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后七颠百病消~浅析少林武八段锦(八)

 培根阅读 2017-12-12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口令

脚跟并拢,脚尖外摆45度,双手变握固手,顶在肾俞穴的位置;

吸气,提肛,悬顶上提,脚跟抬起,双手往上顶,呼气,脚跟下落,双手向下顶;反复七次;

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踮脚动作,就能消百病呢?

一、练好它,调理足部气血,让你充满活力。

本式中两脚足大趾抓地,能拉长足底肌肉和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良性刺激脚趾部位的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同时也刺激脚底的地筋。长期坚持锻炼,就能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活动并改善其功能。比如刺激大趾末端的井穴、隐白穴等,就可以激活脾阳之气,增强后天之本的运化功能。

二、练好它,疏导水液运行,利小便,消水肿。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反复颠足,使人体在放松情形下,五脏六腑在胸腹腔中都得到有规律地上下震动,使气血得以充分的宣导,改善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以及膀胱排泄尿液的功能。

三、练好它,刺激督脉,增强体质。

在颠足的过程中,有一个落地震动的动作,这个动作可以刺激督脉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保健康复的作用。

四、练好它,排出浊气废物。

落地震动可轻度刺激各关节内外结构,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复位,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上提,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是指所有污浊病气)自头向涌泉引之,并排出体外。

五、练好它,加强心血回流,改善手脚冰冷。

本式动作通过对脚静脉周围肌肉的持续锻炼,使积存废弃物的血液能够从身体最末端脚尖的毛细血管经小静脉、静脉,最后流回到心脏,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六、背后七颠百病消,是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训练方式,全方位的调理人体经脉。从动作的外形我们来进行分析,在脚部,一个是足大趾用力,主要对于人体的地筋进行牵拉;然后足跟部主要是提起和震脚,对于脚跟部的阴阳跷脉(属奇经八脉)和肾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接着向上走,背部竖直,双手抵住肾腧穴,调理人体的肾经和膀胱经,同时对于督脉也有调理作用;此式动作,保持拔伸定势,强烈刺激和调理人体的筋骨系统,同时配合吸气,屏气和吐气,对于调息效果显著;曾经有人讲,顿脚落地时,上下一体,放松身体,刺激人体的涌泉穴,肩井穴,长强穴和百会穴,从而带动人体中气的贯通,协调周身气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背后七颠百病消”一个动作,具有很多的功效,说能够对百病有益也是合适的,这是古人千年以来实践中得出来的结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人体的神经系统纤维,基本上都是从脊柱发出,然后控制人体的各个系统,脊髓是人体主要的神经中枢,因此很多疾病的产生都与脊柱的损伤有关,同样,脊柱功能良好,很多疾病都易于康复。

如何才能把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做到位效果好呢?

一、许多习练者存在的问题是在身体上提时,是通过抬脚跟把身体抬起来,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身体上提时,意念百会穴上悬,如同一根绳向上提拉。将头、颈、胸背、腰腹、胯、大腿、小腿、脚跟逐节提拉,脚跟被尽量拉高。重点是颈部上提,把脊椎一节一节拉伸到位。形成百会上领,肩向下沉的上下对拉拨长态势。

二、在身体上提的同时,要提会阴穴和收腹,也就是前后二阴同时上提。

三、身体上提时,脚跟尽量抬起,两脚脚大趾抓地,这样能更好地刺激阴阳跷脉和地筋。

四、双手成握固手顶在肾俞穴上,上提时往上顶,下落时往下顶。

五、脚跟下落时,沉肩,全身放松,脚跟缓缓下落,上下牙齿轻轻咬合,轻震地面。以便能更好地排出体内“浊气'。

适用人群:适用于心脏病、轻微脑震荡后遗症、痔疮、肾虚、遗精等人群。


重视养生,关注欢喜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