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

 书生意气好 2017-12-21

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 因此,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活动、语言气息等,可以判断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

望神包括:得神、失神、假神。

1.得神(有神):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表示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失神(无神):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3.假神:

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这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阳格拒,即将离绝的象征,通常称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

望面色

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部反映。所以,望面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称为“常色”。在疾病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称为“病色”。病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

1.青色:主寒证、痛证、淤血和惊风。

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甚至青紫;经脉瘀阻,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风内动则惊风搐搦。所以青色多见于胸腹瘀痛、外伤剧痛及小儿惊风先兆。

2.赤色:主热证。

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红赤。若满面通红,多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颧部潮红娇嫩,则多属阴虚火旺的虚热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黄为脾虚湿蕴之征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如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面目一身具黄,称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虚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引起。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为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为气血不足的表现。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乏力;或耗气失血,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皆可导致面呈白色。如面色晄白虚浮,多属阳气虚;面色淡白消瘦,所属血虚。里寒腹痛或阳气暴脱,则多见面色苍白。

5.黑色:主肾虚、水饮和瘀血。

黑为阴寒水盛之色,主要是肾阳虚衰,水寒内盛,影响气血流畅而变黑。面色淡黑,见于肾虚水泛;妇人眼眶见黑,多为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瘀血。面黑干焦,则多系肾精久耗。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

望形态

主要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等情况,以了解体质的强弱和内脏气血的盛衰。

如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是强壮的征象;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枯燥等,是衰弱的征象。形体强壮者,内脏坚实,气血旺盛,虽有病也预后良好;形体衰弱者,内脏也脆弱,气血多不足,体弱多病,预后较差。

胖指肥胖,并非健壮;瘦指瘦削,亦非正常。形肥能食,为形盛有余;形肥食少,为脾湿有痰。形瘦食少,中气虚弱;形瘦善饥,胃中有火。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为气液干枯,脏腑精气衰竭。

望姿态

主要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姿态和体位。如病人喜动多言,属阳证;喜静少言,属阴证。 踡卧面向里的多属寒证,仰卧展肢的多属热证。

望头与发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中藏脑髓。脑为髓海,为肾所主,肾之华在发,而发又为血之余。所以望头和发,可以了解肾和气血的盛衰情况。

1.头: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智力不全,多属肾精亏损;囟门下陷,多属虚证 ;囟门高突,多属实热证;囟门迟闭,头项软弱,不能坚立,多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无论成人或儿童,头摇不能自主,皆为风证。

2.发:发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多为精血不足之证。突然出现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又称“斑秃”;小儿发结如穗,多见于疳积。

望目

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的异常变化,不仅关系于肝,而且也能反映其它脏腑的病变。

目赤红肿,多属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多为黄疸;目眦淡白,属气血不足;目眦溃烂,多为湿热;眼泡浮肿,多为水肿;眼窝下陷,多为津液亏耗;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属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多为精气衰竭。

望齿、龈

齿乃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有密切的关系。牙齿干燥,多胃热炽盛、津液大伤;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者,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牙龈色白,多为血虚;齿缝出血且痛,为胃火伤络,若不痛不红微肿者,则为气虚或肾火伤络。

望咽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为诸经脉所络,故许多脏腑的病变可以从咽喉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来。咽红肿胀而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脓点,多为肺胃热毒壅盛;若红色娇嫩,肿痛不甚,多为阴虚火旺;若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或喉痒干咳,多为气阴两亏,虚火上浮; 咽喉有灰白膜,擦之不去,重削则出血,随即复生者,是为白喉。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

望舌概述

望舌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络与舌有联系,所以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舌象反映出来。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而鲜明,舌面上铺有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的薄白苔。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的一定部位与有关的脏腑有密切联系,所以将舌面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四大部分,分别诊察相应的心肺、脾胃、肾和肝胆等脏腑的病变。望舌要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要求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望舌时还应注意“染舌”。如乌梅、橄榄等能使舌苔染黑;吸烟可将舌苔染灰;过热饮食可使舌质变红等等。

望舌质

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和形态两方面的异常,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病变。

1.舌色

(1)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称为淡白舌。主寒证、虚证。多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2)红舌:舌色较正常深者,称为红舌。主热证。舌红苔厚,多为实热证。如鲜红无苔或少苔,则阴虚有热;舌尖红为心火;鲜红而干,多为热盛伤津。

(3)降舌:舌色深红称为降舌,主热盛。外感热病,多为邪热入营血;内伤杂病,多为阴虚火旺。

(4)紫舌:舌色青紫,多属瘀血病变。如微呈紫色,表示气滞血行不畅;紫而湿润,多为阴寒内盛、血脉瘀滞;舌色紫暗或见瘀斑,多为气滞血瘀。

2.舌形

(1)胖瘦:舌体较正常胖大的为胖大舌。舌胖而淡白,边有齿印者,多属气虚或脾肾阳虚;舌体胖大而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舌体瘦小而薄,称瘦薄舌,多为阴血不足的表现。若瘦薄红降而干,是久病津液耗伤,病情严重。

(2)裂纹:舌体上有各种形状的裂沟,称裂纹舌。若舌红降而有裂纹,多为热盛伤阴;舌淡而有裂纹,多属气血不足。也有部分正常人,中年舌体有较深裂沟,应该注意区别。

(3)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者,称芒刺。多为热邪内结的表现。芒刺干燥,多属邪热亢盛;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体两边有芒刺,多系肝胆郁热。

3.舌态

主要观察舌体运动的变化。

(1)强硬:又称“舌强”。主病是热入心包、高热津伤、痰浊内阻、中风及中风先兆。

(2)痿软:又称“痿软舌”。主病是久病气血双虚,或阴亏已极、新病热盛伤津。

(3)歪斜: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4)颤动: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

(5)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见危重证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降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6)吐弄:舌伸出外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频繁舔口唇上下左右,叫做“弄舌”;两者主病均属心、脾部热。吐舌多见疫毒攻心、正气将绝;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小儿先天智能低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