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在坚守中已经迈出一大步
笔者想想自己这些年的求学路,一直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农村小学到农村完小(完全小学指设有初级和高级两部的小学)、农村初中、到农村高中,虽然有人说,你的求学路一直在教育边缘化的地带,但笔者想说,农村变迁的这些年,农村教育也在发生着剧变,一代代老教师的褪去,一批批新教师走进农村,农村教育,在坚守中缓慢前进。 小时候,教学点的学生还比较多,虽然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几个年级同坐在一个教室里,但那时候对知识的渴望,对“跃农门”的追求,依旧让一大批农村学子走出农村。如今多年过去了,回到老家,看着杂草丛生的学校,感慨万千,适龄入学儿童的进一步减少,对城市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历经“并校”风潮后的乡村教学点,孤零零立在山上,逐渐被时代遗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如今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教育向着多元化、高科技、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在课堂中日益深入,“班班通”全面联网,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网络课堂走进乡村。多媒体的发展,粉笔逐渐退出课堂,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教师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注入,农村教师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整体水平大有改观。各类教学培训日益深入,农村教育也日益跟上时代。 从教育硬件上来看,读不起书的痛点已成为过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营养餐计划、教育扶贫,国家的转移支付日益增多,优质学校的扶贫支教,教学设施和质量向更好发展。宽敞的教学楼、多媒体的教室、标准化的公寓、荤素搭配的营养餐、日益俱全的体育设施、科学合理的课程搭配。不得不说这些年乡村教育在整体提升。
乡村教师引进来容易,留下来却很难
乡村教育的整体提升,离不开青年教师的融入贡献,对青年教师的关爱也亟待加强。 教师应该回归教学的本位,要让青年教师安心教学,需要建设一个更加优良的环境。学科教学奇缺,专业老师配备不足,繁重的教学任务就扛在了青年教师身上。很多青年教师还要从事大量的行政类事务,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基层教师的负担。用笔者同学的话说“农村老师都是万能的,哪里缺人就顶哪里”。此外,青年教师进农村,尤其是一些城市出生的青年教师,很难融入当地的乡土生活。如果居住在县城,周末在城乡间往返,那么基本上也就被剥离出当地的生活空间,这样其实有个大问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会很困难。特别是对于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沟通更是困难,教学投诉频发,有时候甚至还会有风险。 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走进农村,尤其是女教师,因为圈子相对较小,个人问题也不容忽视,适当的婚龄婚配也并不容易。 现在通过多种渠道把教师引来农村并不难,关键是如何留得住。有数据显示,虽然青年教师的引进在逐渐改变农村教师老龄化的现象,但是青年教师的留下数量或许还超不过老年教师的退休数量,如何让青年教师真正扎根农村仍是教育部门头疼的问题。 虽然国家在慢慢重视农村教师待遇,但城乡间的巨大差异以及为了后辈的教育,农村教师进城依然是个不可改变的趋势,城里更加专业的教学、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职业空间、更加诱人的薪酬待遇,驱使着更多的农村教师考进城市,农村青年教师的流失非常严重。“借调”也成为农村教师进城的一种渠道,离职现象越来越普遍。青年教学资源地流失,又会进一步影响乡村教学的发展,而那些依旧坚守在农村的青年教师,就更显得可贵,更需要关怀和呵护,更需要进一步提升福利待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