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运动,与冠心病说再见(组图)

 依旧漂泊 2016-05-07


高血压冲击血管壁,动脉壁易受损

血管壁张力增加,动脉内膜过度伸张,动脉内膜受损

冠心病

图3: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图2:胆固醇与冠心病发病关系

图1、冠心病的发病因素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将持续增加。虽然冠心病的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其发病源头可以追溯至青年时期错误的生活习惯,日积月累所造成。

鉴于此,世界各国普遍推广“运动是良医”的健身意识,希望通过多运动改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冠心病产生的病因,最大限度的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可能。

1

冠心病风险与运动干预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嗜酒和久坐不动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图1),对于已存在冠心病的患者,这些因素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要想远离冠心病,在青年时期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合理膳食和作息规律的基础上,“多运动”,尤其在健康青年人中,是预防冠心病最无争议、效果理想且成本低廉的主流方法。

运动对冠心病的干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运动时冠状动脉呈扩张状态,以增加心脏的血流供应,经常运动能有效促进冠状动脉的舒张功能,从而保障高体力劳作时心脏对血流量的需求,即改善心功能。经过世界各国多年研究实践表明,运动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能显著的降低总胆固醇,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保护性脂蛋白”,具有阻止、延缓血管的粥样硬化的进程(图2),同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时,相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加强,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的“守护天使”。运动是目前被认为最好的提升高密度胆固醇的治疗方法,同时带来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从而有效的保护冠心病人冠脉硬化的进一步加重,因此“运动受限”的冠心病人,也应适当运动以辅助和促进降脂药物的疗效。青年多属“运动不受限制”人群,尤其肥胖者应积极多运动,在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强度较高的中到大运动量的运动,以减少日后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2、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血糖浓度过高,严重危害血管壁,运动本身就是治疗慢性高血糖(糖尿病)的基石。

3、降低动脉血压,高血压是血管病变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高血压不仅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病因,也是冠心病恶化的加速器(图3)。一次运动后便可产生降压效应,长期运动可以带来稳定的降压效果,从而达到维护血管健康的目的。

4、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亢进,从而达到减肥、控制体重、改善情绪等诸多不良因素。不要忽视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治疗的最终效果。

2

冠心病运动疗法的原则

理想的运动效果可以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粥样斑块的生成。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来说,运动的好处是肯定的,而且运动风险较低。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依据个人状况,以临床症状不再加重为限可以适当运动。在规范的治疗前提下,引入合理的运动,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以降低冠心病人的心梗及猝死在内的所有心脏事件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冠心病人也面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等问题,通过运动提高心肺的运动耐受能力,增加肌力,对药物治疗的促进和巩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的开展运动疗法应该引起各级卫生组织的重视。

冠心病人适当运动好处多

1、单纯采用运动或联合药物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进行治疗。青中年时期对“三高”的治疗主要靠多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有较高的要求,老年患者的运动应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依赖药物治疗的比例更多一些,运动属于辅助治疗地位。需要提醒的是,缺乏必要的运动会使药物治疗达不到预期。

2、改善心肺功能,冠心病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心功能受损,过低的心功能不利于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心肺耐力(运动耐受能力)的改善依赖适当的运动。

3、提高机体的其它疾病抵抗力,如感染、骨质疏松等,以减缓冠心病的治疗压力。

3

运动处方的制定

冠心病人的运动处方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循序渐进及个体化原则,以提高运动处方可执行性。运动处方基本内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依据临床医师对患者运动风险的评价,量力完成处方,3-6月可获得运动治疗效果。

(一)运动形式:

1、无运动限制类,可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甚至包括耐力训练,对抗性竞技运动和有身体接触的运动。

2、适度练习类,可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网球、足球和有氧类运动。

3、轻微运动类,如休闲娱乐、游泳、骑车、高尔夫等。

4、适度运动限制类,可参加工作,但不能承受规律性体育锻炼。

5、严格运动限制类,只能在房间里适度活动和在轮椅运动。

(二)运动负荷

1、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有氧运动为主。

2、60岁以下,运动适宜心率(次/分)= 180- 年龄(岁),60岁以上,运动适宜心率(次/分)= 170- 年龄(岁),严重者心率可更低,甚至只要动起来就有益处。

3、每周运动频率3-7次,每次30-60分钟,依据个人耐受情况可减少,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

4

运动疗法的目标及注意事项(一)运动应达到的目标或效果

1、运动在冠心病管理中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改善血脂”和“减肥”两个方面。“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这一口号揭示了高胆固醇与冠心病发生的核心关系,冠心病人的血脂管理是全球性的难点。血脂变化对运动相当敏感,对于血脂治疗难度大的冠心病患者适当运动联合降脂药物可以达到预期的血脂水平,以缓解大剂量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压力。

2、体重管理也是冠心病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严重肥胖者,完成减重目标的13%便可获得临床收益,即治疗难度减轻。因此在引入运动疗法的冠心病人应把体重和血脂变化作为运动疗法的主要目标。

(二)冠心病人运动注意事项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冠心病人心脏基础条件较差,运动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不能过于追求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并非运动越多越好!冠心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药物和临床治疗,缺乏适当运动却又让患者临床变得“难以收拾”,因此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多的体现在药物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升,包括药物种类和剂量减少,冠心病发作程度的减轻,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医疗成本的降低,只要以上任何一方面有改善便表明运动有效。运动的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应咨询心血管病专科医生,以排除运动的禁忌症,在运动开始的早期应有一个适应阶段,哪怕是轻微活动。在运动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心脏情况,或有症状时立即就医,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必须的实验室检查。

2、学会对运动的主观感觉评价,在运动能力提升过程中,始终以不吃力完成作为运动量调整的标准。

3、关注身体对运动的细微反应,如发生轻度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晕眩等都是运动停止的信号,汗量也是运动量的评判标准,冠心病人运动应避免大汗量。

4、冠心病人应注意休息和运动后的机体恢复,疲劳状态下更易发生运动过量,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5、应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江苏省体育局

192

联合

出品

(每周二出版)

本期关键词:冠心病

江苏省体科所 刘凌

(原标题:合理运动,与冠心病说再见(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