语在深圳的布局,也是一如既往地跟各大购物中心合作,将制定的商业规划贯彻到底,也将品牌打造提升到战略高度。


2、品类为根:立足客家菜,多年沉淀的强助攻

很多传统大酒楼想转型,会想“我是不是再做点其他的?”当然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会失去你多年在某一品类上的积累,积累是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壁垒之一啊。别人还需要从头摸索一遍的东西,你早已心知肚明。客家菜属于粤菜中的分支,虽然是一个细分品类,但是同样拥护者众,而客语这名字也传达出了,还是要做客家菜的决心。广州恒信客家王走的是大而全、味道正宗、有大菜硬菜的模式,客语走的是小而精、高度标准化、口味稳定一致、出餐快的路线。当创始人下了成为品类第一的决心,基于这个品类进行差异化的品牌打造,彼此其实是协同作战了。就客语来说,在它成立之初就具备了自己的产品壁垒。恒信客家王经过多年的积累,就像客语的产品库和研发中心一样,为客语面市的产品打下基础。


3、传统到时尚:不是简单的缩小,而是浓缩式的聚焦

虽然是同样的客家菜,但是要满足新的商业需求,照搬是没什么用的。对于客语的创新,企业也想的很清楚“一定要确立自己的中心餐饮结构,客语以60%的客家菜为主,40%的外菜为辅,要聚焦更要有包容。”① 从菜品结构上来看,客语的招牌菜囊括了很有代表性的产品:土猪汤、客家酿豆腐、手撕盐焗鸡、土法猪红……这些都是从恒信客家王里提炼出来的菜品。除此之外,融入了部分类似水煮鱼片、手撕包菜、豆角炒茄条等其它品类的菜品,在以本品类为引导的前提下,满足了消费者口味的多元化。客语更讲求出餐速度、菜品口味的稳定性和供应链优势,口味更包容。对于这点,鹿鹿还想说一个反面例子:同样一个相似情况背景下的新品牌,由于没有进行本质上的改变,而是将大酒楼的模式,进行简单的减法后套进一个小餐厅——运营管理体制沿袭旧制,菜品没有实现标准化,导致前厅与后厨管理混乱,菜品出品不稳定,从开始就带来许多问题。


4、爆款出击:是菜单的核心,也是传播的利器

如果去看客语的菜单,你会发现它的实用性很强:只要简单翻一翻,就可以轻松下单了,所有的推荐产品一字排开,道道似乎都不错,价格还不贵。事实上,客语基于恒信多年的市场验证,找出了多款最受欢迎的产品(菜单首页有20款最受欢迎美食),再进行创新调整、呈现,在传统和创新上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品牌的平衡点。同时对核心爆款突出打造---日销4000份的土猪汤,基本每桌必点。爆款产品的背后,是对品质、口味的强把控,而爆款本身,就是传播和引客的利器。而总的产品结构,在具有代表性和接受度的菜品上,再进行多元化的补充,成为普通都市人可以亲近的“大众情人”。


5、品牌之路:做基于品类,顺应时代的品牌

现在很多人忙于创业与“造”品牌,其实品牌和人一样,是动态中发展、成长的。制定出品牌的核心策略,接下来就是坚持与完善,做到与时俱进。恒信客家王,正如它所说的那样---将土菜进行到底。正宗的地域特色口味,围桌吃饭聊天……让喜欢吃客家菜的人,能吃得到更全而更正宗的客家美食。客语则不同,它时尚、新颖、小而精、高翻台,它的门口写着:让山里人生活过的更好。就像它自己拍摄的微电影传达的一样,无论走出去或回归,都是一份对客家饮食文化的守护、传递和弘扬,有一个让家乡人过的更好的愿景。因为只有这个品类起来了,基于品类发展的品牌才会拥有更大的市场,走的更远。


就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餐饮品牌也有不同——创始人的背景不同、发展的契机不同、面对的挑战不同、消费者的取向不同……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之下,我们去思考更深度的问题,去寻找一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牌成长之路。然后?坚持走下去,新的挑战还会出现,新的解决方法也会出现。竞争再激烈,总会给智慧与洞察让出一条成功之路。


 节选摘自掌柜攻略---客语客家菜:餐饮品牌竞争背后的“作用力”

在此分享它的一个微电影:恒信/客语——回归


鹿鹿撰文,原创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