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经》 内功真经,脉络甚真。 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千变万化,不离其本; 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龟尾升气,丹田练神。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既明脉络,须观格式。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 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 先提后下,一升一伏; 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 或立或坐,吸气于喉; 以意送下,渐沉至底。 升有升路,胁骨齐举; 降有降所,俞口气路。 既明气窍,再释劲诀。 通、透、穿、贴,松、汗、合、坚。 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递也; 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 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 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能也。 按肩以练步,逼胯以坚膝; 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 提颏以正头,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折天柱以下气,视合谷以立门。 横劲竖劲,辨之分明, 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 四肢之首,收纳甚妙。 天地交泰,水升火降; 头足上下,交接如神。 静升光芒,动则飞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