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小便不利”辨析

 乐山有大佛 2017-03-14

“小便不利”系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涉及面广。张仲景虽未对此专篇立论,但《伤寒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论述颇多。其阐述病因病机颇为精湛,六经中无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皆可见到小便不利。在临床上“小便不利”能真实反映病人体内的病情变化,其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阴、或阳,以及病变部位之所在,有利于在疾病的诊治中,判断病性、预后,准确地辨证施治,于临床颇有指导意义。近年来,笔者反复研习《伤寒论》条文,感悟颇多,兹就“小便不利”的临床意义分析如下,以供同道指正。


1.用于鉴别诊断

1.1水停部位“太阳病,小便不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127条)。太阳病,饮水过多,若小便利者,病在中焦;小便不利,又苦小腹部急迫胀满,病在下焦。因为水停中焦,是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健所致,病未及膀胱,故小便利;由于水蓄下焦,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蓄于内而不行,故有小便少一症。所以“小便利否”是辨别水停中焦还是下焦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临床上,小便不利与是否心下悸、口渴等症状互参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决不可将其视为辨证的唯一依据。


1.2蓄水蓄血   蓄水证,是水蓄膀胱,气化不行,兼见表邪不解之证;蓄血证,是热与血结,蓄于下焦之证。同为太阳病之兼变证,皆属下焦病变,症状颇为相似,都有烦躁、少腹胀满里急之症,临床上如何区别呢?《伤寒论》有明确的阐述:“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125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126条)。“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条)。蓄血证当小便利,蓄水证当小便不利。


可见“小便利否”是区别蓄血证与蓄水证的关键。究其机理,蓄水证为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常,水液内结所致,膀胱气化失常,则必然小便不利。而蓄血证是由于太阳病不解,表邪随经内传,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所致,因病未及膀胱,其气化功能正常,故小便通利。临证若能掌握这一特点,分清蓄水与蓄血,有的放矢,则治必无误矣。


1.3津液存亡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尿液为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便的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脏腑功能的盛衰、津液的存亡。若津液亏乏则会影响人体各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若津亏已极,则会导致阳随液脱而亡阳,从而危及生命。小便为人体津液代谢之终产物,故津液不足则会使化源枯竭而导致小便不利。


在临床治疗中,如果火劫、过汗、峻下、误吐之后则往往会导致小便不利。“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59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284条)。“太阴病,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6条)。皆言津液不足而致小便不利。喻嘉言高度评价曰:“仲景以小便利一端辨真阴之亡与未亡最细,盖水出高源,小便利则津液不枯,肺气不逆可知也,肾以膀胱为府,小便利则膀胱之气化行,肾水不枯可知也。”


1.4发黄与否  湿阻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导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若湿与热结则表现为阳黄,若湿与寒结则表现为阴黄。并非湿阻中焦都会发生黄疸,只有在“小便不利”时才可能发黄。“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278条)。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自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领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身必发黄”(236条)。阐释寒湿阻滞、湿热内蕴,均可阻遏气机,水道不调,湿不得去而发为黄疸;若小便通利,则湿邪可从小便而去,故不会发黄。“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者,身必发黄”(199条),“……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条),同样说明了这一道理。黄疸的形成,总由湿热蕴结所致,又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之分,其形成与否,可从小便测知。故小便之利与不利,对黄疸的形成及诊治是很有意义的。《伤寒论》通过辨小便而察发黄与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1.5腹泻便秘   临床上常因脾失健运,水湿偏渗于大肠,清浊不分,水道不利,而出现下利兼小便不利之症,当须仔细辨别。“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胜。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馀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59条)。阐释下利之治,一误再误,利仍不止,又见小便不利者,是下焦气化失职,清浊不分,水湿偏渗大肠之故。治以“利小便”而“实大便”。


便秘多为热盛津亏,肠道失濡所致。此时膀胱气化功能当属正常,小便当利;若小便不利,大便先硬后溏,则非热胜津亏,乃水停膀胱,不还肠中所引起的。“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今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251条),即为论述这一道理。临证治疗如果不辨小便,不明原因,妄用攻下,必然损伤脾胃之阳气而造成大便稀溏之变证,不可不引以为戒。


2.用于确定病性病位

2.1确定表里  表里是分析病位深浅的纲领。“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为表证的主候,也是区别表证与里证的主要依据。临床上则常常出现表里证同见或表里证有疑似的时候,此时,辨观察患者小便通利与否对确定疾病的表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第28条所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从条文“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之症来看,该证仍属表证,而表证当小便利,小便不利是为膀胱气化失司所致,当属里证。此处“小便不利”则为辨证之关键。柯韵伯释云:“病根在心下,而病机在膀胱。”若小便利,病位在表,仍当发汗,若小便不利,病位在里。临床当细心审查小便,若该汗误下,当下误汗,则会使变证丛生,延误病情。


2.2确定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伤寒论》中通过观察小便的通利与否为辨别疾病的寒热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如《伤寒论》第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阳明本属热证,多胃阳素旺,若中阳虚寒,影响三焦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利。临床上往往出现阴阳格拒、真寒假热之局,此时从外表来看为一派热证,然而到底是热证还是真寒假热之证,询问患者小便情况最有参考价值,如果不顾真假,妄投寒凉之剂,无异于雪上加霜,后果不堪设想。


你是不是自学中医多年,到现在还没进入中医大门?你是不是从医多年了,还是疗效平平?机会难逢,袁遇秋正在收中医经方学徒,适合想学好中医的爱好者和想提高临床疗效的医生,远程教学,学习时间自由,不耽误工作生活,一对一终身实战指导,包学会治病,名额有限,报名从速,想学习中医的请回复“收徒”。欢迎加我微信/QQ10092275进行私下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