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人的饮食是怎样的?

 小红SR 2017-07-04
主食类
饼类食品

在唐人的主食结构中,饼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唐朝麦类作物种植广泛,为饼类主食的推及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当时人们以饼配菜,构成了日常主副食的基本模式。

在北朝以前,饼是除面糊以外的各种成型面食的总称,其范围远比现代饼类食品的范围要广,比如馒头称蒸饼,面条称汤饼,唐朝人虽保持了这种传统称谓,但对饼类的区分较前代更为详细,史料记载唐朝饼名有蒸饼、煎饼、胡饼、曼头饼、薄夜饼、喘饼、禾尞(前两个作为一字,这个字实在打不出来)丸饼、浑沌饼、夹饼、水溲饼、截饼、烧饼、汤饼、煮饼、索饼、鸣牙饼、糖脆饼、二仪饼、石敖饼等等,多达几十种,这在前代是不多见的。在饼类主食中,唐人食用最多的是蒸饼、煎饼、胡饼、汤饼。

蒸饼

唐代的蒸饼在广义上包括各种上笼蒸熟的面食,其中包括现代的馒头,属于发酵面食。当时的蒸饼可以单纯用麦面制作,也可以包含各种调料。唐人日常就餐,常以蒸饼作主食。就连皇家食品,其中也有蒸饼。蒸饼还广泛流行于唐朝的饮食市场,成为面食推销者和购买者都百般垂青的食物。

煎饼

据史料记载,唐人多食煎饼,并且每家每户都能制作。唐人把煎饼当作了节令美食。而煎饼也是儿童们喜爱的美食。唐朝市店中售卖主食,其中也有煎饼。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唐时煎饼做法的文献,所以有关加工方法,我们尚且不得而知。

胡饼

唐代流行胡饼,并成为一种饮食风尚(╮( ̄▽ ̄')╭唐朝流行的饼也太多了吧)自汉以来,胡饼传播与中原各地,进入百姓家庭。

在唐代,胡饼一般是在炉中或其他类似炊器中烤熟的饼。白居易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白居易作此诗正在忠州,忠州胡饼按京师式样制作,饼从炉内烤熟,含油,饼上有芝麻。这是唐代胡饼的典型模式。当然,胡饼亦能用蒸法制作。作为主食来讲,胡饼在唐朝极受欢迎。市间食店,大多把胡饼当作必备的主食品种。遍及全国各地,胡饼随处可见。


汤饼

唐朝汤饼,是指水煮面条或面片一类的食物,与北朝的炊食模式大致相当。当时亦称为索饼、水溲饼、馎饦。按北朝的时期的馎饦,一般做成薄片形状。唐代博托与北朝形状大体相似。在唐人的饼类主食中,汤饼一直采用水煮模式。有唐一代,汤饼花样繁出,活跃在唐人饮食领域之中。唐人还有伏日、生日专门吃汤饼的习俗。

唐人重食疗,因而医家又把汤饼视作食疗保健的有效手段。唐人吃冷面,当时称之为‘冷淘'。《鉴诫录》卷四记载前蜀时冯涓与王锴行酒令,王锴令曰:“乐乐乐,冷陶似馎饦”,这说明冷陶与馎饦大体一样。而唐代的冷陶也有若多的花色品种。如《全唐诗》卷二二一杜甫《槐叶冷陶》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等,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这里吟咏的是用槐叶为配菜的冷面。唐以后,冷淘广为流行,后来人们才称其为冷面、凉面

包馅面食
馒头

馒头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发酵面食,它的形成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于是诸葛亮便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那时,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特别重而且那里的泸水还有毒。诸葛亮的手下便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按照当地人的做法,就是要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然后用他们的头去祭祀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了,可是他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他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代替“蛮”头当作祭品去祭祀河神。后来,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我们北方。由于“蛮头”太吓人了,所以聪明的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称为“馒头”。唐朝的馒头,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蒸饼的范围。然而,唐代馒头大多包馅,而且一般包肉馅,与单纯的面食蒸饼不一样。因此在古代,属于包馅面食。

馄钝
唐朝的包馅面食,以馄饨最为常见。有关馄钝的制作,唐人多有记叙。《食医心鉴》记载了一种野鸡肉馄钝,作法是;以野鸡一只,治,如常作馅,溲面皮做馄钝,熟煮。当时,制作精良的馄饨,还可以成为一代名食。

饺子

饺子的名称不见于唐朝史籍。据估计,唐代的饺子与馄钝同时流行,即使在边远地区亦是如此。可能最初的饺子还没有独立的名称,只作为馄钝的一个附属品种。宋朝以后,人们才用'角儿'一词来专指饺子。


不要以为我打欠字了啊,这种面食的名字就叫馅,或者可以叫它全名,馂馅。是一包馅面食,类似与今天的包子,宋初已广为食用,唐朝时则初见踪迹。宋朝的馒头、馅、包子同为带馅面食。馒头一般包肉馅,馅包素菜,包子则馅料随意。所以唐五代的馅可能也是素馅。《清异录》记载,四月八日专食“指天馂馅”此日乃佛门节日,寺僧食之,必然为素馅面食。

唐朝的时候,吐鲁番人已经吃上香喷喷的馄饨了,这从考古发现得到了证实。195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了几个馄饨,质地为小麦面,长约3厘米,宽1.9厘米,虽然已经不很“新鲜”了,但它们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馄饨实物了,一千多年来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其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米类食品
米类食品是指粒食食品。唐朝时,虽然麦类食品逐渐进入主食领域,但创痛的粒食仍然保持了较广的食用范围。唐人粒食谷物,多烹制成饭和粥,有时也做成粽。


唐人将谷物烹熟,称之为饭。在稻米产区,人们使用稻米饭。在栗米产区,人们食用栗米饭。米饭是唐朝人不可缺少的主食。

稻米饭
稻米饭的使用范围最广,唐人食用时,一般辅以菜肴。如果烹以鱼类菜肴,那便是米饭的最佳配伍了,唐人为此垂意犹深。所以以菜配米饭,是唐人粒食时的主要方式。

栗米饭
除稻米外,其他谷物也可做饭,唐朝的小食店,通常为就餐者供应各种栗饭。
饭就介绍这两种主要的吧,其余还有很多,有时间再补充。


米类主食除了饭以外,还有粥为之辅助。这也是唐人粒食的常用烹调方法。一般来说,粥为辅助性的主食,花样繁多。


胡麻粥(芝麻粥)。当时很喜欢在饭里加芝麻,诸如王维的“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粥里也少不了啦,于是就有了胡麻粥(芝麻粥)。


寒食麦粥。寒食节的时候,据《唐六典》,公务员们的食谱里有寒食麦粥。至于民间,寒食节的时候多吃冷粥。


杏仁饧粥
  冷粥味道不大好,所以吃杏仁饧粥就很普遍。做法是“寒食三曰,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按玉烛宝典,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别以饧沃之”(《邺中记》),简单说就是大麦粥加上磨碎的杏仁,加上饧(麦芽糖)。
而且唐人食疗,以粥食为最佳方式。唐人的食疗粥品多达几十种,都是以米为粥,配入物料,以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所以粥在唐人的米类主食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粽在唐朝原是一种节令食品,又称角黍。唐朝时,人们制作粽,主要还是自己食用,不再像之前一样投江祭贤。因此端午节食粽者甚多。在唐代,粽子的形状已经很多,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锥粽等。后来,粽子逐渐由节令食品向饮食市场扩散,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现在是不是觉得唐朝人的饮食很丰富呢,但别忘了,这只是主食部分而已,有时间再更新唐朝各种饮品以及肉鱼果蔬和调味料。
————————————我是分割线——————————————————————————
副食部分
蔬菜
在唐代的饮食生活中,蔬菜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一日两餐,都离不开蔬菜。所以谷物和蔬菜是唐代饮食中的两大主体,也是当时人们最基本的食物来源。唐代蔬菜的供应主要来自园圃种植,人们利用各种条件,大量栽种蔬菜。凡有农田垦作之处,都会见到繁茂生长的菜园。唐代蔬菜的品种很多,普及食用的就达几十种。


葵,按收获季节分的话有春葵、秋葵和冬葵(不清楚有无夏葵)。唐朝时,人们曾大面积种植,称之为园葵。而且由于当时葵菜的数量多,价格低,产地广,所以人们日常饮食中,葵占了较大比例。虽然葵菜上市期极长,但唐朝人最喜欢秋季的葵菜,俗称秋葵,亦称露葵。在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中,葵菜常与谷物相配合。白居易《烹葵》诗云:“绿英滑且肥。”葵叶形状圆如猪耳,叶梗正绿,吃在嘴里口感黏滑,烹葵配白米饭,是唐朝人最熟悉的家常味道。


韭菜
韭菜是先秦以来我国的传统蔬菜,到唐朝时,韭菜的栽培进一步扩大,凡有园圃之处,都少不了韭菜的地盘。韭菜可以长年连作,故而唐人四季均以韭菜为蔬食。在当时,韭菜还常被当作调味用料,其功用与葱蒜类似

芹菜
我国古代芹菜多指水芹,为我国原生。旱芹有外域传入,俗称胡芹。唐朝时,这两种芹菜均供食用,但人们主要还是食用水芹。唐朝人非常喜欢吃芹菜,唐朝名相魏征特爱芹菜。唐代笔记《龙城录》里有一则关于魏征与醋芹的轶事:魏征在朝堂上喜欢提意见,且常让皇帝下不了台。有一天,李世民笑着对大臣们说:“那个山羊鼻子整天板着脸,不知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他动心。”李世民身边的侍臣回答:“魏征喜欢吃醋芹。”第二天,李世民赐宴,食物中有三杯醋芹。魏征见了,食指大动,宴会还没结束,三大杯醋芹就吃完了。李世民说:“你看你看,你说自己没什么喜好,我现在终于见识到了。”被揭短的魏征回答李世民说:“皇帝喜欢无为(而不是奢靡无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这一口(醋芹)罢了。”李世民因此感叹好久。


葱蒜
葱蒜作为辛香型蔬菜,在唐代已广为栽培。大蒜最初在汉朝时引进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作为调料品使用。但论对大蒜的喜爱的话,是没有那个朝代比得上唐朝的。在唐朝大蒜是被当作荤菜的,出家人是禁食的。但据《广五行记》记载,唐咸亨年间,有个和尚因为没有大蒜,连吃鱼肉都没胃口,这足以见唐朝人对大蒜的喜爱。唐朝人不仅吃菜离不开蒜,吃鱼要拌蒜,吃肉也要有蒜。他们把蒜加工成蒜齑或蒜酱,吃肉的时候蘸着吃,全唐诗里就有“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的说法。

薤菜,先秦时已被我国驯育成蔬菜。《黄帝内经 素问》把薤列为五菜之一,排在葱、韭之前。到唐代时,薤仍为我国居民的主要蔬菜,栽培极多。
萝卜蔓菁
在唐代蔬菜中,萝卜、蔓菁这样的块根作物,产地极广,食用方法也很多。


蔓菁


萝卜

芋头
在唐代,常见的芋头品种有6种,其中,除野芋不可食用外,其他5种均可食用,只是青芋须在初煮时加灰汁以去毒,并换水熟煮。当时芋头的吃法仍以煮食为主,也有将其与肉一起调汤作羹的。《本草纲目》引唐代医学家苏恭《唐本草》就说:“芋有六种:青芋、紫芋、真芋、白芋、连禅芋、野芋也。其类虽多,苗并相似。茎高尺余,叶大如扇,似荷叶而长,根类薯蓣而圆。其青芋多子,细长而毒多,初煮须灰汁,更易水煮熟,乃堪食尔。白芋、真芋、连禅、紫芋,并毒少,正可煮啖之,兼肉作羹甚佳。蹲鸱之饶,盖谓此也。野芋大毒,不可啖之。关陕诸芋遍有,山南、江左惟有青、白、紫三芋而已。”唐朝人对芋头有多种烹食方式,人们将芋头放置在火上烤熟,称作煨芋。除了煨芋之外,唐朝人还多将芋头做成蒸芋或做成羹。
煨芋图


莲藕

唐朝人对莲藕深有偏爱,南北各地都充分利用水塘资源,广泛种植莲藕,形成了可观的产业。其中,苏州出产的莲藕品质最优,被朝廷指定为贡品。


野菜
唐人最常采食的野菜有苍耳马齿苋等品种。
莼菜,又名水葵,属水生睡莲科植物,其叶片浮于水面,我国长江以南多野生,春夏采其嫩叶可作蔬菜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并且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属蕨类植物,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南北荒山中均有生长。幼叶可食,称蕨菜。春荒时期,新生的蕨菜作为天然食物,往往可以帮助人们度过艰难岁月。
薇菜,俗叫微菜,是豆科植物中的大巢菜,多生于山地,味甘,微辛,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同类野菜。《诗经》中“采薇”就是指采野豌豆。
荠菜,属十字花科植物,多生于田野及庭园,春季鲜嫩时可食。味道鲜美清香,营养非常丰富。
肉类
肉类是我国古代副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唐朝时,中原及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因而谷物和蔬菜的供应都很充足。而唐代内陆的牲畜多用于农作和运输,是重要的劳动工具。一般情况下不准宰杀,所以,畜肉的供应受到限制。唐武宗有一诏令,其中有云“牛,稼穑之资,中国禁人屠宰,羊,中国所鲜,出于北方杂虏,国家未尝科调”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唐代政府对耕牛严加保护,而内陆人又很少养羊,唐朝廷为了与边疆各族保持良好关系,从来不向游牧民族征调肉食羊,因此唐朝牛羊肉的上市量都不是很充足。所以,在唐人心目中,只有豪门贵族才能日日食肉,一般的家庭很少吃肉。你是不是想说,唐朝人难道只能吃菜吗?当然不是,唐朝人除了食用家畜家禽之外,还会吃各种野味,什么马驴鹿熊、各种飞禽走兽,尽是唐人的盘中之餐。
牛肉
在唐代的肉类食品中,牛肉被当作最佳品种,可有人会问,唐朝政府不是禁止在牛吗?是,唐朝政府确实禁止宰牛,但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能力,不允许我杀牛,但是牛意外死了,我就可以吃了吧?再说了,那些王公贵族想吃牛肉,那谁敢拦着呀。所以唐人发明了许多烹饪牛肉的方法。比如《北户录》里的记载“南人取嫩牛头火上燂过,复以汤(烫)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葱姜煮之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调以苏膏椒橘之类,都内于瓶瓮中以泥泥过,煻火重烧,其名曰褒”。做法很复杂,能牛头先烤了,再加上各种酒、豆豉、葱姜煮了,再拌上香料封在大瓮里用泥封口,埋起来点上火慢慢烤。我想味道肯定很不错。
羊肉
由于唐代禁止屠牛,所以牛肉的供应量远不如羊肉多,在唐人的肉食中,食用量比例最高的还是羊肉,唐人把羊肉当作肉食中的上佳美味(因为他们多数吃不到牛肉)所谓'肥羊美酝',是很多人的追求。唐人做羊肉,一般采用炙的方法,说白了,就是烤羊肉。

除了烤羊肉外,再说两道羊肉佳肴

浑羊殁忽
  浑羊殁忽可是唐朝名菜,不过太过奢侈,大富人才吃得上。《太平广记》里写的做法“取鹅,燖去毛,及去五脏, 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就是把鹅收拾好,肚子里塞上肉和糯米饭和作料,放在整羊肚子里烤,烤熟之后只吃进了羊肉滋味的鹅,不吃羊。|?Д?)))卧槽,这也太浪费了吧,放着上好的羊肉居然不吃,不愧是有钱人才吃得起啊!!!

绯羊
  《清异录》里说绯羊,是“以红曲煮肉,紧卷石镇,深入酒骨淹透,切如纸薄,乃进”。就是用酒糟炖肉,然后卷成卷,用石头压,一直压到酒味儿入到骨头里,肉成完整的一块,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切成像纸一样薄的薄片。听这个做法,类似做糟火腿。

猪肉
猪肉,唐人又称之为彘肉、豚肉,是经常食用的食品,但值得注意的是,隋朝以前,中国人重羊轻猪,因为他们认为猪是肮脏的动物,所以有钱人都不屑去吃,所以相比牛羊肉,猪肉是更加平民化的食物。唐代烹饪猪肉多用蒸法,如《五代诗话》记载,公益奇之,馈以蒸豚头,食之甚美。由此可知这是蒸猪头。《诗三百三首》云: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去骨鲜鱼脍,兼皮熟肉脸。也提到了蒸猪肉。唐人烹食猪肉,总以“蒸”为主,这在当时是一种饮食习惯。

除了蒸之外,《北户录》里还写过一种做猪肉的方法:“先以宿猪肥者,腊月杀之,以火烧之令黄,暖水梳洗,削刮令浄,刳去五脏,猪肪煼取脂脔,方五寸,令皮肉相兼。著水,令淹没於釜中,炒之肉熟水尽,更以向所煼肪膏煮肉,脂一升酒二升盐三升,令脂没肉,暖火煮半日许,漉岀瓮中余膏,写肉瓮中,令相淹。食时,水煮令熟,切,调和,如常肉法。尤宜新其二岁猪。肉未坚、烂壊,不堪作”。大概其意思是把带皮猪肉切成五寸见方,炖熟,再放一升猪油、二升酒、三升盐小火煮半天,然后把它放瓮里,吃的时候还要再用水煮……
驴肉
驴肉属于优质肉类,唐人也为之食用。《南部新书》记载:以灰水饮驴,荡其肠胃,然后围之以火,翻以酒调五味。
狗肉唐人偶尔也吃狗肉,但供应量并不多。在隋唐一般人的观念中,狗已不是可以用来食用的动物了,人们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屠狗食肉,如唐代庐江人杨褒旅游至一亲戚家“其家贫无备,舍惟养一犬,欲烹而饲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