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

 杜旭东zneuzvmd 2016-10-27

一般针灸临床门诊,都是医生打完针以后,让患者安静的留针一段时间,就是王老所说的“静留针术”。然而,对于某些疾病,或许“动留针术”效果更佳哦!

文/王毅刚


凡针刺入穴,“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的留针方法是“静留针术”。

留针期间,有目的地配合躯体某部的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则谓“动留针”术。

动留针术,应用得当,常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一、临床七法

(一)头面疾病用叩齿调气法

在病所近部或远端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让患者意念患部,作慢频率地叩齿或咬牙动作,带动头面、颞颌部以及颞侧肌肉舒缩,以利患部气机的运动。

用于牙痛、偏头痛、面瘫、下领关节紊乱症等症。耳聋、耳鸣可作张口的动作。

患者黄某,女,47岁。

左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一周来左侧面颊疼痛,不敢咀嚼。

查左颊轻度隆胀,下领关节压痛,张口动作有下颌关节弹响,口开一指,左乳突部不适。

遂针左翳风、右合谷穴,强刺激得气后留针。

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

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

此时令患者意念患部,轻轻作叩齿、咬牙、张口等动作。

动后渐次减轻,20分钟后,疼痛消失,口可开全,左右颊肌松弛,满意而归。

(二)胸胁病症用咳气法

针刺取病所近部或远端穴、针刺得气后留针,令患者作如清嗓动作般的下意识咳气,使咳而有声、但不咳出痰,使胸廓呼吸肌产生运动、胸腔内气机为之震动,促进胸胁部气机调畅的方法。

用于胸胁岔气、胸胁疼痛诸症。

何某。男,56岁,大学教师。因搬书上架,右胁岔气疼痛伴功能活动受限一天求诊。

查患者胸背略向右屈益,转侧不利,不敢出大气,语音低沉压抑。右胁下第4~6肋压痛。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

遂针右鱼际,针尖略向上臂倾斜,得气后轻捻转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腋。

留针,令患者留意痛处,轻咳送气,每分钟内约4~5次。开始不必用力,渐次加重咳的力量。

随咳捻针,约5分钟后,患者感疼痛明显缓解,试作上半身转侧及伸展。十余分钟后,活动自如,呼吸均匀。痊愈而归。

(三)喉咽病症用吞津利咽法

在病所近部或远端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令患者吞咽。口腔内有唾液者咽唾液,无唾液者则咽气。让唾液或气徐徐经过喉咽部病所而下,使咽喉部顺畅。

本法适用于咽喉部疾患,如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及梅核气等。

李某,男,30岁,吹奏乐师,慢性咽炎。

每因感冒或作业后咽痛复发,来诊时,声音嘶哑,咽中疼痛而干,自觉咽部不顺。

查咽部殷红充血,有少许滤泡。

遂针两合谷得气后,留针。

令患者吞津咽气,气通过咽中阻滞部位,每分钟吞5~6次。

开初患者尚觉咽中若有阻滞,第四、五次时自觉减轻,以后更有缓解,至症状消失而去。每发,皆照此法取效。

(四)脘腹病症用深呼吸调气法

在病所近部或远端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令患者作腹式呼吸,逐渐加大幅度。由浅入探,吸气时提高膈肌,呼气时令气下沉丹田,使腹肌产生运动。

适用脘腹疼痛诸症。施行本法,以屈膝仰卧位为佳,若患者疼痛明显,深呼吸运动受限可选用摩腹运动法(详见六)。

住院病人赵某(住院号46193),女,47岁。忽一日腹中急痛,自觉气机胀滞失于流转,受术时,已刺两足三里穴未效。

查见患者两腿伸直平卧于床,痛在大腹胃肠,气滞未通,不通则未效。

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嘱患者屈膝,复针足三里。并慢慢作腹式呼吸,由浅入深。即渐觉腹中气窜,暖气及矢气后而舒。

(五)气陷病症用提肛法

针刺得气后,令患者作提肛运动,使腹内脏器随意念上升。其节奏要缓,每三、五次均匀呼吸后,提肛一次。

适用于脏器下垂诸症,施行本法时亦以平卧屈膝体位为好。

刘某,女,31岁,工人。

胃下垂,反复发作,腹胀、便溏、嗳气、纳差。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

予针双足三里,百会透前顶,令患者作提肛收腹动作每分钟6次。

自觉腹内气畅胃升,随嗳矢气而舒。优于平素针刺静留针术法。

(六)摩腹运动法

即留针过程中,以手法循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体表位,按摩腹部、促使腹内肠道的被动机械运动,以增强针刺疗效的方法。

适于腹痛、腹胀、胃下垂、胆石症、胆囊炎等症。

在此不再赘述病例。

(七)肢体关节疼痛用伸展运动法

在病所远端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令患者作患部关节主动屈伸或旋转等运动。尤其在功能活动受限处稍作停顿,努力争取突破原受限范围,每分钟5~6次。

适用于肢体关节的各种软组织损伤、退行性变。如扭伤、岔气、劳损等等。

李某,男,65岁,左肩关节周围炎。

查其左肩关节无明显肌萎缩,肩关节周围疼痛,尤其以肩内陵、肱中、巨骨、肩贞等穴处明显。左肩外旋、外展活动受限。

遂针左第二掌骨侧上肢点,得气后留针。

帮助患者作左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在受限范围处停顿1~2秒,再继续活动,以争取突破受限范围。每分钟约3~5次。每次活动均可见活动范围加大,患者疼痛亦减轻。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

以后,取条口透承山,腕踝针上5、上6针刺。

留针期间患部活动如前,一周后疼痛消失,功能范围正常。

二、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关于针刺穴位的选择

为给患部活动带来方便,可采取远离患处的远端配穴法。

如胸痛病循经远取内关(手厥阴经)、鱼际(手太阴经)。

胁痛病症循经远取阳陵泉(足少阳经)、足三里(足阳明经)。

上下对应关节的对应部位取穴法,如腕对踝、膝对肘、肩对腕,各取三阴三阳对应痛点处。

各经验取穴法如肩周炎用条口透承山、昆仑或天柱治急性腰扭伤等。

耳针、手针、第二掌骨侧诊疗法、腕踝针等,皆可选择。

有时,局部或近部取穴也可选用。如上牙痛刺下关、下牙痛刺颊车,腰扭伤、偏头痛,取阿是穴等。只要针刺深浅适宜,在局部活动时不影响大小血管和重要脏器,局部取穴并非禁忌。

(二)关于刺激量

应用动留针法,针刺手法一般以中强刺激为佳。尤其运用传统体针,若能在局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一定手法,使有针感传导,则疗效更妙。

(三)关于运动方法与运动量的掌握

动留针术的运动方法以气机调顺为原则。

如咽中阻塞以下行为顺,肝(胆)气横逆,胃肠气逆以通调肠腑使气下行,从魄门排气为顺,肢体运动则务使功能活动范围能突破受限部位恢复正常为顺。

运动量勿须求大,而要求适度,万不可因运动而致劳伤。

频率要慢,切忌使用暴力,或突然地大幅度动作,以免患者劳累加重病情。

三、体会

动留针法所以能提高疗效,全在于针刺的同时配合了机体局部“动作”对气道的驱动作用。

屈伸扭摆是四肢躯干之形动,咳气、吞津、呼吸、提肛、摩腹是导引脏腑气道之气动。

经脉气血贵在流通。以针刺调经脉气血,并达于病所,再配合局部运动,而加强病所气血流通,促进化生之机,邪去而正安,故增强了疗效。

文摘自《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8卷第2期

大家中医是一款专为中医师和中医从业者打造的实用APP工具。支持中医医生在线看病,在线购药,医案整理;汇集了数百本经典医书及各家注解,整理了数万例历代名家医案及注解,收集中医名家讲课音视频,更有多位中医明师开设各自频道指导学习,让使用者方便、系统地学习中医; 目前已有数十万用户使用,广受好评。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大家中医”即可下载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