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充血证治法

 经旨传习 2017-10-20

      2014/4/3(标签:气病门验方)

脑充血的严重后果是脑出血致残或致死,这是一个沉重的医疗话题。

《内经》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气逆),厥则暴死,气反(回复)则生,不反则死”。这就是脑充血,其特点是血随气并走于上。“厥则暴死”是气血冲破血管的最坏结果,“不反则死”是气血冲逆大脑的最后结果,而“气反则生”则是气反下行的最好结果。但不管是气上行之极复反下行,还是气在上行中被导引下行,都是一种生的转机。所以脑充血是可防可治的。《内经》还有“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不能行,发为眩仆”,“阳明之厥,面赤而热,妄言妄见”,“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等,皆属脑充血证。

脑充血证的严重临床症状是别样的头疼(血随气行过甚),多见于禀性褊急或劳碌命者。

禀性强干精明者,多因劳心过度而遂得脑充血头疼。这类病者脏腑之间恒觉有气上冲(肝火引冲气胃气上升)。头疼晕眩,头疼不寐(阴分不足),言语蹇涩,肢体不利(血碍运动神经),饮食不下,大便干燥(胃气不降),心中常热(肝心火炽),脉皆弦硬(肝火过升)并上盛下虚等。此宜治以镇肝(麦芽或茵陈舒肝以缓强镇)、降胃、安冲之剂,而以引血下行兼清热滋阴之药辅之。拟方为: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地黄一两,怀牛膝六钱,大甘枸杞六钱,生龙骨六钱(捣碎),生牡蛎六钱(捣碎),净萸肉五钱,茵陈二钱,甘草二钱。共煎药汤一小碗(用磨取铁锈浓水煎药更好)温服。头疼减轻后可持方适量增加滋阴清热化瘀积之品,如生怀山药,生杭芍,生鸡内金(黄色),玄参,北沙参等,待头不疼但觉心微热时可减半生赭石,最后只以生山药细末煮汤作茶日用,并视情况每次送服生赭石细末钱许。

禀性褊急者,也多因家务劳心劳力过度、抑郁懊憹而常起暗火,或因事有拂意怒动肝火而遂得脑充血头疼。此类病人头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剧时呻吟),心中常常发热,时或烦躁(肝胃火升),间有晕眩(充血有碍神经),大便干燥(胃气不降)非服通下药不行。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左右脉皆弦硬系阴分亏损,而左脉弦硬而长系肝胆之火上升,右脉弦硬而长系胃气逆行兼冲气上冲)。此宜清其脏腑之热,滋其脏腑之阴,更宜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疏方为:生赭石两半(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山药六钱,生怀地黄六钱,天冬六钱,玄参五钱,生杭芍五钱,生龙齿五钱(捣碎),生石决明五钱(捣碎),茵陈钱半,甘草钱半。共煎药汤一小碗(或用磨取铁锈浓水煎药)温服。若要最后解决脉象的弦硬之意,则可在必要时用大甘枸杞、净萸肉、柏子仁、生麦芽取代原方中的生龙齿、生石决明、茵陈、天冬等,其量限在三到六钱,以滋其真阴而除其病根。

有的脑充血头疼还兼肢痿、痰厥、偏枯等临床症状,但起点皆系肝气肝火妄动,所以处方药中主药基本相同。方中并用生赭石和怀牛膝二药,为的是引气下行(生赭石)和引血下行(怀牛膝)。牛膝是治脑充血证的无上妙品,尤以怀牛膝为最佳。赭石又善通大便燥结(大便不实者须去赭石加建莲子(去心)三钱),但方中赭石必一面点点有凸,一面点点有凹,生轧细用之方效。此外,脑充血证还宜在引血下行药中加破血药以化瘀,即初服方药一两剂后,对身体脉象壮实者可酌加大黄数钱(化血并引逆上之血下行),对身体脉象不甚壮实者可酌加桃仁或丹参或红花等。若畏凉者,宜以熟地黄易生地黄。用药得手后,必须服药至脉象平和,毫无弦硬之意后始可停药,否则必出不测而前功尽弃。

除了以上方药外,张锡纯还发明了具有普适性的“建瓴汤”,这对防治脑充血证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其方为:生怀山药一两,怀牛膝一两,生赭石八钱(轧细),生龙骨六钱(捣碎),生牡蛎六钱(捣碎),生怀地黄六钱,生杭芍四钱,柏子仁四钱。最好用浓铁锈水与药共煎,其它用药注意事项与上同。凡有以下朕兆之一二并伴脉象呈露者,皆可使用此方:1、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2、其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愦健忘,或常觉头疼耳聋目胀;3、胃中时觉有气上冲而阻塞食物不能下行,或有气起自下腹部(下焦)上行作呃逆;4、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5、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稳并时欲眩仆,或自觉头重脚轻,脚底如踏棉絮,等等。情况严重者,于服汤药之前俾先用铁锈一两煎水饮下,尤其是对昏厥片时苏醒者或未苏醒者,都要设法(插管)及时饮此备用锈水。

西医对脑充血证分三种:1、轻者为脑充血,其血未出于血管之外,其人不过头疼或兼晕眩,或口眼有歪斜,或肢体稍有不利;2、重者为脑溢血,其血于细血管中溢出少许,或因排挤过甚而隔血管壁渗出少许,这些血对知觉、运动神经有压迫作用,但治之得宜亦可使知觉运动恢复如常;3、最重者为脑出血,其血冲破血管而致人忽然昏倒并人事不知,幸运者若血管破裂不剧且血甫出即止,其人犹可徐徐苏醒,若不能自醒,亦可急用引血下行之药(如大黄或牛膝或铁锈与生怀牛膝煎水送服生赭石粉等)使之苏醒,然即便治之得宜也极少恢复原状。但对因失治而出现脑疝者实施开颅减压,则是一种悲哀!

古来所以称脑充血为类中风、内中风或脑中风,是因为人中风后风邪伏下来成了病根,当外感因热再次激发这个“病根”时,原来潜伏下来的风邪便开始生热,然后内外两热相并生“风”而遂致内风暴动(燥热致肝风内动),以致挟肺气、肾气、冲气、胃气亦复上逆,使血亦随之上注于脑,终成“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势。这也是肝气当治而未得治的结果(善怒)。可见“类中风”不是真中风,外受之风才是真中风。张锡纯曰:“中风之证多因五内大虚,或秉赋素虚,或劳力、劳神过度,风自经络袭入,直透膜原而达脏腑,令脏腑各失其职。或猝然昏倒,或言语蹇涩,或溲便不利,或溲便不觉,或兼肢体痿废偏枯,此乃至险之证。中之轻者,犹可迟延岁月,中之重者,治不如法,危在翘足间也。”这是指真中风。如果风邪随运气(主岁之五行大气)与脏气直接相合,那么先病脏气再干脏器就危险了。但若感四时风寒暑湿之邪就不同了,这些邪气是先从皮毛而入于经脉,然后从经脉再入腑入脏,因此这些邪气在深入之前或可赶出,或可伏下。故真中风证极少,类中风却极多。如若内中风误用祛风之药发表之,其脏腑之血必随发表之药上升,从而使脑中充血趋盛,甚或血管破裂而不可救药。故审证须慎之又慎,用药尤须避开防风、柴胡、桂、附、黄耆等祛风升气之品。然类中风证不必皆因虚,若其平素禀阳盛而过啖肥甘,以致积热酿毒、壅寒隧络(心脑血管病)而患类中风,则宜化痰清热,流利机关等,但自始至终要忌投补滞之品。

《内经》又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这是说胸中大气不足亦会造成昏厥(元气不足邪凑之,脉象虚而无力),是一种脑贫血“中风”,主气。而脑充血则是因燥生热“中风”(脉象弦长有力),故主火。一虚一实迥然不同。那么痰厥又作何解释呢?是或因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之故,但因湿生热而动肝风者甚少(燥热动肝风者多),所以痰厥乃痰盛气闭所致,主湿。这也说明因气温多湿病风者非风也,此因湿而痰厥与脑充血、脑贫血皆无涉。即使脑充血或脑贫血间有挟痰者,也是二证之兼证而非本病也。所以当风束外表而内生燥热时,就要考虑清外感之热对治脑充血证的重要性了。至于心亢或高血压所成的脑充血,亦不妨依脉象先降气血,然后再图他治。

脑充血证其朕兆发现较它证尤为明显,甚或在数月或数年之前就有显露,所以脑充血是可防的,即便猝不及防也决非偶然。故残废与死亡绝不属于脑充血。仅以此文呼应力主自救、救人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