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哮病-笔记

 道之中 2022-02-20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病机

  1.哮病的常见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2.哮病的基本病机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哮喘“夙根”论的实质,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诊断和类证鉴别 

  1.哮病的诊断要点

  (1)呈反复发作性。常为突然发作,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可于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2)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3)部分患者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因气候突变、环境因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辨证论治

  1.哮病的辨证要点

  哮病的辨证首先辨哮病发病特点,其二辨哮病之寒热偏盛,其三辨肺脾肾之虚。

  (1)辨发病特点:哮病发作如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则本病与肺虚表卫不固有关,此时当着重辨清风寒与风热。哮病发作如与饮食密切相关,则与脾虚痰蕴有关,当着重辨清痰湿与痰热之不同。如哮病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十分钟即能缓解者,病情较轻,若持续时间较久者,当警惕喘脱的可能。

  (2)辨寒热偏盛:寒哮者,因寒饮伏肺,遇感触发,则呼吸气促,喉中哮鸣,痰白清稀多泡沫。热哮病,因痰热蕴肺,遇感诱发,则气粗息涌,痰鸣如吼,痰黄稠厚,咯吐不利。

  (3)辨肺脾肾虚损:肺虚者,自汗畏风,少气乏力,极易感冒;脾虚者,食少便溏,痰多;肾虚者,短气,动则喘甚,腰酸膝软。

  2.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当宗朱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

  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3.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冷哮病

  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速记歌诀:哮冷射干热定喘,肺脾六君肾生金。

  (2)热哮病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4.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肺脾气虚证

  主症:有哮喘反复发作史。气短声低,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

  主症:有哮喘发作史。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法:补肺益肾。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