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赞天地之化育',说的是发挥人的能动性,但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乱发挥,不能过度发挥。现代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类到处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给世界造成严重的问题。比如人类为了一己之利,到处乱砍乱伐、乱开乱建、开矿山、筑高坝,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触目惊心!现在地球的生态已经到了非常脆弱、非常危险的边缘。 中国圣贤们讲的'赞天地之化育',指的是资助、帮助、赞助天地的运化,是顺天道而为,目的是让天地万物更和谐,让世界万物更平衡,让世道人心更安宁。而现代人的行为,则是私欲高度膨胀,为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环境,不惜牺牲生态,甚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所以,凡是从个人乃至某个集团利益出发的行为,都不是至诚之心,不管用再美好的名目包装,都不是在'赞天地之化育',而是毁天地之化育! 由此可见,至诚的公心是何其重要!而且,我们要看到这个至诚的公心,不仅是说个人要放下私利,甚至你以全体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都不能算'至诚',也都是有所偏狭、有所不足。现代西方知识界的精英中,也有不少人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这给当今世界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不起啊!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样伟大的胸襟、崇高的境界,我们应该由衷地感到骄傲、自豪才对。我们说天人合一也好、道法自然也好、赞天地之化育也好,都已经抛弃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而是以天地之道为立场。这对现代人、尤其是西方文化中普遍的、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很有力的矫正。所以,这里说'赞天地之化育',必须是至诚之人、真正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才能够帮助老天爷教化、感化、哺育天地中的众生万物。按照佛教的说法,只有成佛成菩萨,才有能力去普度众生。 那么,要达到这么高远、这么美好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哪里呢?仍然是《大学》里面说的那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么一个清晰的步骤,达到天下归仁的大同世界,达到人间净土的终极理想。 最后一句,'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我们看,这就是全体人类最高价值的实现,这个最高价值体现在世界上,就是'与天地参'。 这个'参'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参与、参加的意思。人类能够赞助天地对万物的化育过程,人类确实参与了天地化育万物的进程,那么,人的意义就不只是天地之间的一个普通物种,而是具备了参与天地创造的德性和能力。打个比方,如果说天地是一个有着无限业务范围的公司的话,到了这个份上,人在这个无限公司里面,也就参与做了一个股东,有了相当的股份。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儒释道都认为生而为人是最难得、最尊贵的。 佛教把人身难得说得最透彻。六道众生来来去去、轮回不休、痛苦不堪,在这个永无止境的轮回中,人道是六道中最难得的,因为只有在人道中,众生才有机会修行成佛。天人是不能成佛的,因为在天道里呆着很舒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过得安逸巴适,寿命也很长,大家对生老病死没有恐惧感,所以不会真为生死而发成佛的菩提心。在地狱、饿鬼、畜牲道里的众生也不行,他们成天受苦受累、受尽刑罚,成天只知道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够减点刑、少受点罪,哪里有心思发成佛的菩提心啊!所以,只有生而为人,他的生命里是喜忧参半、苦乐参半的,六道的苦乐在人道里都有可能尝到。当然,人道里的苦乐往往都是短暂的、无常的,所以,有了对六道苦乐无常的对比体验,人道众生才有条件为了离苦得乐、跳出轮回而发菩提心修行成佛。 佛教里说的成佛,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这里说的'与天地参'。你成佛了,你就成为天地这个无限公司里的大股东了。如果我们生而为人,却不知道人的尊贵,成天醉生梦死,成天只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碌碌无为地晃过这一生,那可真是太冤了、太浪费这个难得的人身了。 '参'的另外一层含义,是直接当'叁'来讲的,一般的注释都是以此为正解。所谓'与天地参',就是说人从此可以与天地相匹配,与天地平起平坐,并立为叁。 《易经 系辞》里说:'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就是这个解释的根源。天道、地道、人道,基本把我们这个世界概括得差不多了。'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是指一个易卦的形成,这个我们就不多谈了。总之,三才天地人,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根深蒂固的观念。《易经 说卦传》里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是让天、地、人三者排排坐、吃果果,让这三者平等并立起来。天道的成立运化,要以阴阳为变化的基本规律。我们看每天的日子,白天黑晚的交替轮回,就是一阴一阳的明显体现,每天的日子就这么过的,老天爷就这么安排的。立地之道,大地上的事物要成立,也都是有刚柔两种性质,地球上一半海水、一半陆地,海水体现的就是柔,陆地体现的就是刚,所以,大地要形成就必须要有水和地,没有这个地道就不成立。那么人道呢?必须要有仁义才能成立啊!以前我们讲《易经》时候,曾讲过'仁阳义阴'的道理,仁为主、居阳位,义为辅、居阴位;仁爱之心必须要牢牢地放在人道的中心,而义所当为的精神,一定是以仁爱为出发点才行。如果把'仁阳义阴'这个道理颠倒了,凡事义字当头,但缺乏了仁爱、仁慈这个核心统领,那么就成了黑社会、江湖哥们义气这一套了。所以,人道要成立起来,就必须是仁阳义阴。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几千年以前,就有这样的精神和气魄,把人的精神与天地并立。这个观念非常了不起啊!西方人想都不敢往这方面想。在基督教体系中,人是上帝的创造物,人永远不能抵达上帝,必须是受制于上帝,完全没有中国文化里天、地、人三才并立的精神在里面。 想想的确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与天地创造万物这么伟大的运行有关,这个观念也的确是匪夷所思!可是,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中华古代的圣贤们就有本事把它树立起来,成为激励人类精神的永恒的动力。更重要的,还不是树立起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而是围绕着这个崇高的目标,形成了一整套具体的、有理有气有节的、并且行之有效、步步可验的方法和道路。 中国人讲'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又讲'《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我们看中国人的观念,整个太极、天地这么宏伟博大的事物,都是我们心中的事。你要想体会太极、天地生生不息的运行,就去体会自己心里那些阴阴阳阳的感觉。 西方人看中医很神奇,觉得很神秘、很不可思议。当然啦,因为中医也是按照这样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的,它是用《易经》里的这套宇宙哲学来看待我们的生命,看待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精神变化与四季的变化规律是协调一致的;我们的身体结构与天地运行、四季变化也是协调一致的。你说一个人怎样才能够去参赞天地之化育?有什么本钱与天地并立为叁呢?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要通过传统的养生之学,让我们的生命运转与天地运化的规律相和谐。庄子说要保生、全身、养亲以尽其天年,就是说生而为人,要遵循自然之道,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要尽其天年,不要中途夭折。这实际上就是道家'参赞天地之化育'的方式,很自然、很出世。按照儒家的说法,我们在心性修养上下功夫,陶冶自己的精神、变化自己的气质,就像孟子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诚意正心的修养上面找到莫大的乐趣,也是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我们在前面讲过'择善而固执之',要定慧等持,细分下来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真的按照这个序列一步步修学下来,就是'参赞天地化育'的入手之处。这个入手处人人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是人人都可以去实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