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98期)

 为什么73 2017-11-28


2017-11-28 大象中医 大象医友会

余某,男,33岁。

反复发作腹泻6年,有时粪带粘液脓血,日解3~6次,略有里急后重感,有时腹隐痛。精神较佳,食纳尚可,两目红赤,生眵流泪,目干而痛,头昏作胀,口干不欲饮,眠差。

脉细而弱,舌红少苔少津。大便检查曾数次发现阿米巴虫。

处方:██。

服10余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猪苓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董某某,女,41岁。

痛经10年,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即开始阴道、少腹牵拉样疼痛难忍,直到行经方渐缓解消失。

然行经不利,有血块,少腹疼痛较甚,伴有嗳气,矢气,大便溏,心烦,失眠,恶热喜凉,精神困倦。

近年来渐加重,曾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之剂亦未见效应。脉右沉细无力,左弦细,舌质稍暗,苔薄白。

证属厥阴为病,寒热错杂,肝脾失调,气血不和。

治宜调肝和脾,兼理气血,拟乌梅汤加味:

乌梅10克,花椒6克,干姜6克,马尾连9克,细辛3克,黄柏6克,制附片4克,当归9克,党参9克,吴茱萸5克,红糖为引,水煎服。

服2剂,阴道少腹牵拉疼痛减轻,服5剂而消失,续服7剂,月经来潮时疼痛已微,嗳气便溏有好转,继服乌梅丸调治而愈。(蒲辅周医案)

解说痛经,凡阴道少腹牵引疼痛者,其病与厥阴关系最为密切。因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

据蒲老经验:若肝郁血虚者,选用逍遥散;血虚寒闭者,选用当归四逆汤,用之可效;而对寒热错杂,气血失和者,选用乌梅丸则有较好疗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肺气;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寒淫于内,以辛润之,当归、桂、椒、细辛之辛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姜、附之辛热以胜寒;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金镜内台方议》:蛔为阴虫,故知阳微而阴胜,故用乌梅为君,其味酸,能胜蛔;以川椒、细辛为臣,辛以杀虫;以干姜、桂枝、附子为佐,以胜寒气而温其中;以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以人参、当归之甘而补缓其中,各为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