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针灸甲乙经》

 中医针灸养生 2017-03-14
作者:张效霞

学界早已公认: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集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是继《内经》《难经》之后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术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后世一些著名的针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针灸甲乙经》的基础上发挥而成的。但遗憾的是,一向以追究“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为研究志趣的中医学界,却从来没有明确指出《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者。现不揣浅陋,略述管见如次,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类书是采辑或杂抄各种古籍的有关资料,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编次排列于从属类目之下,以供人们查阅的书籍。也就是说,类书只是将不同古籍中的原文,按照“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剪裁、排列,按类堆砌汇编在一起;一般不加解释,只有个别的加上“按语”进行辨释、考证或校勘。《针灸甲乙书》一书,是否符合类书的这些最基本的特性呢?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述其撰集旨趣时说:“《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觉[1]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遗事[2]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易》曰: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见矣。况物理乎!事类相从,聚之义也。”很显然,皇甫谧为使《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中有关针灸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切合实用,按照“事类相从”的原则聚合在一起,删除浮言和重复,编集而成《针灸甲乙经》一书。

  《针灸甲乙经》所选集的《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在唐代以后已经亡佚。通过现存的经宋代林亿等人整理过的《针灸甲乙经》校定本,我们看到:第一,《针灸甲乙经》128篇的每一篇的篇名、内容都是经过重新编次的。重新编次后,不仅篇名能概括其中的内容,而且观点更为集中、精炼。如:关于脏腑学说的内容,在《内经》中散见于29篇之多,其中《素问》17篇,《灵枢》12篇,《针灸甲乙经》则归类在十五个类目下集中论述。第二,《针灸甲乙经》的每一篇,几乎都是由《素问》《灵枢》的若干篇中相关的内容组成。例如:《卷五·针道第四》,分别由《灵枢》的《九针十二原》《官能》《本输》《寒热病》和《素问》的《宝命全形论篇》《刺禁论》《八正神明论》组成。第三,纵观《针灸甲乙经》全书,一卷、二卷及四至六卷为基础理论部分,三卷为腧穴,共列腧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卷七至卷十二,为病证论述及主治腧穴。该书基础理论及论病的内容,源于《素问》和《灵枢》,而主治腧穴,则是源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共收载针灸治疗各种病证的腧穴主治八百余条。可见,《针灸甲乙经》一书,在内容上,是对《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删繁举要,摭取精粹;在形式上,则是裁以类例,按类编排。因此,《针灸甲乙经》具有类书广采群书、述而不作和随类相从的特性,无论从内容还是编排体例,都可称得上是以针灸理论与临床为主要内容的类书。

  类书之名,虽始见于北宋《崇文书目》,但其起源却甚早。南宋王应麟《玉海》云:“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认为:“类书始于《皇览》。”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是著名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除个人从事著述外,还特意组织当时名家学者王象、桓范、刘劭、韦诞、缪袭等人,编辑经传,以类相从,凡千余篇,编成《皇览》一书。可惜,到宋代时,《皇览》的各种抄本、节录本均已佚失,清孙冯翼从各书中仅辑出佚文一卷,收入《问经堂丛书》。

  亦有认为类书始于战国末年的杂家著作,倡其说者为清代中期的学者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中说:“司马迁谓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然则是书之成,不出于一人之手,故不名一家之学,而为后世《修文御览》《华林遍略》之所托始。《艺文志》列之杂家,良有以也。”[3]随后,以辑佚名家的马国翰推广此意,在其《玉函山房文集》卷三的《锱珠囊·序》中说:“类书之源,开于秦,衍于汉。余观《吕氏春秋》,《十二纪》取诸《月令》,《至味篇》取伊尹书,《当染篇》取墨子书,《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述后稷之言,与《亢仓子》所载略同。而取黄帝、老子、文子、子华子之说,不一而足。意盖以周《月令》为纪,杂采百家分属之。此类书之最先者也。”[4]今人张舜徽反对马国翰的说法,而以《尔雅》作为类书之所起。他在《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五中说:“国翰此言,乃由乎不明古书体例而致谬戾耳。夫诸子百家,以立言为宗,例多援据旧语,以明欲宣之义。‘《诗》云’、‘《书》曰’,见之《论语》《孟子》者,亦已多矣,安得悉谓为类书耶?类书之起,昉于明分部类、据物标目,盖必推《尔雅》为最先。”[5]

  但是,在《皇览》以前出现的兼综众家的《吕氏春秋》和分类标目的《尔雅》,可视作类书的远源,却不能看成是真正的类书。因为《吕氏春秋》属于诸子杂家类,诸子各有其宗旨,纵使为杂家之书,“间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隋书·经籍志》),但依然有其中心和旨归。而《吕氏春秋》一书,其宗在儒,并且绝不是专以资料为标榜,这与专以汇辑资料而著称的类书毕竟有区别。《尔雅》则主要是为了解说经书中的语词,终为训诂之作,就性质而言,应当属于辞书的范畴。它的分门别类的体例,实开后代类书之先河。所以,《吕氏春秋》和《尔雅》,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完全具备类书的特性,说其是类书的远源则可,说它们是类书的起源,则欠妥当。

  《皇览》是中国古代类书编纂起源的标志,被后人视为类书的始祖,是正宗的类书。继《皇览》之后,南北朝时又出现了一批类书,如《寿光书苑》《类苑》《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等,但这些隋代以前的古类书都已亡佚,现存虽有少量佚文,也较难看出原貌了。隋代虽然享国不过三十年,但却有《长洲玉镜》《编珠》《玄门宝海》《北堂书钞》等类书问世,其中《长洲玉镜》《编珠》已亡;《编珠》原本四卷,现仅存一、二两卷;《北堂书钞》全书80部,现仅存19部。唐代的类书,大部分也亦亡佚,今存者仅《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和《稽瑞》四部。也就是说,在文史学界,编撰于公元624年的《艺文类聚》被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而《针灸甲乙经》成书于公元256264年之间,理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



[1]觉:《医经正本书》作“览”,于义为胜。

[2]遗事:原作“选事”,据《医经正本书》改。

[3]汪中.述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95.

[4]杜道群主编.中国古代文献学纲要[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8.

[5]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3.4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