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王阳明:一切心法》:这不是阳明心学

 帅汤007 2017-01-05

基本上,我反对所有讲王阳明、讲心学的书。为什么?因为阳明心学是一门极为简单、纯粹的践行方法,而不是任何理论或者技巧。了解《王阳明:一切心法》这本书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首先,这本书更多的是作者托书言志,借阳明心学这个主题,在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人为什么迷茫,为什么需要成功学,为什么需要信仰,为什么信仰甚至真的会产生作用。而王阳明在《传习录》当中并没有讲这些,心学的基础非常简单:人生来无善无恶,非常纯洁通透,但是越长大越受到各种欲望的羁绊,原本你的心是24K纯金,后来呢?直接变成破铜烂铁了——“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接着,作者熊逸剖析了阳明心学的内核——欲望。这一点我基本认同。因为如何处理心灵和欲望的关系,几乎是心学的全部内容。如同王阳明说:“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圣人为什么“圣”?因为他不受欲望的控制,因为他强化了自己的“心力”啊,所以他才那样的“七窍玲珑”,为人处世坚守本心,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当然《王阳明:一切心法》也讲到了“心学”的操作方式。他非常敏锐的察觉到心学所具有的“仪式”,认清了不断反躬自省、不断革除欲望这个基本模型,但遗憾的是,他在门外观望了一圈,却没有通过长期践行来体悟。他和大多数“学者”一样,把心学当成了学问,而没有当成一种人生态度。就好像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读过无数“游泳秘笈”却没下过水,不仅不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还没有学会、没有像别人那样享受到畅游的乐趣,反而对别人的泳姿品头论足。

说到这里,我必须再次强调,只有《传习录》,才是唯一的心学经典,是王阳明教授弟子的言行纪实。

我看过很多王阳明传记、心学论述,但这些书大部分过于功利化了、误以为心学乃是“速成法”、成功学。其实恰恰相反,心学不是速成,反而无比缓慢,最需要耐心。有这份耐心,你几乎能把任何事情做好。阳明心学为什么厉害?因为你想要收获耐心,其他任何方法都未必可以做到,但心学一定可以。只要带着一份诚意去践行,你必定会收获这种耐心与坚韧,而且从此应对任何事,你都可以通过这份耐心去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成就。

既然它这么好,那到底要如何修炼?

先生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在你经历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去磨练心性,反省当时自己的言行、感受、内心观念,觉察是什么样的欲望操纵了你的意志,蒙蔽了你的本心。名、利、色、惰、分别心、比较心、攀缘心……当你用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来践行,当你一点一点“革除”掉那些心灵当中的杂质,你几乎会无限趋近于“圣人”的境界。这就是王阳明为什么说“圣人可学而至”。

举个栗子:曾国藩有一次在梦里面“意淫”了一个女子,第二天他马上在日记里反省,说自己受了色欲控制,实在该死。所以你看到了,这种践行真的很苦,而且需要“在一事一物上磨”,磨得越多心灵越纯粹光明,心性越强韧有力。正因为它苦,所以践行和不践行,几乎成为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坚持了几个月的人,都会感觉重新认识了自己,甚至会大彻大悟,获益终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成阳明心学的人,例如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么说“一生俯首拜阳明”。而对心学理论反复揣摩,甚至对王阳明的各种经历了若指掌的人,最终却成了一个“心学”的门外汉。

看到这里,如果还有不怕死想要践行阳明心学的,那军哥必须特别提醒一件事:心中要有爱。

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就是靠各种欲望去驱动的,按照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去争,去抢(但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你不断“格除物欲”,慢慢的淡泊名利之后,就容易失去生活的追求,甚至对受欲望驱使的芸芸众生产生厌恶。我个人就走过这条弯路,差点“走火入魔”,修炼成一个冷冰冰、了无生趣的厌世之人。

所以请你记住:爱己及人,爱屋及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了这个信念和追求,人生可以无憾,学成圣人之日可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