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超老师最后一课 《经典辨证》,就会“当归”了吗?

 为什么73 2017-03-01
王超老师最后一课 《经典辨证》,就会“当归”了吗?
2017-02-28 王文钢专栏  阅读 504


大众期待的王超老师的经典辨证课上架以后,反复听了好几遍,这最后一次课还是沿袭了王超老师的一贯风格,风趣幽默、生动活泼、信息量巨大,发现现场班的同学听得或酣畅淋漓,或会心一笑,然后网络班的我们可能就是一脸懵懂可爱的样子。

其实王超老师这堂课非常用心了,从六经辨证到八纲辨证,从卫气营血辨证到三焦辨证再到圆运动理论再到脾胃升降理论,带领我们到中医的大观园好好地游揽了一番,听完课下来,我觉得我越发像刘姥姥了,不过荣国府既然送了给了我许多东西,我还是要带回乡下好好享用。


下面清点一下凤姐命人送我这个乡下老婆子的一堆宝贝。


一、关于六经辨证:


第一步:弄清概念


六经辨证,首先明白六经病的症状(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所谓六经病,更多的是指足经,王超老师指代的是六种时空状态,伤寒例中的六经,根据后面的症状解释,确实更多的是指的循行经络基本为足经。


第二步:确定某经病。

 

用哪种脉法确定六经病


王超老师说的脉法中,我记得的有

六经脉法,

五行脉法,

人迎气口脉法,

中诊脉法常用脉法,


其中五行脉法(指导性味补泻),

阴阳脉法(指导六经辩证)(未讲),

人迎气口脉法(三种:通俗点说是两手比,脚跟脖子比,脖子跟手比),

中诊课本中的三部九候(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确定属哪一经病时,可用以下方法:

 

1、用人迎气口的三种脉法

2、伤寒论的伤寒例中提到的脉法采用三部总按的方式确定(这个是不是就是六经脉法?)

  3、通过症状判断六经病。

推测张仲景可能就是用这种脉法或症状来判断六经病。

(然而问题是,碰到实际病例,还是有点抓瞎,同学们有同感否?况且王超老师讲的五行脉法这里还用不上,六经脉人迎气口脉又没讲,强烈要求王超老师再讲一个判断六经病的好用脉法!仲景伤寒例中的那个脉法确实不好分辨,同意俺这个意见的请给俺点个赞,我把赞都免费送给王超老师,这叫……公车上书??)



六经病只能判断为其中一种经病。

 

合病只是指处于某一种状态,而不是两个经受病,确定某一经的病之后。


第三步:再判断表证、中风、伤寒。

 

六经的每一经都可能有表证,王超老师的经验是:两寸若呈现浮相,则可确定为某经表证。


若排除表证,则判断是中风还是伤寒,或曰中风、中寒。


中风为开泄发散状态,中寒为收紧封闭状态。

判断中风与伤寒的方法依然是脉法。


辩中风与伤寒脉:


1,中风脉:沉之无力浮之有力(举按定浮沉)

2,伤寒脉:沉之有力浮之无力(《脉经》)


第四步:遣方用药



六经病的治法:


1,太阳病:发汗<辛苦等量>
2,阳明病:下<苦咸大下>
3,少阳病:“和”不发汗而发汗(吐法的一种演变)<苦辛甘配,苦为君,甘必备>
4,太阴病:不下而下(气缓)<苦缓下,辛收气>
5,少阴病:温<辛甘化阳配>
6,厥阴病:通<辛苦通(气很冲)>


治疗大法:
表证:六经表证方 —— 经脉:六经中风伤寒方 ——三焦:结胸,痞,蓄血 ——腑病:六经加刺募穴 ——脏病:丸剂络脉病:《金匮》杂法

王超老师说每经病表证中风或伤寒都有对应经典方,以后会糸统讲,我们继续期待,当然,零星讲的桂枝汤,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什么的不算。

第五步:收钱!(这个貌似在第一步已经收了哈)

几个概念:

六经病或为表证,或为中风,或为伤寒,若以上诊断皆不是,则为失治或误治。

 

伤寒论中的治法依然还是汗吐下,但伤寒论使用得比张从正更为柔和。

 

张仲景比较重视尺脉,即顾护元气,另外很重视胃气,尺脉或胃气不足,就不能用比较峻猛的方法。


直中与传经,六经是代表六种不同的状态,与个体差异有关,任何一经都可能直中。

任何一经病也可能传其他五经。

 

疾病转化过程中,阳病转化为阴病,为病情发展变重,如果是阴病转化为阳病,则表示病情朝好的方向转化。




二、关于经典八纲辨证(俗解):


王超老师给咱上了高大上的八纲辨证,咱理解后通俗解释一下。


1、尺寸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

阳盛阴虚,下之则生,汗之则死;阴盛阳虚,汗之则生,下之则亡。
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就是你两手腕子,上头为寸脉,下头为尺脉,寸脉代表阳,尺脉代表阴,你就摸尺寸哪个脉大哪个脉小,上面大你就用下法,下面大你就用汗法,反正就是要把上下整得一样大小,你就正常了。用辛甘化阳或酸甘化阴之法,比如桂枝芍药或芍药甘草啥的。)
2、浮沉辨表里(举按定浮沉)
表:沉之无力浮之有力
里:沉之有力浮之无力

(慢慢往下按,越来越有力,最有力点在下面,为沉为里,反之为浮为表)

3、迟数辨寒热

迟数是这个脉从你指下流的速度(并不是说一下脉跳一百下叫数,跳六十下叫迟)。这个我一直有疑问,是否与一息八至矛盾?

4、脉力辨虚实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有劲没劲还不知道吗?)

 



三、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卫:汗之(辛凉开肺、宣透郁热)银翘散

气:清气 白虎汤

营:透热转气

血:凉血散血

这个我听课的理解是类似五行脉法的辨证,只不过是分成四个层次,卫气营血每个层次辨证用药的原则和方式不同,貌似温病学派用药均是轻灵辛凉为主,与其产生的地域有相当的关系。

四、关于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则是把人的躯干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多为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肝肾等方面的疾病,这个王超老师已经给我们总结得很详细很易懂了,我就做个王超老师的搬运工,直接搬过来了。



· 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桑菊饮等。(顺传至肺,逆传心包。)

· 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阳明燥热,则面红目赤、发热、呼吸俱粗、便秘腹痛、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黑、脉沉实;太阴湿热,则面色淡黄、头胀身重、胸闷不饥、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中焦病证的治法,阳明燥热,则通腑泄热。方用三承气汤;太阴湿热,则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

· 温邪深入下焦,多为肝肾阴伤之证。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动、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治宜滋阴潜阳,方用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五、关于升降理论



1、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张锡纯)
2、脾气升、胃气降。(黄元御)

其实古代先贤大医都是在精读经典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个圆运动般的升降理论,本人确实是佩服不已,我们体内气机升降不畅,的确就会壅塞阻滞,百病丛生,但好像被禁的某功,似乎也是腹中有个盘盘转呀转?申明一下,本人只是听说,不知道真假,难道某些邪教也知医理?
民国大医张锡纯有很多方子还是蛮好用的,比如他的大剂量石膏的运用,他创意的治疗大气下陷的升陷汤,他的用药也非常精到,味少力专。

黄师的《四圣心源》更是他十余年精读伤寒内经等经典写下的心血结晶,黄师一生为了医学殚精竭智。是中医史上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曾经看过一个黄元御的故事,其闻诊的功夫,出神入化,故事的结局,颇为骇人。

黄元御五代传人麻瑞亭(1903—1997),早年听其业师李鼎臣讲述过黄氏诊病轶事一则,简述如下。 时年黄氏在太医任上,沈阳一王爷之子病笃,遣人诣京,求乾隆帝委太医往诊,帝即命黄元御前往。即日起程,乘轿奔赴,夜不住驿,轿中假寐;食不下轿,果腹而已。至沈阳,直奔王府,报名而入,径往正堂,王爷降阶相迎。方落坐,黄氏未及请问,王爷即欲述其子病情。黄氏曰:“臣进府时,闻东厢有呻吟之声,可是小爷?”王爷对曰:“正是。”黄氏曰:“无须诊视,其肺已腐烂不堪,无药可医,惜哉!”王爷闻言,面露惊愕之色,旋即面如冷铁,起身曰:“先生少坐,本王去去却回。未几,侍者捧一盘呈与堂,视之,其内耐一腐烂人肺也,浊血流溢。黄氏大惊失色,方欲问其故,王爷已手握匕首而至,双手及利刃尽染血污,抱拳稽首曰:”先生神明,本王佩服!适才已将犬子杀之,此乃其肺也,果如先生所言。”黄氏惊倒在地,面如土色,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稍定,乞归。王爷允请,黄氏即刻起程,形容一如赴沈急促之状。至京,拜表奏乾隆帝诊病及王爷杀子始末,谢罪并乞归故里休养。帝不究其直言之罪,好言抚慰,准其所请。未及陛辞,即匆匆返籍,病卧不起。

黄师诊病功夫虽然达到了闻声辨病的地步,但一言不合就掏心掏肺,这王爷也够猛的,我到现在还在想,黄元御是否听到的是“商”音?同学们以为如何?

王超老师的课已经讲完了,挺想总看着王超老师吃不下饭的,可惜他还有那么多宝贝没给我们讲。好在每课还可以点三、四十几次重复看,不过我还有点贪心,想要王超老师再把六经病的经典方或者辨六经病的脉法再给我们讲讲,同意的同学请点赞,我收集意见向咱们美女班主任反映??
阅读 504举报

作者:王文钢专栏 

用温柔的心和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