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格亲民,口味引人!三款豆腐干争奇斗艳'煠臭干,回炉干,兰花干'

 东方城市猎人 2017-08-05



煠臭干


“煠”是个生僻字,它其中一个读音和“炸”相同,意思也相近,故乡江苏泰州的小吃“油煠臭干”,就是“猛火细炸”的意思。


“臭干”是臭豆腐干的简称,我吃过多种臭豆腐,油煠臭干虽名头不响,但价格亲民,口味引人。以往我对它的痴迷程度,不亚于章太炎大师对臭豆腐的热爱,只要哪天不吃它,肚里的馋虫就要“造反”。现在习惯了清淡少油的饮食,但隔三岔五还是会买来解馋,或搭粥下饭,或当做茶食。


煠臭干是一门手艺活儿,下锅时,摊主拿起五块四方整齐的豆腐干,快速叠整齐放在手中,以小刀划“十字型”,一块块麻将般大小的豆腐干跳入油锅,在翻滚的油花中“欢声吟唱”。这时摊主也不闲着,手持长竹筷,把一些“拥抱”在一起的豆腐干分开;把一面泛黄的豆腐干翻个身,让两面都变黄;还不时朝下方的炉膛中扔几块木柴头,炉火也就更卖力地舔着黑黝黝的锅底,油锅里的鼎沸声瞬间提高了几个分贝。有的摊主还会问食客,豆腐干需煠得老一点还是嫩一点。老和嫩由煠的时间来决定,口味各有妙处。


我认为好吃的油煠臭干口感介于老嫩之间,外面香脆酥黄,内里白嫩绵软,脆嫩融合在浓得化不开的臭香味之中。油煠后的臭干类似于冰糖葫芦,用细长的竹篾棒一块块地穿起来,蘸水辣椒酱食用。卖油煠臭干的人家里都有一个大肚广口的甏缸,里面装着腌制芥菜、雪里蕻、苋菜梗的老臭卤,将豆腐干放里面泡上一段时间,臭卤的气息就浸到豆干上了。老臭卤决定了臭干“臭”得好与不好,不过,一缸经年老臭卤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故乡,卖油煠臭干的摊子不少,绝大多数还兼卖回炉干和兰花干。这是另外两种豆腐干,均以荤汤煮制。摊主往往置放一个炭炉,在上面搁一只大容量的钢筋锅,豆腐干就放里面不紧不慢地煮着,按块出售,现买现取。


回炉干,是指豆腐干回到了炉子里,在这之前它也是需要油煠的。很多摊主因忙不过来,会事先把煠好的豆腐干放锅内煮。煮豆腐干并不是用开水,而是用大骨头、鸡架子加上海带丝、豆芽,以及葱、姜、花椒、桂皮等料同煮,原先“单薄”的豆腐干经过煮制,变得鼓鼓的,咬开豆腐干黄嫩的外皮,能看到绵软的内里填充了汤汁,和灌汤包相似。

回炉干




煠和煮这两种烹饪技法能把回炉干的美味充分激发出来,兰花干也是沿用这两个技法制作的,由于它外皮上有一条条斜纹,类似于细长的兰花叶片,因此得名“兰花干”。


兰花干单块的价格比回炉干要贵上三倍,兰花干不仅长度、厚度要超越回炉干,工艺也更复杂一些,需先用小刀在特制的豆腐干上划出一条条刀纹,风吹后再进行油煠。切刀纹当然不只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让兰花干能吸纳更多汤汁的味道。切刀纹要掌握“度”,切深了豆腐干容易散断,浅了煮时又不入味。相对于回炉干,兰花干更经吃,一般人吃上两三块就可充饥。


兰花干



煮好的回炉干和兰花干捞到食客带来的钵子里,摊主会拿一把专用的剪刀“咔嚓咔嚓”剪成小块,再用筷子挑一些不算价钱的豆芽和海带丝,舀上些汤汁,最后还会问食客,要不要辣椒。这时有的食客则会打马虎眼地回答:“少弄点吧,多加些豆芽海带。”摊主也爽气,舀上半勺水辣椒酱后,又在锅子里挑了些豆芽海带,食客心满意足地付钱走人,摊主同时也不忘带上一句“好吃常来”。时间一长,吃豆腐干的老主顾自然就多了起来。


吃面要吃头汤面,而吃回炉干、兰花干则要吃晚点好,因为慢煮的时间越长,豆腐干吸的汤汁才足,也才更加鲜香有味。不过,很多时候买晚了,豆腐干就卖光了,所以要吃上好的回炉干和兰花干有时真得靠运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