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菜天下 | 向淮扬菜学习

 温柔开心手 2017-01-30

1781年冬天,潮阳县进士马登云游历至苏州,适逢苏州潮州会馆换届,就被同乡商人聘请为馆长。他在任三年,做了很多好事实事。离任时他将会馆的事情写成碑记及后序,以让后继者有所依据。在今天,这些碑刻已成为我们了解苏州潮商的重要依据。

从碑文我们得知,潮州会馆明代创建于金陵,清初迁到苏州的北濠,到康熙四十七年( 1708)才徙至商业繁华的上塘。新馆宏伟壮观,设有“客厅厨舍”,“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因为新馆地处主干道(碑记称通衢),后来乾隆皇帝南巡时正好经过,于是“诸商跪迎于门外,天颜温霁,赏赐彩缎二十匹”,当真是皇恩浩荡。

从现有资料看,乾隆驾临苏州上塘并接见潮商,并非偶然的事件。明清的苏州,是江南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当时全国三条最主要的商业网络正好都在苏州交汇:一条是由京杭大运河、赣江、大庾岭组成的南北商道,一条是以长江中下游航道为主的东西商道,另一条是东北到华南沿海的海运商道。因而全国各地的商帮都在苏州汇聚角逐。

根据统计,苏州历史上最少出现过50座会馆和210座公所,这些会所集中在阊门至枫桥的上、中、下塘之间的商业地带,史称“枫江之舳舻衔尾,南濠之货物如山”。苏州潮州会馆的建筑包括天后阁、昌黎祠、戏台等,在苏州众多的外地商帮会所中规模仅次于全晋会馆。并购置有房产18处,费银3万余两,每年租金收入达1500两。这么多产业,显示出潮州商帮在苏州的兴盛程度,或许因此才获得了乾隆的接见。

当时的所谓江南,大约包括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也是广义的淮扬菜分布的区域。江南是全国人文荟萃之地,潮汕的经济和文化在清代明显受到江南特别是苏州的影响。以建筑来说,澄海莲下的苏南戏院、樟林海商林泮的西塘别业,都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形式;以工艺美术来说,潮布、潮绣、雕刻等虽以精巧著称,但旧时有“潮州匠,苏州样”之谚,说明还是受过苏州的影响。

至于潮州菜肴,同样能够看到淮扬菜的痕迹。虽然我们无法考证潮州的“姑苏香腐”与苏州的“永丰五味香干”有何渊源,也无法考证被称为“苏州橄榄”的潮式甘草甜榄是不是来自苏州的茶食,但仅凭名称还是可以猜测它们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我在樟林吃过糯米酿藕,那可是乾隆下江南吃过的小食,后来才变成御膳,这在清官的《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是有记载的。此外,揭阳桐杭的白煮鸭无疑是受了南京盐水鸭的启发,潮菜“什锦冬瓜盅”似乎也是扬州名菜“酿冬瓜”的翻版。

然而我要说的是,受到其他菜系影响本身并不是坏事。潮菜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地方小菜系产生出全球性的大影响,是因为潮菜始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潮汕的食文化中有一种海纳百川的特质。回到清代的背景,我们看到,通过潮商的活动,潮菜在北方和江南开始被人认识,同时也从中吸纳了饮食精华。


张新民简介知名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汕头市潮菜研究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