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通篇:天津建卫六百年·桥 架起天津新希望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一座座日益更新的桥梁就好似镶嵌在海河上的一颗颗宝石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沿海河而建,当然水量丰富,而在早年间,渡口也相当之多,但随着天津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商业的需要,原本并不便利的渡口,也被浮桥所代替,随后,又为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各种桥新式梁所取代。

  粗略统计一下,在天津建卫60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仅有100多年的桥梁史可谓是个小字辈,但一向以水为精髓,以海河为命根的天津却在桥梁上故事颇多。

  仅海河上游段,目前就有桥梁12座,平均桥梁间距约1.6公里。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一座座日益更新的桥梁就好似镶嵌在海河这条项链上的一颗颗翡翠宝石,而正因为这些翡翠宝石,海河才变得更加夺目,更加耀眼。

  据有关桥梁专家介绍,早在1860年以前,天津就已形成了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860年后,天津开港,由于工商业日渐发达,私营渡口应运而生,而交通量较大的渡口则被官方架设成浮桥。约40年后,在1900年前后,随着水陆交通的迅速发展,已经不再适应发展的浮桥被陆续改建成钢桥以及新型开启桥。至此,天津也成为了国内开启桥最多的城市。

  商业发展扼杀浮桥

  在天津桥梁的发展史上,尽管浮桥仅仅占据了40个左右的年头,但它在这其中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不论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老百姓,还是那些每天都在对桥梁建设进行研究的专家们,对这一点都不否认。

  由于浮桥是从渡口演变而生,故古时浮桥被称为舟梁,这一点从字面意思上也是不难理解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诗经》是最早提到大型桥梁的。“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相传是周文王为娶亲而在渭水上架设的一座浮桥,离现在大约已有三千年。而到了汉唐以后,浮桥的运用日渐普遍,在明代,天津也就有了浮桥。

  所谓浮桥,就是采用木浮船及木桥面搭建而成,引桥及搭板也均为木质结构。据记载,天津的主要浮桥共有东浮桥(现金汤桥)、大红桥浮桥(现大红桥)、北大关浮桥、大胡同浮桥、老龙头浮桥、大伙巷浮桥等。而除了这些旧式浮桥外,在解放后,又相继修建了刘庄浮桥、四新浮桥两座大型开启浮桥,以解决交通问题。

  但浮桥终归不能适应水陆交通的迅速发展,一些已经给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的浮桥逐渐被更为先进的桥梁所代替,在很好地完成了渡口到新型桥梁的过渡任务后,可以说,浮桥也完成了它自己的使命,也成为了一个历史的代名词。目前,天津市内,除新修建的刘庄浮桥和四新浮桥外,其他那些老字辈浮桥的身影已经无法找寻了。

  改头换面金汤发威

  金汤桥位于海河上游市区中心,原址为一座浮桥,也就是老百姓们现在还经常叫起的“东浮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后将东浮桥改建为永久性钢桥,正式更名为金汤桥。经历了时间、灾害、战火的重重考验,现在的金汤桥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桥,经过了两次重修,这座百年老桥如今也重新焕发了青春。

  金汤桥第一次重修是在1935年左右,因主桁架紧邻车道边缘部分长年积土,严重锈蚀,危及行车安全,所以由当时的工务局约请桥梁工程师蔡君简专任该桥整修设计事宜,并采用电焊法增加强度,这在当时属于先进工艺。1970年,金汤桥全面顶升一米二,废除开启设备,并对桥梁锈蚀的部分进行加固修补。

  由于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金汤桥,从而使金汤桥更具有历史文物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金汤桥作为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钢桥,经过近百年的使用,桥梁局部构件已严重锈蚀损坏,成为危桥。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及更完整地保留该桥历史价值,2004年5月10日金汤桥再次经过重修,这座具有近百年历史、曾见证天津解放的钢桥终于又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功能。

  三度更名解放至今

  解放桥建成于1927年,比金汤桥“年龄”稍小。由于它反映了当时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背景,故原名为“万国桥”,是取各国洋商总会与中国政府共管之义。直至1946年,才改称为中正桥,解放后,中正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一直沿用至今。

  1965年,天津政府将开启跨桥面全面更换,并进行开启试验,结果证实运转良好。据桥梁专家介绍,桥的开启控制中心是由坐落在南岸东侧的司机室操纵,司机室操纵着全桥的动力和线路,仅需一分钟就可以完成全桥的开启。目前,解放桥的开启的结构形式和开启设备仍然保留。

  2000年,又对解放桥的桥灯杆灯具进行改造,并对电缆进行了更换。年逾八旬的解放桥在呈现出它威严一面的同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海河上一颗更加明亮的宝石。

  新旧不同金钢变身

  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之上的金钢桥,连接三岔河口两岸,是目前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但始建于1903年的它却因为不能负重,21年后被迫重建,于1924年建成新桥,也就是陪伴大家时间最长的那座金钢桥。

  1903年所建的金钢桥俗称老桥。之所以取名“金钢”,是“坚如金钢”之意。但这座当时由英、日两国工程师设计的全长76.2米,中孔为双叶承梁式开启跨的“金钢”却仅能通航一般木船。这座在文献中被称作“铁罐”的“金钢”最终于1922年因破损不堪,且行人非常多,异常危险而被迫在旧桥下游18米处重建,新建成的一座大型钢梁双叶立转开启式新桥至1924年春天竣工,并沿用旧称“金钢桥”。

  建新金钢桥后,旧金钢桥即成便桥,1927年因待修停用。1981年为缓和金钢桥上交通拥挤堵塞,又利用旧桥墩整修加固,建成钢架便桥,未用多年又废弃。但是,由于旧桥桥墩未能拆除,以致新桥的开启孔径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再则极少有大型船只通过,故该桥建成后对水运发挥作用仍旧不大。

  从1924年建成至1996年,金钢桥已走过了72年的历程,并再次成为危桥,天津市政府决定改建。新的金钢桥于1996年年底建成,为双层拱桥,下层桥利用旧桥墩改建为三孔钢与混凝土组合的箱梁桥。

  大红建成天津首钢

  1860年天津开埠以后,由于车辆众多,原先的浮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需要,这时,天津的第一架钢桥在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在子牙河上建成,并命名为大红桥。

  说起大红桥,老红桥人都知道它经历了“洗心革面”的过程。旧大红桥位于子牙河北运河汇流处,桥原为木桥,1887年后改建为钢桥,系单孔拱式结构,但由于其跨径过小,不能适应泄洪要求,埋下的隐患终于在1924年大洪水时爆发,洪水首先冲毁护岸及桥台,致使钢拱架全部沉没,以后虽几经打捞,但仍有半数以上的残骸沉入河底淤泥中。在钢桥倒塌后的十余年中,跨河交通只能再次依靠临时浮桥代替,至“七七事变”前夕,新大红桥改建工程才完工。历史文献显示,旧大红桥因考虑桥下通航净空要求,所以桥面很高,纵坡很陡,好似长虹架空,故有“虹桥”之称。但也正因如此,过往车辆必须前拉后推,非常吃力。

  桥名单一有待改善

  解放后,天津桥梁建设发展很快,建造立交桥约20座,像位于和平、河西、南开三区交界处的八里台立交桥、河西区的南围堤道立交桥、解放南路立交桥、南开区的复康路立交桥、长江道立交桥、河北区的普济河道立交桥、北站立交桥、金狮立交桥等。

  此外,天津还建造了跨河桥近百座。仅横跨海河的就有狮子林桥、北安桥、赤峰桥、四新桥、广场桥、大光明桥等,横跨子牙河的有红卫桥、大红桥、新红桥等,横跨北运河的北洋桥、勤俭桥等,横跨南运河的咸阳桥、大丰桥、金钟桥、团结桥等,横跨新开河的京津桥、盐坨桥、新开桥等,横跨月牙河的建昌桥、程林庄桥、南大桥等,横跨卫津河的复康桥、聂公桥、纪庄子桥等。

  但是,从总体上看,天津50年来新建的桥命名大多是由旧地名派生。随着天津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些陈旧刻板的桥名,犹如给前卫现代的年轻人愣扣上一顶旧毡帽,或硬扎上一条羊肚毛巾,很难体现如今大都市的风格。

  所以,在都市地名向国际标准化靠拢的今天,对于城市开发建设中新地名如何确定,历史遗留的地名问题如何稳妥地处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研讨解决的一个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