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EBV-AHS)是EB病毒感染诱发的噬血细胞综合症(HPS),或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继发性HPS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病临床重症病例多,可呈爆发性经过,预后凶险。 HLH的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组织细胞学会指定的HLH-2004方案的诊断标准和线管文献,指标包括: 1.发热; 2.脾脏肿大; 3.外周血中两系或三系减少(包括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00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x109/L; 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酯≥3mmol/L,纤维蛋白原<1.5g/L); 5.血清铁蛋白升高(≥500ug/L); 6.血浆可溶性CD25升高(≥2400U/ml); 7.NK细胞活性下降或缺乏; 8.骨髓、脾脏、脑脊液或淋巴结活检发现组织细胞增生并伴有噬血细胞现象,且无恶性疾病证据; 符合上述8条中5条则HPS诊断成立。 HLH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性状态。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症。根据不同病因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HLH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见于婴幼儿,病程凶险,预后差,需要阳性家族史或基因检查等确诊。 继发性HLH可继发于感染、恶性肿瘤、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感染相关性HLH最为常见,尤其是EBV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有关EBV-AHS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类型不同引发不同的疾病,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时则主要是CD 4 T细胞和(或)NK细胞受累;而在EBV-AHS中,EBV常常侵犯CD 8 T细胞群,之后引起T淋巴细胞和被其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高细胞因子风暴,引起机体病理损伤;而过度激活的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能力增强,炎症因子抑制血祖细胞增殖,导致血细胞减少。另一方面,在体内,EBV的彻底清除依赖于NK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作用,而在EBV-AHS中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减低或缺乏,导致不能有效清除EBV。因此有学者认为监测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对于EBV-AHS的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尤其是NK细胞比例下降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临床上EBV-AHS可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过程中爆发性HLH,亦可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过程中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儿死亡,此外,很多原发性HLH发病由EB病毒诱发。EBV-AHS患儿有的临床进展缓慢,有的却进展迅速甚至呈现爆发性经过,基因缺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EBV-AHS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修订了诊断标准,噬血现象作为8条诊断指标之一不再成为必备条件,所以,在临床上即使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噬血现象,仍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早做出正确诊断,以做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