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画独有特色——题画:有一手好画,还要有一手好字

 自华居 2017-09-16

题画是附属于绘画艺术的画面题字,这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据今人葛路《中国美术理论发展史》一书所述,汉末的蔡邕,工书画,博学多能,他首次把书、画、文结合在一起,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王羲之青年时曾随叔父王廙学过书画。王廙是继蔡邕之后又一个将书、画、文结合的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王虞的书画造诣很深,曾画过《孔子十弟子图》,并写了画赞以鼓励王羲之:“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王廙这种自画自书的理论,对后世书画之间的结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代名画记》

到了宋元时期,文人画讲究题跋之风大盛,要求既有一手好画,又有一手好字,并且将书法纳入画面,成为有意识的布局。但也有消极的一面,使一些民间画家望而生畏,他们径写姓名的作品,由此而遭到士大夫文人的轻视。当然,今天的情况已根本不同于古代,题画这一形式作为传统绘画特点之一,得到了比较普遍而灵活的运用。

傅抱石《山水》

在题写的时候要审察全局,用心经营,应机致宜,使它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画蛇添足或者喧宾夺主。可以先仔细领会画面的意境及其艺术风格,再市视画面的空白容量,然后拟定内容、选择位置,确定字的大小、多寡、字体、风格以及行式的分布。内容要切合画面,但又不是死咬住画面作文字说明,而是给画面以补充和生发,能够深掘画意,开拓境界。

陶冷月《李白诗意图》

书体与风格最好与画的基调融洽一致。题字的位置要能与画面构图紧密呼应,使之对画面起到稳定重心、补充气势与配合节奏的作用。著名国画家潘天寿先生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一文中指出,题款和钤印能够更使画面丰富而有变化,为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美。根据这一原则,“或长行直下,使画面上增长气机,或拦住画幅的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加交叉疏密的变化等等。故往往能在不甚妥当的布局上,一经题款,使布局发生无限巧妙的意味,成一幅精采之作品。”这的确是从长期辛勤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

邮票《潘天寿作品选》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是题在画面的空白处,但一幅画的空白绝不止一处,有的空白恰好正是画面空灵透气的地方,一题字反而闷滞,还不如题在枝干之间或山脚石隙等处为好。试看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画面,往往多者一题再题,合百余字,少者仅题一、二字。并不因空白多就多题,空白少就少题。有的因为要疏,空处反而不加题;要密,却偏在紧凑处题字,但都是恰到好处,很难增减更移的。

郑玉昆《细雨潇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