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朴麻黄汤 --宣肺化饮`利气降逆

 学中医书馆 2018-04-11
厚朴麻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15g 麻黄12g 生石膏30g 杏仁9g 半夏9g 干姜6g 细辛3g 五味子6g 小麦30g 上9味,以水1200ral,先煮小麦,再下余药,煮取300ral, 温服lOOml,日3次。 , (功效}宣肺化饮,利气降逆。 (主治) 主证:咳嗽喘促,胸满烦躁,咳痰量多,色白清稀,咽喉不 利,舌苔白腻微黄,脉浮。 副证:或身热,微恶风寒,或喘满,痰鸣如水鸡声,倚息不 得卧。 (临证加减) L若表证明显者加桂枝;喘满甚而倚息不得卧者,加葶苈 子;无烦躁者去石膏,无表邪者减麻黄。 2.若兼腹胀,不思饮食者,加大腹皮、炒三仙、鸡内金等, 以行气助消化。 3.厚朴麻黄汤加减治疗肺胀:原方由厚朴、麻黄、石膏、 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组成。先煎小麦熟后再 人余药。如风寒表邪过盛者加桂枝、紫苏、减少石膏用量;气 喘,咳嗽,咳黄痰或白稠痰,属痰热者,去干姜、细辛,加竹 沥、桑白皮、地骨皮;喘满,干咳少痰,舌质红,脉沉细,属阴 虚者,加百合、生地、沙参、麦冬,去干姜、细辛;胸闷,气 短,喘咳,腰膝无力,属上盛下虚者,加生地、冬虫夏草、沉 香、五味子以补肾降气;喘咳,面目水肿,脉弱,属气虚者,加 黄芪、木防己;口唇爪甲发绀,属心阳不足,瘀血内阻者,加桂 枝、丹参、红花。[陕西中医函授,1997,c6,:z13
(原文)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8)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鷄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乾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曰三 服。 (经义阐释) 本条经文甚简,仅言“咳而脉浮”的证候,更主以厚朴麻黄汤,故当 从脉症与方药中求其病机。对经文所指之“咳”,有作“但咳”解的,亦有认为“当是咳 嗽上气无疑”。观篇名冠以“咳嗽上气”,本条文又紧接“咳逆上气”的皂荚丸证之后,更 有《千金要方.卷十八》“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 麻黄汤方”为佐证,故原文之“咳”实寓咳嗽上气之意。至于文中的“脉浮”,多数注家 认为是邪在表所致,如喻昌云“若咳而其脉亦浮,则外邪居多”,吴谦也谓“脉浮者,风 寒病外也”。但亦有提出“此非在经之表,为邪在肺家气分之表”,如徐彬。丹波元坚更 明确指出“水饮上迫,脉必带浮,不必拘表证有无”。要较准确地理解脉浮揭示的病机, 不妨先从《金匮要略》浮脉的主病来看。观<<金匮要略》论浮脉,既有主表的,亦有主 里虚的,还有主病势趋于上的。再从方药来分析,厚朴麻黄汤中麻黄未与桂枝相配,而 与厚朴同用,可见其意不重在散寒解表,而是泄满降逆、宣肺平喘。且方中未选偏于辛 散的生姜,而用善于温化寒饮的干姜。此外,方中还有细辛、半夏温化寒饮,石膏清热。 显然,本证属于饮邪挟热,上迫于肺,肺气上逆导致的咳嗽上气病。《千金方》中有关厚 朴麻黄汤的证候,实可补本条之未备。 . (方药评析) 厚朴麻黄汤方以厚朴泄满下气为主药,辅以麻黄、杏仁宣肺降逆平喘, 又佐以细辛、干姜、半夏温化寒饮,石膏清解郁热;更有五味子酸敛肺气,以防麻黄、细 辛、干姜过于耗散肺气,小麦养正安中护胃,共同顾护正气。合而用之,具有降逆化饮、 宜肺平喘之功,使上逆之势平,寒饮得化,肺气宣降复常,则咳逆上气自愈。 (文献选录) 喻昌:若咳而其脉亦浮,则外邪居多,全以外散为主,……一举而表 解脉合,于以置力于本病,然后破竹之势可成耳。(《医门法律》) 徐彬:咳而脉浮,则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经之表,乃邪在肺家气分之表也。故于小 青龙汤去桂、芍、草三味,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以辑心火而安胃。(《金 匮要略论注》) 尤怡: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大同,则散邪蠲饮之力居多。而厚朴辛温,亦 能助表,小麦甘平,则同五味敛安正气者也……仲景之意,盖以咳皆肺邪,而脉浮者气 多居表,故驱之使从外出为易。(《金匮要略心典》) 按:对于本条的证治,喻注为外邪居多,以外散为主,似囿于脉浮主表之说。尤氏 认为本方散邪蠲饮力强,意在驱邪从外出,徐注所谓本证之表是在肺家气分之表缘与其 方证相合。 (临床应用] (1)治疗外感咳喘:孙××,男,18岁。病因露卧感寒,引动内饮,咳 呛白沫,张口喘急,难于平卧,脉象浮数。处方:川朴5g,生麻黄2g,生石膏35g杵细, 光杏仁lOg,仙半夏lOg,干姜5g,北细辛5g,五味子5g,淮小麦12g。服2剂喘咳大 平,再于原文加入茯苓,车前子、苏子等,2剂而痊愈。钱氏C25)针对此案指出,厚朴麻黄 汤适应于咳逆上气,胸满而痰少者。 (2)治疗支气管哮喘:谭氏介绍,李××,男,13岁.患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胸 满烦躁,咳痰黄稠,呼吸不利,喉间有哮鸣音,口渴苔黄,脉象浮数。此饮郁化热、塞 迫气道,宜宣肺利气、清热化饮,曾用定喘汤,咳痰转清,哮喘仍发,后用厚朴麻黄汤: 厚朴lOg,麻黄3g,杏仁lOg,生石膏lOg,法夏lOg,干姜3g,细辛1.5g,五味子1.5g, 小麦lOg,服3剂,咳喘均止. (3)治疗肺气肿:矢数道明报道,曾治一患者,67岁,男,农民,因患支气管哮 喘、肺炎等病后,出现肺气肿。在活动后,特别是上楼梯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并 伴腹胀、便秘等,故用厚朴麻黄汤与茯苓杏仁甘草汤的合方(厚朴4g,麻黄、五味子各 3g,石膏lOg,半夏、杏仁各4g,干姜、细辛各1。5g,小麦lOg,茯苓6g),另加大黄1g。 结果显示,此方服后效果颇佳。故又续服此方多年,患者已不再感活动后呼吸困难。 (现代研究) 据南京医学院”报告收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中医复方u个,通 过新斯的明对麻醉猫造成的实验性支气管痉挛进行筛选,发现3号处方(厚朴12g,麻黄 9g,石膏30g,杏仁12g,五味子9g,半夏12g,干姜4.5g,细辛4.5g)10%的煎剂,每 公斤体重lm|静脉注射,有显著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