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孙耀权 2017-04-07

韵文学专题(上)

第五讲 韵文学的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偶也称对仗,是中国文学单音节单形体所产生的文学特色。由于中国文字一字一形体、一字一音节的特性,在形式上容易整齐,意义凝炼含蓄,从有中国文字开始,即有对偶的现象。而就韵文学而言,对偶是同时讲究音节形式和意义形式紧密结合的精致语言。对偶的运用,除了可以增加韵文学的形式美之外,也可以使意义产生凝重平稳的效果。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偶


对偶的原理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卷七,〈丽辞〉 第三十五


对偶的层次

○ 1 意义分量相等

○ 2 语言长度相同、词性相同

○ 3 平仄相反

○ 4 名词类别相近

○ 5 名词类别相同

○ 6 词句结构形式相同

以上六个等级,在后之等级俱包含前面等级之条件,也就是说等级越高,对偶越工整。大抵说来第一级止见于散文,第二级为一般对偶。第三级就诗而言则为近体诗律诗之基本条件,称之为「宽对」;其后第四第五则越趋工整,称之为「邻对」与「工对」。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分类


对偶的工整

对偶的工整程度,依存于名词类别与词句的构成形式两方面。

名词的分类:天文、时令、地理、地名、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事、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人名、史事、方位、数字、颜色、干支等二十类。

词句的构成形式:叠字、联绵字、双声、叠韵、巧变、流水、错综、倒装、疑问、问答、句中自对、隔句互对、借义、借音、借字面等十五种。


1 叠字词

即单词之重叠成为复词

处处落花春寂寂,时时中酒病恹恹。──刘廉诗〈春昼醉眠〉

叠字在意义上是靠其复沓的声情来强化,而其声情实由「衍声」,因此其所叠之字有如「词尾」,使声情产生轻快的效果。


2 双声词

即复词之声母相同

百卉横纵、轻烟葱翠。/群峰上下、佳气纷敷。──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西客堂对联


3 叠韵词

即复词之韵母相同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佳兴此登楼。──四川成都望江楼对联

双声因声母相同,叠韵因韵母相同,在声情上都有特殊效果,大抵前者顺溜,后者稳谐。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子


4 联绵词

两字联缀成义者曰联绵词。以上所举之双声、叠韵、叠字皆属之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悲壮」与「动摇」,即为联绵词之对偶。以上属于复词结构形式相同之对偶,以下则属于句子特殊结构相同之对偶。


5 巧变对

两句各间用相同之字,并使之成为本句自对和隔句互对

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郑谷〈石城〉

上下两句各两用「帆」字、「花」字,上句之「去」、「来」自对,下句之「开」、「谢」自对,而上下两句又是「去」与「开」、「来」与「谢」互对。


6 流水对

两句意义上下一气,像流水不断一般

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向南飞。──刘长卿〈登润州万岁楼〉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流水对」大抵在意义上都有前后的因果关系。


7 错综对

上下句各字是交股相对,而不是平行相对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王安石〈晚春〉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错综对」是因为要调适平仄而采取的形式。前例上句「密」对下句「疏」,又上句「少」对下句「多」;后例「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它们如果使之平行相对,便不合平仄格式。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子


8 倒装对

故意颠倒文法与逻辑上之顺序,使之意象鲜明、平仄和谐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此对如顺言当作「鹦鹉啄馀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可是如此一来, 「香稻」 所象徵的物产丰富与「碧梧」 所象徵的景物华美便为之减弱。


9 疑问对

上下两句全是疑问句。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10 问答对

上句问,下句答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11 句中对

句中自对,上下句也同时成对

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一气秋。──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王维〈重酬苑郎中〉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

第一例上句「孤云」、「独鸟」、「川光」(「川」须看成「三」,此为借形,详下文。)自相对偶,下句「万景」、「千山」、「一气」亦然;而其上下句又互相平行对偶。第二例则「草木」对「雨露」,「荣枯」对「乾坤」,而上下又相对。第三例则「能文」对「好饮」,「身似浮云」对「鬓似霜」,此例是比较宽松和特殊的对偶。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子


12 隔句对

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今日重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殊。──郑谷〈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凉因寄二首〉之二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诗句所以可作隔句互对,是因为以「韵」为一个「语长」,亦即韵脚出现之前的音节数或字数。如上例前者可看作十四言之联对,后者可视为十言之联对,若此,则诗之「隔句」对,等于对联之「平行」对。


13 借音对

即借同音之字以对偶。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前例之「杨」借作「羊」,与「鸡」即属鸟兽类之工对;后例之「沧」借作「苍」,与「白」即属颜色类之工对。


14 借义对

借文字之本义以对偶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清光绪间北京流传对联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人间骨肉、同此团圆。──北京草厂胡同兼售汤圆的馄饨店之对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一亭俯看全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贵州贵阳涂云关对联

第一例的「寻常」分开来看:八尺为寻,两寻为常,皆为数目字,故可和「七十」作工整之对偶。第二例,当时的宰相李鸿章是合肥人,人称「李合肥」,当过同治、光绪皇帝师傅的翁同和是常熟人,那时官户部尚书,故称「司农」。此联以「合肥」作「理当肥胖」,以「常熟」作「经常丰收」解释,皆借地名「合肥」和「常熟」的字面意义以嘲讽朝廷。借义有时也会扩展到语义双关的现象,亦即就整联语义而言,既言此又指彼,或从眼前事物引伸更有哲思的人生境界,如第三、第四例。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子


15 借字面对

借用字面意义之对偶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之一

「竹叶」在此即指「竹叶青」为酒名,在意义上与「菊花」只属「宽对」;但若就「竹叶」文字面意义,就是「工对」了。


16 音义双关对

利用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以同音互谐产生的音义相关的对偶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此一双关之妙联,妙在以「荷」关「何」,以「藕」关「偶」;以「杏」关「幸」,以「梅」关「媒」。


17 嵌字对

在对联中嵌入特定的字词,方式多,运用广,自成体格,谓之「联格」

A. 并头格:两字分嵌上下句之第一字

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以洞庭湖之「君山」作联

B. 并蒂格:两字分嵌上下句第七字

坐看流水长亭树,远望斜阳去路山。──以亭名「树山」二字作联

C. 双钩格:四字两两分嵌上下句首尾

去日儿童皆长大,江水劳燕各西东。──用「大江东去」四字作联

D. 重台格:以叠字嵌入上下句之首二字

倩倩无言时顾影,卿卿有意独怜才。──以人名「倩卿」作联

E. 诗钟:文人游戏之作。其法每取绝不相类之两辞作诗句,或分咏一事一物,或为嵌字,必凑合天然,两两相称,方算合格。前者即为「分咏格」,如分咏「杨柳」和「七夕」之联:

三起三眠三月暮,一年一度一秋风。

后者如用人名「翠玉」二字,「翠」字嵌上句尾,「玉」字嵌下句首,称为「蝉联格」,在对联则称「连理格」,其例如下:

黛螺淡点三分翠,玉髻斜簪一抹红。


从韵看句子形式(三):对偶

对子


18 离合对

「文字游戏」的一种,即利用汉字的离形和合文所制成的对联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边少女妙、次女有姿。

此联出句即以「山」、「石」合为「岩」,「古」、「木」为「枯」,「此」、「木」合为「柴」;对句即以「白」、「水」合为泉,「少」「女」合为妙, 「次」、「女」合为「姿」。


19 隐字对

隐去联中字以见意趣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此联即隐「缺一少十」为「缺衣少食」之意。


20 回文对

按词序可以由前向后读,也可以由后向前读,而皆自成意义

龙怒捲风风卷浪,月光射水水射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第一例即以「捲风风捲」与「射水水射」为回文;第二例则是全句回文相对。


21 顶针对

用前句之结尾作下句之开头,「顶针」的两字又称「联珠」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