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头痛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

 GXF360 2017-06-05
偏头痛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

偏头痛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

□文/吴明华 主任中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图/赵国明)

偏头痛是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它是一种原发性颅内血管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复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间隙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中医将本病归属于“头风”“脑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

偏头痛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代谢、饮食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资料显示,大约50%~8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偏头痛的发作常有诱因,天气变化、压力、抑郁、焦虑、痛苦、饥饿、睡眠障碍、过劳、光刺激、噪音、浓重气味和饮食等,都可引起偏头痛发作。本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40~50岁达到高峰。成人男女发病率为1∶4,在青春期之前的儿童中,患病率没有明显性别差异。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完全明了,较为公认的学说有血管源性学说、皮质扩散性抑制、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其中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是目前的主流学说,该学说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痛觉调节系统功能缺陷,加之过多的内、外刺激所引起。

偏头痛的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家族史和典型的临床特征,并通过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MRA等排除其他疾病。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国际头痛协会的诊断标准ICHD-ⅡR1,将偏头痛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①发作至少5次,每次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②头痛具有单侧性、搏动性中或重度疼痛,常规体力劳动(如步行或上楼)会加重头痛,或头痛导致患者回避常规体力活动特征中的至少2项。③发作期间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2项中至少1项。

2.先兆偏头痛:最大的特点是头痛前有先兆症状,视觉先兆最常见,多为暗点、闪光和黑矇,部分有短暂的单眼盲或双眼的一侧视野偏盲。其他或可有嗜睡、烦躁和偏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发作至少2次。

3.慢性偏头痛:具有无先兆偏头痛的头痛特征及伴随症状,每月发作超过15天,持续3个月或以上。

中医对偏头痛的辨证施治

我们对偏头痛的基本辨证分型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和痰瘀阻络型。肝阳上亢型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多伴有心烦急躁、目红眼赤等肝火偏旺症状。

肝阳上亢型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头昏胀痛,一侧或两侧为甚,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基本方是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如果患者伴有心烦急躁、目红眼赤等肝火偏旺症状,加龙胆草、白蒺藜等,加强平肝降火之力。

气血亏虚型临床表现为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常用补中益气汤健脾补气、调补气血。

痰瘀阻络型临床表现为头痛昏矇,或痛有定处,痛如锥刺,胸脘满闷,纳呆,舌苔白腻或紫暗,脉弦滑或细涩。如果痰湿较重,久而化热,如伴头晕目眩、口干口苦,舌苔黄厚腻,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如果伴有痛有定处、舌紫暗等症状,可选用通窍活血汤。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辨证施治外,内服经方验方、中成药、针灸推拿,还可配合西药治疗,临床上都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中成药治疗有不少中成药对偏头痛有较好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用。如天舒胶囊、川芎清脑颗粒、养血清脑颗粒等。

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偏头痛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太阳、风池、太冲、头维、丝竹空、太阳透率谷、丝竹空透率谷、“颞三针”、刺络放血法等,均取得较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与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西药配合使用,疗效更佳。对一些焦虑性偏头痛患者,可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配合治疗;伴有抑郁情绪者,可与舍曲林配合治疗。

饮食调护对于肝阳上亢、痰瘀阻络证者,禁食肥甘厚腻、辛辣发物,以免生热动风,加重病情;气血亏虚者应加强饮食调理,可食用牛乳等血肉有情之品。可以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一些对症的食疗方,还可选择合适的头部保健按摩法,以疏通经脉,防止偏头痛发生。

偏头痛治疗的经方验方

经方一般指古代经典医著中的方剂。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当归芍药散即出自《金匮要略》,具有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可以治疗脾虚运化失司的气血亏虚型偏头痛。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川芎茶调散,主治风邪头痛,也是常用的经典方剂。

著名医家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年间《医林改错》中著名方剂补阳还五汤,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通窍活血汤也出于《医林改错》,可用于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

偏头痛的食疗妙方

出现偏头痛的时候,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尚可采取一定的食疗方法,可尝试以下几种食疗方法。

葱白川芎茶葱白两段,川芎、绿茶各10克。将葱白、川芎和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每日1剂。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有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

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后入锅,加适量清水熬粥,米熟后加入菊花,再煮5分钟即成。每天1剂,早餐时食用。具有清肝火、散风热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烦易怒、面色赤红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

桑菊豆豉粥桑叶10克,菊花、豆豉各15克,粳米100克。将桑叶、菊花和豆豉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将药汁与洗净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熬粥,米煮即成。每日1剂。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头昏脑涨、口渴便秘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

疏肝止痛粥香附9克,玫瑰花3克,白芷6克,粳米(或糯米) 100克,白糖适量。将香附、白芷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将药汁和洗净的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熬粥,米熟后加入玫瑰花和适量白糖,再用文火煮10分钟即成。每日1剂。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偏头痛发作较频繁的患者。

避免偏头痛发作的诱因

预防偏头痛的发作,首先要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光线的直接刺激,如避免直视汽车玻璃的反光,避免从较暗的室内向光线明亮的室外眺望,避免情绪紧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

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复发方法是在偏头痛的间歇期避免诱发因素。具体包括远离酪胺酸类食物(酪胺酸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头痛发作,如奶酪、巧克力、柑橘类食物及乳酸饮料等),减少酒精摄入。

吴明华主任中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头痛、眩晕、失眠、中风、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全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