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心学,明末党羽之争的萌芽土壤,明朝灭亡的推力

 伟天英 2017-05-10

明亡于王阳明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恰恰是明末的士大夫尤其是心学的士大夫们总结的!

当然,谈王阳明就需要要从朱熹谈起。

用最直接的现代这些的观点来区分,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也就是说,理学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朱熹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一个“理”,什么是“理”呢?简而言之,就是“道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理。在朱熹看来,理是整个宇宙的前提和根本,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且如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王阳明的心学,明末党羽之争的萌芽土壤,明朝灭亡的推力

朱熹

天理只有一个,然而反映在具体事物上,理却有无穷。太阳有太阳的理,大地有大地的理,牛有牛的理,马有马的理,桌椅板凳有桌椅板凳的理。但这些无穷的理,却又可以归束为一个理,也就是那个宇宙本源的理。——这叫做“理一殊分”,用朱熹自己的比喻,宇宙本源的那个理,好比是天上的月亮,这个月亮只有一个。但它映照到水中,却有无穷,长江有长江的月,黄河有黄河的月,每个湖泊也有自己的月。

这和我们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总结的自然规律的概念多么像,认为世界有个总的自然规律,但是具体到事务上又各有各的规律。

王阳明的心学,明末党羽之争的萌芽土壤,明朝灭亡的推力

理学和心学几大代表

怎么认知理呢,朱熹认为要先认知事物,譬如你要弄清楚竹子的理,就要从播种到落地仔细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在心里推演,总结出理,然后再把总结的理放到竹子上校正谬误,如此反复。

王阳明本身是理学生,他就看竹子,可是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不出来,开始不信理学了。后来龙场悟道,理在我心里,我认为有理就有理,认为无理就无理,但是这样也太狂妄,王阳明又搞出个良知来,认为人要靠良知约束,良知这个东西和道德一样,太依赖人的本性了,本性好的人良知是好的,可是本性不好的人呢?

王阳明的心学,明末党羽之争的萌芽土壤,明朝灭亡的推力

王阳明

所以王阳明凸出个人,这也是后来认为王阳明是思想解放的原因,但是思想解放大劲儿了就狂妄无知,王守仁后,心学繁盛,代表人物很多。但在这里面,大部分都强调心性而忽视事功,强调世界观而忽视价值观,强调的学术和内心自由的确又影响了明朝后期的儒学走向,使得学术上纷争日起,也提供了党争的土壤和理由。这也是明末士大夫认为明亡于王阳明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