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泼箸头面

 宛平2008 2017-01-20
    油泼箸头面又称香棍面,是陕西著名的汉族小吃,因为面条似筷子头粗细,筷子又名箸,故名箸头面。面条粗细均匀,光滑筋道,柔韧耐嚼,香辣清爽。是在煮熟的面条加入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别有特色,制法独特。
油泼箸头面

    小小的面馆很有特色,箸头面的管事老汉好像很牛的样子,在这里吃面,没有凉菜,没有酒水,桌上蹲两个啤酒瓶,白的是醋、黑的是酱。先交钱再等面,还不能催,喝面汤自己去舀,筷子自己去拿,没有茶水,没有蒜,也没有餐巾纸。这家小面馆几十年了,从不装修,手持一长杆破油勺给面泼油的老汉,就是老板——肖老汉。
油泼箸头面

    按理来说就这、一般人会不屑一顾。可偏偏就怪咧!天天人满为患,不等上半个来钟头,就甭想扑上去端碗。原来吸引人的不是面,而是这位泼油老汉:老汉大约五十多岁,中等个儿、大嗓门、身板魁实,老是撇着个嘴、两个眼珠子不是左扫就是右瞪,时不时蘸口唾沫把手中的哪沓钱数来数去,牛哄哄的! 
油泼箸头面

    老汉最大的特点就是记亿力超群,报面就像说绕口令。如:“先捞两个,一个豆芽少一个多捞菜;再捞三个,两个多捞豆芽少捞菜、一个随便捞;再捞五个,一个多捞豆芽少捞菜、两个不要豆芽多捞菜、再捞两个随便捞。--------哎!穿皮夹克的、领娃的、还有你、胡瞅啥呢?端饭!滋啦几声后-----凡是被叫到的皆喜眯带笑弯躬折腰的跑去端饭。”也有等不及的忍不住问上一句:好咧麽?喊叫啥呢?还没轮到你呢!不要豆芽多捞菜我知道!坐下别说话。碰了钉子的这位一吐舌头一缩脖乖乖的坐在哪里再等。 
油泼箸头面

    有人说:老汉报面从来没错过,一天要卖500碗。也有人说:老汉资产上百万,啬皮的连个蒜都不买。说一千道一万、凡来的就好这一口,有开小车来的;有骑摩托来的;有请朋友的;有带女伴的。有钱没钱、2元一碗、爱吃不吃、不管身份、不论地位、一律排队。讲的就是先来后到,玩的就是一视同仁,还就这麽牛皮。咋!
    这面条很简单,就是面条加白菜帮子大豆芽,一勺盐两勺辣子面,滋啦一声,腾起一股油烟就成了。箸头面做得很筋道,也很有嚼头,但是也有人说这面油脂和调料过多,不是很利于健康。
油泼箸头面

做法:
1.面粉加适量精盐、清水和成面团,揉匀饧好,摘成小剂搓成长条,用双手捏住两头,轻轻向外抻拉,如此抻拉3-4次,成为筷子头粗细的面条。
2.锅内加水烧开,将拉好的面条投入锅中煮至熟透,捞出,趁热放在碗中。
3.面条碗内加入精盐、青菜叶、醋、辣椒粉,然后用锅把菜籽油烧至九成热时,浇泼在面条碗内即成。
制作要领:
1.面团调制要软硬适宜,加盐的数量要适中,若是夏天,还可适当加少许食用碱;
2.抻扯时,不能硬扯,应顺面团的软度,若太硬,可略饧再抻拉,以免扯断;
3.加入的周味料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调制,但油一定要烫热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