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耀师大】守望,也是一种幸福

 微暖如灯 2017-01-24

编者按

 

【星耀师大】守望,也是一种幸福

——记我校首位教学型教授吕映


 课堂上的吕映教授


作为杭师大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吕映深受学生的喜爱,她曾连续十年在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获得“A”(优秀)。日前,在2016年度杭州师范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14年副高职称的吕映被评聘委员会高度认可,获聘为教学型教授。在2014年浙江省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吕映脱颖而出,成为我校评出的首位教学型教授。

上课从不点名,但却无人缺课——吕映的“翻转课堂”有什么奥妙?

吕映主要承担《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实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原本枯燥难懂的内容,在她的讲解下变得简洁、清晰、好用。检查学生上课情况的教育学院辅导员王鑫说,吕映的课堂从不点名,但没有一个学生缺课。

而这,自然要提及她的“翻转课堂”,据说在学生中鼎鼎有名。大致的内容是:一个学期的课程,课堂时间基本上是学生讲一半,老师讲一半。每学期,吕映会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若干研讨主题,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后开展合作研究型学习,课上进行汇报交流,老师则“画龙点睛”,做出点评指导。

看似简单的“翻转课堂”,实际却需要任课老师付出比“满堂灌”更多的时间。 因为既要精心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在上课前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又要针对主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源。每每备课时,吕映都会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并通过批改阅读笔记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力求每一次讲解都切中要害。

切中要害的课程能达到什么效果? 不仅不缺课,而且学生都抢着要去坐前排,在课堂上,“大家都深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在吕老师的课上,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小学教育专业大三的茹姿韵告诉记者。比如说,在小组学习中,内敛的学生能学会上台演讲,外向的孩子则学会了理性分析。

王崧舟等一批教学名师听完她的课后,认为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态大方,教学效果良好。

破茧成蝶:一位坚守教学田野教师的传承与创新

精彩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吕映也有过“职业低谷期。”吕映原是杭州师范学校的教师,2000年后,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并更名初等教育学院,她一下子从一名中专老师变成了一名高校教师。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吕映一度很不适应。“后来初教院与教科院又合并成教育学院,面对教科院一批科研能力强、学历高的同事,不仅吕映,一大批原老杭师的老师都不适应,压力很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吕静对记者说。

是转型去搞科研,还是选择坚守教学那片田野?相信也是当时一大批教学型老师的困惑。反思再三,吕映觉得,科研不是自己所长,她更想在自己的长处——教学上着力。她认为,教师更主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在助力学生成才。

为此,吕映曾选择了去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提升理论素养,同时在课程中也加入理论教学的含量。但是她的努力,学生却并不买账。上课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期末教学考评,学生的分数也打得不高。时任初教院院长的谢广田教授还专门就此找吕映谈话,这让她倍感压力:一个工作5年就成为“浙江省教坛新秀”的优秀老师突然不会上课了!

吕映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改起?怎样深入?她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教学进行钻研。在她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论》申报了校级“主要课程建设项目”的两年中,她走进小学,每学期至少听50-60节课,了解一线的教学实践。同时翻阅大量资料,开发课程资源。那段时间“几乎把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权威的杂志都翻遍了。”吕映回忆,“看了大约数百万字的文献,从中搜集整理出60万字左右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吕映始终在探索如何让理论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怎样让理论教学更加有效。最终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在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地方着力”,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吕映不断改革课堂,从“小组合作、任务驱动”到“翻转课堂”,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言传身教:坚守教书也是一种幸福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吕映每年必须全程参与实习指导,加上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她一年大约有500多课时的教学量,大大超过学校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

但吕映始终以优雅、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她平时喜欢系一条永远和衣服完美搭配的丝巾。课前,吕映会放一些流行歌曲,她曾以李健和王菲两个版本的《传奇》为例,告诉学生“课文不会只有一种教学设计”。这些都是上过吕映课的同学津津乐道的。

“每次上课,我都会调整好情绪,以最佳状态进入教室。”吕映告诉记者,“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平时语速很快的吕老师,一上课就会放慢语速,极其耐心地跟我交流。”教育学院大四的何方亮说。

学生们反映,课堂上吕老师说得最多的是“还有吗?”“你一定行的”“太棒了”……“在她的鼓励下,我们都觉得自己是最牛的,认为自己还能够做得更好”。茹姿韵告诉记者,“在吕老师的不断暗示下,我们学会了自信,学会了努力。”“她让我们觉得教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何方亮说。

吕映不善记人名,但会要求课代表抄一张座位表给她,两星期后,她会叫出100个学生的名字,一个都不落下。她经常关注学生的朋友圈,学生发的课程感受贴、心情贴,凌晨1点也会收到吕映的“秒回”。

吕映对教学的执着与坚守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已经和杭州行知小学签订就业意向书的何方亮说:“当骨感的教学现实与理想的课程设计冲突时,我就常会翻看吕老师课程的‘学习档案袋’,这会让我找回最初的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有象吕映这样一批坚守在教学一线并不断创新的老师,小学教育专业百年薪火相传,发展壮大,陆续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教育部首批“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项目。

教学出色的教师,近年正日益受到学校重视。2014年,学校推出了卓越教学成果奖,每年重金对教学出色的老师进行奖励。去年开始,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王晓燕老师被评为首位教学型副教授。“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值得的。”今年晋升为首位教学型教授的吕映说,“我坚信发展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作者:欣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