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艺术史:怎样看出孩子是隔壁老王的?

 黑猩猩表哥 2017-11-16


文丨董悠悠

节选自《被误诊的艺术史》(有改动)

感谢 磨铁图书 授权发布


大众媒体常常把当代描述为一个读图时代,说图像比文字更直观,更容易看明白。但结构主义却提出相反的观点,对于这些图像,我们看到的,和它想对我们说的完全是两码事,这些图像居心叵测,精心编制了一张大网,将天真的观众网罗进自己的控制之中。

这样说来,我们对于这些图像可能并未看懂,这些图像也绝非它们看起来的那么直观。因此就需要理论的解释,把这些面对图像懵懂的观众从昏昧的状态中启发出来。


于是理论家们不再去做那些大众看不懂的抽象的文字,而是重回历史现场,对于大众自以为明了的各类图像作出令人恍然大悟的解释。这就是所谓理论界的“图像的转向”。(杨道圣教授)


读图:一幅记录喜当爹的画作


当代和古代、东方和西方的生活状态已经天差地别,但仍有些事情也许从来未曾改变过。就如这幅名为《庆祝新生》的画,虽然描写的是500年前荷兰的场景,但仍使我们感到熟悉、亲切。



画面定格在一个普通人的屋中,屋中的众人正在谈笑着、讨论着。虽然我们无法聆听画中的声音,但我们能被眼前这幅热闹的画面所感染。在众多的人物中,我们的视线首先被中间那个裹着鲜红色布的婴儿所吸引,接着自然会观察到抱着婴儿的男子。灰白胡子的这位男子已不再年轻,帽子歪戴在他的头上,他似乎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这个高难度动作,僵硬地抱着婴儿的姿态显示出他初为人父的身份。

画中的其他人,通过眼神或者动作也有意无意地把我们的视线往父子这边引导,无论是在右侧跟新爸爸讨论的大娘,还是坐着准备食物的女仆,还是最右边准备着烤肠的红衣女子,抑或是画面左侧正围桌而坐的男女老少,甚至是那个背对着观众的女子,但我们依然能辨别她也正在注视这对父子。


当然,不要忘了画面的最左侧,已完成了工作,正坐在椅子上休息、喝酒的接生婆,和仍躺在床上正在接受邻居恭贺的产妇,她们的目光都是朝向中央的父亲和婴儿。

这一切俨然是一派和睦美满的家庭场景,所有人都为新生儿的诞生而庆祝,祝贺画中央的丈夫老来得子,画的标题“庆祝新生”也印证了这点。

虽是一幅真真切切的合家欢乐的景象,但总觉得空气中凝固着一丝蹊跷、一丝不对劲。

按照常理说来,庆祝新生的场景,一般不都是妈咪和婴儿是主角?

无论是世俗场景,还是宗教场景,初生婴儿总是会跟母亲在一起,所以一般母亲跟孩子会是主角,安排在画面中央或者显眼的位置。


但是,这幅画里所有人的焦点都在父亲与婴儿身上,产妇却被安排在了不太明显的角落,不注意的话,有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她的存在。我们再来看所有注视着爸爸和婴儿的人群,咋一看是笑容,细看却觉得这笑容中藏着意味深长。似乎众人在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隐喻: 在历史情境中解密



这是荷画家 Jan Steen 于1664年创作的风俗画。风俗画主要表现家庭生活,在17世纪的荷兰尤为盛行。在那样一个新教风行的社会中,这些画时常蕴含着说教意义,许多场面和善与恶有关,比如爱、死、懒、淫、贪、贞等等。

 Jan Steen 这位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认为人生是一场戏,他喜欢用幽默的方式呈现酒馆内、家庭里、小镇广场上发生的荷兰小资生活,当然他也擅长在这种平凡的场景中传达一些道德信息。

比如其1650年画作《音乐课》,昏暗的画面中女学生明媚靓丽,教师却笑容猥琐至极,右边隐约可见的床,桌上又有美酒助兴,课堂中竟弥漫着诡异而暧昧气氛。17世纪的私人音乐课总与引诱脱不了干系,画家正是想表达这个主题,而且,画家把自己画成了男主。



回到刚才那幅画,处于画面最前方地面上的显眼位置,放着一只长柄暖床炉(一般是铜锅状,盖子钻上孔,睡前放入烧热的碳来暖床),而当时盛行的有句调侃婚姻生活的俚语是“在婚床上唯一温暖的是暖床炉”。仔细看这里的暖床壶也已经冷却。


再搭配上,在暖炉旁的一地碎蛋,碎蛋的含义与今天我们所想得到的含义相去不远,那时碎蛋是性交的婉转说法。


再加上,画面右边那位眼神暧昧、笑容神秘的女子手中那根萎靡垂坠的香肠,这一切似乎都暗示了画中的丈夫与产妇的婚姻生活不如意。



似乎,还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男子,我们一直没有提及。由于他与门的色调相似,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实际他所在的位置才是画面的正中央。男子脸上挂着高深莫测的得意笑容,用一种“你懂的”的表情看着观众,仿佛他才是人生赢家。


那他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应该懂的事呢?

这幅画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一直没有确定,直到 1893 年,这幅画被清洗后,发现了在婴儿的头顶上方的剪刀手。剪刀手,象征着戴绿帽子。更确切地说,在婴儿头上冒出男子的手指,好像头顶上长出了角。



犄角,在动物的世界里,从羚羊到犀牛,到鹿,都是力量的象征,再者由于它造型的独特性,所以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为什么这个手势表示戴绿帽子呢?想象一下,如果一位男子的头上长了别人的角,其他所有人都能知道,唯独他自己看不见。


所以,“长角”这个手势不但象征戴绿帽子,更是指所有人都知道唯独自己不知道的绿帽子。



这样事情就明了多了,那个弥漫在空气中的秘密一下子也就就明了了:在这段不幸福的婚姻中,手抱婴儿却年迈阳痿的丈夫;一副人生赢家姿态,准备回隔壁的年轻男子;新生儿头上的戴绿帽子的手势。这些迹象均表明,婴儿不是这丈夫的,而是属于准备出门的“隔壁老王”。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全世界都知道真相的时候,只有那个被戴绿帽的男人还是被蒙在鼓里。

当然,一如既往,画家不会错过把这人生赢家形象画成自己的机会,来个花样签名。

观察:发现真正的世界


这个欢乐而忧伤的故事,似乎要告诉我们:婚姻中的双方应该忠诚。但是,放在今天看来,似乎能悟出更多的含义。

最近人们很爱讨论,只有努力才能抱到同龄人的女儿。而画家 Jan Steen 在百年前就告诫我们,即使抱到了同龄人的女儿,也不一定有福消受,正如一句俗话说得好 :晚婚晚ED,早绿早当爹。

欣赏艺术要回归到作品本身,从观察开始。很多人在面对一幅画的时候往往有这样的苦恼是:知道应该“看”,但是,实在不知道要看哪里。往往只是匆匆一瞥然后沉浸在看不懂的恐惧中。

斯特恩的这幅绘画,由题目得知这一群人是在庆祝喜得贵子,却可能忽略了画中众人眼神意味深长,更不会联想到相应的历史境况,去发现作者隐藏的深意。


实际上,艺术史的学习给了我们一个途径,剖开抽象的行话术语堆砌起来的专业壁垒,重新认识世界的真相,正确理解被误读的艺术。

看懂一幅画的细节,

才能发现艺术家的真意。

回到历史现场,

才会理解时代的声音。

这一次,

不要再误读艺术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