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让阅读充满活力

 GXF360 2017-07-0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交流和情感交融的动态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则是通过生本、师生、生生的交流使学生的阅读产生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合作、从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从而使阅读实现个体价值,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一、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对话”成为可能

“对话”就意味着平等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使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这种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学习个体,而是一个能动的学习主体。他们的学习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认知过程,属于智力活动,以求达成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二是情感交流过程,属于非智力活动,以求达成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有感情、有思维的统一体。只有当学生尊重教师劳动的同时,教师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情感交流,才能够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为此,教师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实现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走向平等和谐的转变。

如在《长歌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对五句诗文做出任何的解释或说教,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采取让学生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交流描绘春天的精美诗篇成语、想象、表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走进书本、联系社会生活、触及内心感受的情境及情感体验中获得与书本、生活、心灵及教师对话的机会,并从形象的比喻中懂得“珍惜青春”的教诲。如此的教学,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心灵得到解放,个性得以张扬,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则扮演着一个引领者、促进者的角色,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是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同盟、朋友甚至知己,从而做到以教材为媒体,实现生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辟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使“对话” 得以形成

“对话”意味着合作与探究。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书本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多以为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或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而这两种交流方式信息量的流通是师生间纵向、低层次的交流,没能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以及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方式。

纯粹的语文课堂培植于“品味语言,触摸文字”这一语言发展的根基。精读课文必须是咀嚼、玩味语言文字的过程,游离于文字之外定然索然无味。咀嚼文字是以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基本途径。自主探究,提倡“批注式”读书方法,其一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然、朴素、率真的阅读姿态;二是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充分体现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三是密切了读与写的联系。合作学习并不是使学生相互依赖,而是相互帮助,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激发充分展现个性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互助互动,体现合作;独辟蹊径,体现创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等能力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有显著的提高,一切疑难均在自主探究和民主合作的气氛中得到圆满解决。

在教学《恐龙》一课时,在对认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时,并不一定采取简单的讲解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先画出描述它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然后以“我是_____龙”向大家介绍。在学生上台介绍的时候,由其他同学做评委进行评价,以求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体会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形式,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逐步走向以讨论、探究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的有机贯穿,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的建构更加充实,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学生的知识是习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之前,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谈礼貌》和《半截蜡烛》两课都分别由三个结构相似的片段组成,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抓住其中一个进行精讲精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将后两个片断,以问题引领或填写表格的形式,放手让学生模仿前面的学法自主学习,并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反馈,逐步习得学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个性化阅读”使“对话”的价值得以体现

“对话”意味着倡导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个性化阅读”的根本就在于按阅读教学的自身规律,追求儿童在阅读中思想的解放、精神的自由成长、个性的张扬,并将其寓于语言的发展当中,“对话”的价值在“个性化阅读”中得以充分体现。

1.自信心是个性化阅读的心理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有效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小学生阅读如果没有了自信心,就只会从众,就缺失了“个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语文阅读时就敢于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最终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

2.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所在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只有学生自主的、自由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主导性是个性化阅读的有力保证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我们所说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一味地放手,把所有的问题都丢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这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和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个性化阅读”让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从而使知识经个性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了有意义的痕迹。而建立在“个性化阅读”基础上的阅读中的“对话”,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价值所在。

对话让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对话型阅读教学”并不纯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而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提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陶冶,发展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加优化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程度上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开辟一片学习语文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