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经方,看高手做局

 杉木轩 2018-01-24

导读:我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广泛收集古今资料,整理查阅了伤寒六经病理变化反映在临床上的不同脉象、症状和适用的方药,反复查对,并在临床上亲自验证,写成了这本《伤寒舌鉴注释》。

半边白滑舌

原文:白苔见于一边,无论左右,皆属半表半里,宜小柴胡汤。左加葛根;右加茯苓。有咳嗽引胁下痛而见此舌苔者,用青龙汤。夏月多汗自利,人参白虎汤。

注释:此舌为伤寒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证的表现。苔白见于一边,无论左右,皆为此证。症必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治宜解表清里,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大枣4枚,生9g,甘草9g)主之。

如白苔在左边,加葛根15g;在右边,加茯苓10g。如表证甚,有咳嗽引胁下痛,无汗,痰多而稀,脉浮,伴见此舌苔者,是外感风寒客表,水饮内停。宜用小青龙汤(麻黄9g,芍药9g,细辛6g,干姜6g,甘草6g,桂枝9g,半夏9g,五味子6g)解表蠲饮,平喘止咳。

如在夏月暑热伤津,多汗自利,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脉浮大而芤,表明邪已往阳明气分转变,也见此舌象。治宜清热益气生津。人参白虎汤(人参10g,生石膏50g,知母18g,粳米9g,炙甘草6g)主之。


方解:小青龙汤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白芍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肺化饮,外可辛散风寒;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炙甘草调和诸药,配芍药酸甘化阴,缓和麻、桂辛散太过。药虽八味,配伍严谨,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

《伤寒舌鉴》:本书以仲景伤寒六经辨证为主,演绎出一百二十种舌象图。其中白苔舌二十九图,黄苔舌十七图,黑苔舌十四图,灰色舌十一图,红色舌二十六图,紫色舌十二图,霉酱色苔舌三图,蓝色苔舌二图,妊娠伤寒舌六图。由浅入深,从表到里,详细介绍了伤寒在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传变时所反映的真实舌象,有助于医生在临床中正确地辨证论治。


在临床辨证中,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显于舌,非如脉法之隐而不显也。况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症假脉。唯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如冰鉴,无所遁形。所以,舌象在临床辨证中十分重要。

原书着重记载了伤寒在六经病理中的舌象,而对脉象、症状和方药的组成很少记载,且一苔只有一证。

为了使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疾病在六经传变中的病理过程,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我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广泛收集古今资料,整理查阅了伤寒六经病理变化反映在临床上的不同脉象、症状和适用的方药,反复查对,并在临床上亲自验证,写成了这本《伤寒舌鉴注释》。

——马一森


(扫码下单)

本文内容选自:《伤寒舌鉴注释》。关注中医出版,每天都有9折书,满99元包邮。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