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工的博客:粮票的故事

 yezhu8888 2016-11-12

粮票的故事

(2014-11-10 22:15:36)

粮票的故事
图:网络上找到的“军用粮票”照片(如今是收藏品了),当过兵的也许也没见过1000、500市斤的粮票吧,不过您吃过的饭肯定有用这种粮票买来的。

   上回《说说那时火车上的饭》有一个问题没说请,那就是农民的粮票,今天咱们就接着说说这个事。

   粮食统购统销以后,农民坐火车吃饭可以不要粮票,但农民出门也不会全是坐火车啊,一旦离开了火车,那谁吃饭都要交粮票可是没办法的事。有人说,领导是不是可以特殊,对不起,那时候领导下基层视察吃饭也要交粮票,包括共和国总理也要交。那又有人说,农民岂不是没有活路了,其实也不是,咱插过队知道点情况,听我慢慢道来。

    那时的农民叫社员——人民公社社员,社员出门办事需要粮票的兑换程序是这样的:先从自己家里的粮食屯里?出适量(十几斤或不超过二十几斤,有限量规定)毛粮。什么叫毛粮,就是没有深加工的粮食,比如玉米粒、麦粒等等。?了毛粮就该到生产大队(村)开具介绍信,写明换粮票的原由(探亲、看病或公出),然后到公社(乡、镇)以上的相关粮站去兑换。

    到了粮站的兑换过程也有意思,你得看运气,售粮员是好说话的还是脾气坏的,包括他当时的心情如何;当天兑换粮票的人数是多是少,你要兑换的粮票是多是少,这都有关系。遇上好说话的售粮员,粮食的干湿度他随意说,十一二斤毛粮兑换十斤粮票,还兑给你每斤一两角钱的现金。我记得当时的玉米粒是十一斤换十斤粮票,然后还兑给你一块零几毛钱,相当于把粮食卖给了粮站,一般情况下都是限制兑换量,一次换给十斤是常规,赶上售粮员高兴,换二十斤也行。可若是老实巴交的社员碰上个坏脾气的售粮员,以毛粮太湿或今天兑换的人太多、没粮票了为由,白跑一趟也是常事。

    我们生产队的会计,是个从城里被疏散回乡的小职员,能说会道,因为他兼职两个生产队的会计,所以脱产不下地,平常总爱穿上在城里时的旧中山服,骑着自行车打扮得像个干部去赶集上店,给老伴捎回个小点心、“槽子糕”什么的。他在两个队分粮食,总会多一些,就老两口也吃不完,也许还要接济留在城里的孩子(城里粮食定量不够吃),就经常去粮站兑换粮票。一去粮站他又穿上对襟小褂,戴个蘑菇头式的草帽子,混充一副老农民的形象。因为老去换粮票,售粮员就不太情愿给他换,他便故意撇着地方口音嚷嚷:不瞒你说,我是一个“捋(LUO)笔管的”、“捋笔管的”,言外之意是他不从事体力劳动就得经常来换粮票,一半是这别样的言语腔调把售粮员给逗乐了,一半是无奈也就给他兑换了。

    我们知青回家需要粮票,另外手头紧了也能换俩活钱解解馋(生产队是到年底才分红),所以也常去粮站兑换粮票。一般都是结伙去,有装横来浑的,也有貌似知书懂理打圆场的,售粮员看是知青多数情况都不为难我们。

    有了知青的生活经历便了解了农民的不容易,后来也是在七十年代末,在某个省城火车站,晚上十点多中转换车,几个人在站外的小饭铺吃面条,二两粮票、一角二分钱一碗。正吃着,邻桌来了一位比较精干的农村小伙子,只见他要了一碗面,三巴两口就下了肚,定定气,他又要了一碗,又是三巴两口下肚。我从旁边看着心想,这是真饿了。

    吃了两碗面,这哥们稳当了,从兜里边掏出来一盒朝鲜万景台过滤嘴香烟(那年头过滤嘴香烟算高档,这烟据说是朝鲜还账进来的,其实特难抽),向我们递了过来,我们大多数人拒绝了,好像也有个别人接过点着了。搭上话,这哥们就问,能卖给我一点粮票么?那年头买卖粮票是违法行为,大家的头脑似乎都绷上了弦,那哥们好像也感觉到了,继续解释说,他是省城东面一个县里农村的人,跟着生产队的建筑队在太原某大企业搞工程,因家中有急事回返,走得匆忙没带粮票。这不下车后饿的够呛,翻遍口袋只有四两本省粮票,原想吃碗面压压饥,明早到县里再吃一碗对付到家。可哪想一碗面下肚更饿了,再来一碗也不顶大事,毕竟一大白天再加半宿了。

    同行的一位老兄接过话茬说,出门最忌讳忘东西,特别是钱和粮票,一定要带齐,否则就要受制。我心想这么精干的小伙子,能连这点事都不懂,他是有他的难处,农民出门的粮票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看看时间我们的车快到了,我站起来掏出半斤全国粮票(没地方的)递给小伙子,赶紧吃饱了吧,同行的那老兄可能是自觉失言又掏了一斤递给他,那小伙感激不尽,我们告辞离开。走到饭铺外边从窗户看回去,那小伙又要了两碗还是三碗也没看清,至少到家他不用犯愁有钱吃不上饭了,看那小伙的装束和行为,活分钱还是有的。

    后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越来越活络,出门有钱吃不上饭的事没了,除了要粮票的平价粮之外,也有了不要粮票的议价粮,到饭店吃饭没有粮票不怕,多交点钱照样吃饭。总之粮票的价值没以前那么重要了,有段时间各地都有摆地摊用粮票换铝锅、铝盆的小贩,可他们换回粮票干什么用却不得而知。我倒是见过北京周边河北地方进京采购糕点的人,手里拿着整张的牛皮纸,上面整齐地贴满了小面额的北京粮票,装一车糕点得交个五张六张的。

    再后来,大约是90年代初,粮票彻底作废了。

                                                                2014-1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